金融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和交易方式(市场)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
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
4.金融制度:是各种金融制度构成要素的有机综合体,是有关金融交易、组织安排、监督管理及其创新的一系列在社会上通行的或被社会采纳的习惯.道德.法律.法规等构成的规则集合。
5.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
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6.直接融资:是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7.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包括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存款。
8.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换言之,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9.格雷欣法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金银两种金属中市场价值高于官方确定比价的不断被人们收藏时,金银两者中的“贵”金属最终 会退出流通,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
10.超主权货币:就是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用以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的国际储备货币。
1.资金融通: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资金盈余的活动,是所有金融交易活动的总称。
2.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3.货币市场:就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同业拆借:指金融机构(除中央银行外)同业之间为弥补短期资金的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以及解决临时性的资金不足而进行的短期资金借贷。
5.商业票据:是指出票人以贴现方式发行的承诺在指定日期按票面金额向持票人付现的一种无抵押担保的票据。
6.普通股股票:就是持有这种股票的股东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他们都能参加公司的经营决策,其所分取的股息红利是随着股份公司经营利润的多寡而变化。
7.中间业务: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8.政策性金融机构:指那些由政府或政府机构发起、出资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以贯彻和配合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的金融机构。
10. 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信托投资公司)的信任,将其合法拥有的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的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1.再贴现:也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其贴现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时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
2.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划拨清算的需要而设置的专项准备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支付准备金,又称“自存准备金”;另一部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3.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由美子4.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或者是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基本上一致的一种状况。
5.通货膨胀:是现代纸币流通制度下货币失衡的一种主要表现,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超过货币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6.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等,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
8.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或者说是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它是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过程中存款总额与原始存款之比。
9.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从而使基础货币发生增减变化,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做法。
10.相机抉择: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应当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灵活机动地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当时最需达到的政策目标。
1.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往来而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一种货币折算成另一种货币的比率,即用一种货币所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3.外汇管制:是指一国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减少本国黄金外汇储备的流失,而对外汇的买卖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汇的供给或需求,维持本币对外汇率的稳定,所施行的政策措施。
4.储备资产:是指货币当局可随时动用并控制在手的外部资产。具体包括:货币性黄金、特别提款权、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外汇资产以及其他对非居民拥有的债权。
5.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以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祛。
6.外汇管制:是指一国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减少本国黄金外汇储备的流失,而对外汇的买卖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汇的供给或需求,维持本币对外汇率的稳定,所施行的政策措施。
7.金融脆弱性: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
8.金融危机:是指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金融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9.金融腐败:是指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滥用金融业所特有的货币支配权,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10.金融抑制:是指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陷入一种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单项选择题
1.货币资金的融通,一般指货币流通及(A宇文玥母亲.银行信用 )有关的一切活动。
2.按照一般的产业分类方法,金融往往被归入(B.服务业产业 )。
3.下列属于微观层面的金融的是( D.金融工具 )。
4.下列国家中属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是(A.英国 )。
5.下列不是一个合理的金融体系所应具有的特征的是( D.灵活多变的金融政策体系 )。
6.金融体系的下列哪一个组成部分的目的在于促进金融体系良性运转、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C.金融监管体系)。
7.能使中小投资者可以参与到大型项目中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是金融体系的(C.股权细化功能 )。
8.下列不属于我国的政策性银行的是( D.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9.下列不属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是( D.民生银行)。
10.下列属于间接融资工具的是( D.消费信用)。
11.在货币的形态中有一种是代用货币,严格讲是( A.铸币 长春油价)的代用。
12.下列流动性最强的货币层次是( A.M0 )。
13.下列不属于《牙买加协定》后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特征的是(D.自由结算多边化 )。
14.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是产生了(A.特里芬难题 )。
15.“金砖四国”中除了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以外,还有(A.巴西 )。
1.以下不属于证券市场的子金融市场是( D.回购协议市场 )。
安以轩恋情曝光2.以下不属于金融市场的主体的是( D.证券经纪人 )。
3.外国银行在美国的分支机构发行的一种可转让的定期存单是(A.扬基存单)。
4.下列不属于银行承兑汇票的优点的是( C.投资价值小)。
5.证券的一级市场又称为( A.发行市场 重阳节祝福老人的句子)。
6.将期权分为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是依据( A.基础资产的性质)来划分的。
7.一般而言,银行起源于(A.意大利 )。
8.实行全能银行制度的典型代表的是( A.德国)。
9.如把基金分为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指数基金,这是依据(A.投资标的)。
10.基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投资工具,其所不具有的特征是( D.代客理财 )。
11.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业务不包括(C.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
12.商业银行的三原则不包括(D.稳健性原则 )。
13.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坚持安全性原则的主要意义的是(C.保持和提高竞争能力 )。
14.以下属于投资银行的业务的是(A.证券承销 )。
15.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一般被称为(A.N股 )。
1.世界上最早产生的中央银行是(A.英格兰银行 )。
2.下列尚未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是( B.新加坡 )。
3.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的职能的是( D.货币创造职能 )。
4.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A.货币发行)。
5.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是(D.证券买卖业务)。
6.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不包括(C.政治稳定原则 )。
7.作为政府的金融顾问和参谋,是中央银行的(C.服务职能 )。
8.下列机构中能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的是( D.中央银行非主流情侣q名 )。
9.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出于三种动机,下列不属于这三种动机的是(D.流动性动机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