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第三部养生篇第十七集长寿之道
【提要】道德高尚,充满浩然正气,无疑有益身心健康。三位革命老人,百岁之年仍朝气蓬勃。
(山东曲阜)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这是孔子的弟子曾参对其老师学说的一个有名的评价。(山东曲阜孔庙)《说文》解释为:“忠,敬也,恕,仁也。”忠,即忠于国家,民族,终于信仰,忠于事业。这种忠,往往呈现出一种正气,一种如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而这种可以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恰恰是健康长寿的秘密之一。有学者指出,儒家认为养生要从道德开始。(山东曲阜孔宅)儒家的修身是为了发扬人的善性而清除心理的障碍,是为了达到心理平衡。我们知道,儒家注重道德,精神方面的修养,即人们熟知的“正心,诚意,修身”。当然,儒家的道德,精神修养不完全是为了养生,而是为以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忠诚,仁慈,宽厚,有道德和充满浩然正气,无疑有益于身心的健康。5寸照片尺寸
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君子也有忧虑愁烦吗?”孔子回答说:“没有。君子的修行,在没有
完成的时候,他会乐于这个修行的过程,这个修行的意义。如果修行成功了,又乐于这种成功,乐于其有准绳可依。这样终身都乐观,没有一天忧虑愁苦。小人就不是这样了。在修行未成的时候,忧虑是否可以成功,而修行完成的时候,又担心会失去。这样终身都是忧愁,没有一天乐观了。”(山东曲阜孔庙)所以,孔子指出:“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上不忧天,下不尤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河南淮阳弦歌台)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国被人围困,断粮七天。但他依然镇定自若,弹琴唱歌,泰然处之。在这样的一种险境中都能如此,充分显示了他的心理素质和精神修养。对此,有学者指出,一个君子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为人正直,没有那些无端的忧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样,五脏之气,能够健康长寿。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编审,付景华先生说:“《内经》一开始的《上古天真论》,就提出养生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不过最主要的也就是调气,调神,入静。《内经》里认为,人的生命的组成有三元,又叫形、气、神。形呢,就是有形的生命活动方式,就是生命的载体;气呢,是无形的生命运动方式,是生命的根本;这个,神呢,是灵魂的生命活动的
方式,是生命的主宰。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清静。清静,内守,使神气相和。这样的话呢,人就可以保持在一个非常和谐的状态。人在这个生命活动的和谐状态下,人就不会生病了。”
韩国一线女星潜规则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保健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委员,周贻谋先生:“我认为他这最有价值的呢,它是强调身,心兼养。特别是强调心理养生,精神养生。”
颜回,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所以闻名天下,多半是由于孔子的那段著名评价。(山东曲阜颜子庙)孔子对弟子颜回十分赞赏,因为颜回在道德、精神修养方面,完全符合儒家学说的要求。《论语·雍也》记载:粗食淡饮,居于陋巷,别人都会因此忧愁不已而难以忍受,可是颜回却德行不改,乐在其中。孔子的这个著名评价,内含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养生信息,这个信息与《黄帝内经》所说的“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从而可以长命百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山东邹县孟庙)
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是因为“外无贪而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能“取天地之美,以养其生”十分清楚,儒家的这些精神,与《黄帝内经》的养生学说十分相近。
《黄帝内经》开篇指出,“夫道者年皆百数”,就是说,懂得养生之道并遵循养生之道的人,年龄都可以达到百岁以上。那么在《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中,何者为首要呢?精神,即在养生诸原则、方法中,精神是首要的。对此,《黄帝内经》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要求人们情绪,不贪欲妄求,心中安祥平和,没有恐惧焦虑等有害情绪,“无思想之患”,精神愉悦,精神守于内,疾病难以入侵。“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可见,平和的精神状态,是使人保持健康的重要前提,是长寿的第一要义。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著名定义是:健康是“身体、精神、社会的状态,并非仅仅是不处于疾病或病弱的状态”。由此可说,不生病的人,不一定是健康的人,而一个健康的人,一定是身心健康的人,而精神健康又是第一位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高度关注。
《黄帝内经·灵枢》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语出《百病始生第六十六》,原文详见文后附录)。喜怒的情绪没有节制,就会伤害五脏。又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即悲哀愁忧等情绪过度后,便会直接影响人的心脏,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它所有的脏公司年会祝福语
腑器官。我们在前面的医学心理学集中,已经谈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致病的情况,指出情志是导致疾病,损害健康的内因。金元四大家之一,名医刘完素有句名言:“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毫无疑问,在人的健康长寿方面,精神是第一位的。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内经》,她特别要求人们要恬淡虚无。恬者静也,淡者安也。就要求人要心里安静。虚无,就是没有用的别想。叫做‘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人体的真气就正常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守于内了,他就不容易得病了。”
周贻谋先生:“恬淡虚无,就是说,这个人没有个人的一些非分的欲望,没有一些私心杂念,首先这个人没有私心杂念,没有非分之想,没有非分的欲望,不想贪图什么东西。那么真气从之,这个人的正气就能够很好的保存,这个人,他的免疫能力,免疫功能,抵抗疾病的能力就能够保存得很好,健康水平自然就比较高。”
王洪图教授:“叫精神专直。专是专一,直要正直。不要七想八想,邪门歪道。精神要专一正直,他说精神专直,人的气血也调畅了,身体也是会健康的。”
装修公司那家好
(广西三江村良口乡南寨村)
(画面上出现了99岁的杨开泰老人模仿军号声)
“这是什么号?”
“休息号。”
“哦,休息号。”
“就是休息一下。”
“您是在韦拔的部队?”
“对。”
“当时是红七军吧?”转行产品经理
“对。”
这位侗族老人名叫杨开泰,今年99岁了。老人性格开朗,聊起天来全是战争年代的事。老人年轻时参加过韦拔的革命队伍,当了一名司号兵。这段革命生涯有多少年,老人记不清了,但那一个个具体细节,老人却记忆犹新,甚至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仍然可以重述重演,十分清晰。
“立正!稍息。敬礼!团长来了。”老人口中喊着口令。为我们重演那过去的军旅生活。“立正!敬礼!”
“不对,应该是这个手。”
“稍息,立正!敬礼!首长来了。”
“首长来了,是吧?精神很好。”
“他那一年出生的?”
夏华秋叶“他说是宣统元年。”
“宣统元年。”
聊着聊着,不知为何,老人沉默了,他在想什么呢?
“老爷子,我们走了。再见!”
“吃饭吧。”
“不吃饭了。”
当我们向老人告别,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老人“吹”起了欢送号。我们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召团长过来,营长过来。”
“起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