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李明瑞纪念博物馆之实践成果报告
实践地点:广西李明瑞纪念博物馆
实践时间:2013年5月27日
实践目的:虽然我们在课堂上通过《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个课程学到了很多东西,进一步系统地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很多东西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于是在老师的倡议下,为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大家的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在老师指导下我们小组积极开展了这次课外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参观李明瑞博物馆、网上百起义纪念馆、查历史文献等方式了解百起义,学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出路的探索;而且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的能力,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内容:一、了解百起义
1.百起义的背景
1929年6月,新桂系军阀在蒋桂战争中失败。广西左派军人俞作柏、李明瑞分别担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和广西编遣特派员,掌握广西军政大权。他们要求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党中央便利用这一机会,派、张云逸等一批共产党员到广西,负责起义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同年9月,在南宁津头村召开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加强城市工人运动,准备武装夺取政权。正当广西革命形势好转的时候,俞、李急于公开宣布反蒋,结果不战而败。在此风云突变之时,和陈豪人当机立断,决定把共产党掌握的武装斗争拉到左右江地区,与韦拔、黄治峰等领导的农民运动结合,开展武装斗争。
2.百起义经过
支付密码怎么改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由刘斌、张云逸等率领到达
百以后,邓斌首先召开中共部队党委员会(红七军成立后改为前敌委员会)会议。会议做出了四项决议:第一,公开在部队和众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动众;第二,整顿、补充部队,实行
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发扬民主,反对军阀制度,反对贪污,反对虐待士兵;第三,组织和武装众,在有基础的地方,通过地方党组织,把支发给众以便进行反霸斗争;第四,继续清肃部队中的反革命分子。
为实现对右江地区各县政府的领导,并为起义筹备经费,部队党委员会决定利用刘日福曾使用过的右江督办的名称,宣布张云逸为右江督办。革命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地主豪绅的刻骨仇恨,他们一方面纠集反动民团固守据点,另一方面则勾结驻恩隆、恩阳的警备第三大队,企图对抗革命势力。在东兰,十月底(农历九月底),农军烨粉碎了负城顽抗的反动势力。东兰县城解放的第二天,东兰县革命委员会迁到县城办公,并召开了数千人大会庆祝解放。各乡区也相继解放,
未解之谜的中国神秘事件至此全县六十八个乡都插遍红旗。
继而在等中共代表的发动和领导下,百起义庆祝大会于1929年12月11日在百城东门广场(今百酒店处)举行,大会宣布了百起义取得胜
利,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1]
3.百起义的意义
、陈豪人、张云逸等同志在广西百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在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此战,攻占
百县城,毙敌600人,缴300余枝(挺),子弹2万余发。百起义的历史地
位总的来说有四点:第一,百起义高举工农武装割据的旗帜,借助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经验,是一次面积较广(5万平方公里)、人口较多(150万人)、全国瞩目的一次起义。其中建立的右江根据地就占全国根据地面积的1/5;[2]第二,这次起义是根据党的第六大借鉴了井冈山土地革命的经验,领导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土地革命运动。其中更有不少创新,例如以人口及土地出产之多寡来分配口粮;第三,百起义不仅把苏维埃政权网络铺撒到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在少数民族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照亮了广西各民族的革命道路,还影响了越南的农民起义;第四,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军治国的栋梁人才,如一代伟人。
这次起义更促进了后来百精神的形成,形成了“弘扬传统,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新”的独特百精神,这种精神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百人在这柏雪失踪之谜>发芽的土豆怎么处理可以吃
片热血的土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努力把百打成造一座现代化程度高的城市。
二婚结婚证4.百起义对理论的影响
的思想起源于百,就是指百起义对理论形成的重要影响。在那时形成的思想与现实社会的一些做法有着相似之处,可以说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不少启示。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1930年,第二次回到右江之后,此时也是他领导右江人民进行土地革命的时期。这期间,他根据右江地区的基本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成功地进行了土地革命,并发展了经济。具体的做法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共耕与分耕自主选择、一起执行的灵活政策,形成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局面,既结合右江实际,有顺应了历史的规律,启示意义鲜明。[3]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当时有着相似之处。还有,作为理论精髓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百起义中也有明显体现。在领导百起义时非常注重统战工作,这是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当时共产党采取的是“关门主义”,不与国民党合作。而却从广西的实际出发,与李明瑞合作,借机掌握了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诚邀李明瑞加入共产党。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注重团结一切力量,最终取得了百起义的胜利。这正是实事求是开展
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二、学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背景
1927年下半年到1928年,中国正处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的革命性质仍然没有改变,全国各地区的革命形势仍然严峻—城市的武装起义屡遭失败,农村战争起伏不定;然而在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主要是边界山区)在当地领导下建立了政权,建立起工农革命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由于建立起来的红政权所必须的条件尚不完备,更为重要的是主观上党执行的政策有错误,因此导致全国各地许多小块的红区域的失败。之后,“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作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候的一个主要任务。但是,会议没有注意到“左”倾的错误在悄悄滋长。随后,中国共产党人相继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这些起义,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城市中心论”,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式,结果都失败了。[4]
“八七”会议前后,对形势的评估比较乐观,赞成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的方针和“工农夺取政权”的政策。他曾经多次提出党在必要时领导武装队伍“上山”的问题。他考虑了时局的严峻性,并作了应付最困难局面的思想准备,打算坚持长期的斗争。所以,在秋收起义军事失利时,能够从实际出发,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工农革命军退向井冈山,建立农村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5]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发展
1928年四月以后,湘赣边界的割据,正值南方统治势力暂时稳定的时候,在边界党(地
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正确政策带领下,我们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有八九个团的敌人斗争了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当时边界特委(为书记)和军委(陈毅为书记)采取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创造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于是才有四月至七月四个月的各次军事胜利和众割据的发展。虽以数倍于我之敌,不但不能破坏此割据,且亦不能阻止此割据的发展。此割据对湘赣两省的影响,则有日益扩大之势。而八月份失败,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当时正是统
治阶级暂时稳定时期,反而采取在统治阶级破裂时期的政策,分兵向湘南冒进,致使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但这次失败加速了毛
泽东思想的形成。[6]
3.“工农武装割据”的最终形成
飞虎出征女主角1928年五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召开湘赣边界党的一大。在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领导下,边界军民深入展开土地革命,发展工农武装,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六月龙口大捷后,在正确的思想和政策的指导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十月份写下了《中国的红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著作的基本思想科学地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国内的政治状况,提出了建立中国红政权的总任务、总目标;精辟地论述了中国红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在此当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他指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得到工农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
想。”[7]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没有工农武装割据,或者
这种割据局面不巩固,革命就不能相应的发展,农村包围城市就不可能实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