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童话教学策略初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把童话放在首位,从而确立了童话在第一学段语文阅读材料中的首席地位。通过统计,也发现童话在小学低段课文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我们二年级语文组针对童话教学的现状和童话教材的特点,对童话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思考与探索。
一、激活想象,走进童话的世界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之翼。一堂好的童话教学课堂应该是声情并茂、情趣盎然的。要创设这样的课堂情境,就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境因素,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课文学习的精彩“前奏”,引领学生更快地进入童话的世界,激起想象的涟漪。如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一课时,以这样的语言导入:“当蛐蛐唱响第一支小夜曲的时候,当萤火虫点起亮闪闪的尾灯时,当蜻蜓舒展开轻薄而透明的翅膀时,院子里的老奶奶摇起了大蒲扇,夏天就这样来了。夏天的夜晚,星星会眨眼,青蛙会唱歌,你呢?有什么发现呢?”教师的开场白紧扣课文的时间——夏夜,以优美、抒情的语句拉开了夏夜的序幕,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在这样的夜晚,任何美好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当学生走进这个美丽的夏夜时,童话之旅就开始了,想象之翼也打开了。
2.品词诵句,丰满想象之翼。童话的语言是浅近、生动、简练、质朴的,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对发
展其语言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带领他们进入童话世界,丰富其想象力。一年级下册《小蝌蚪妈妈》一课的第一段描写了一可爱的小蝌蚪,“池塘里有一小蝌蚪,大脑袋,黑灰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我们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文本的语言,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来指导朗读。句子中“大脑袋”就让学生大声地读“大”,“黑灰的身子”突出黑灰,“甩着长长的尾巴”中故意将“长长”二字拉长着读,这样,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觉得又开心又好玩。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在头脑里想小蝌蚪的样子,这样既认识了小蝌蚪完整的形象,又感受到了小蝌蚪活泼可爱、娇小调皮的特点,培养了他们的童话语感。
3.观图察意,放飞想象之翼。低段学生对课文中彩鲜艳的插图也很感兴趣,他们通过观察插图来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梗概。笔者上《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学习第三小节时,为落实小熊乐坏了的心情,张老师做了这样的安排: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张插图,同时出示这样的句式: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将句子补充完整。画面中小熊的表情、动作都落在学生细细的观察之中,教师又及时引导孩子想象:小熊还会说些什么呢?简单的一幅插图,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不仅落实了词语“乐坏了”,还在观察后尽情想象,再现了小熊可爱的童话形象。
二、表演激趣,体验童话的魅力
大话西游2名字1.对于科普类童话,可用表演激发兴趣。一年级上册的《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如果只是学习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为此,笔者先准备了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和壁虎妈妈的头饰,然后五个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课文中的角。按照课文内容,“小壁虎”失去了尾巴很难过,接着去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却遭到动物朋友友好的拒绝,“小壁虎”伤心地回到壁虎妈妈身边,高兴地发现自己长出了新尾巴。表演使课文中抽
象的内容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了他们对课文情景的真实体验,满足了学生喜欢表演的天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稚的拼音2.对于难理解的词语,可用表演帮助理解。在低年级童话教学中,靠教师口头上的讲解来使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字词,是很难达成目标的,同时也是学生很反感的一种形式。为此,在教学中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可另辟蹊径,如采用表演、体会的方式来帮助理解。学生们在表演中感悟、体会,把抽象的字词转化为形象的表演,在文本与心灵的对话中,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还提高了语文素养。这是受了咱们年级美女教师户维英的启发,如在第三册中的《从现在开始》一文,要孩子理解“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这两个词语,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苍白无力的,通过表演的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在演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如在理解“叫苦连天”时,“小熊”打着哈欠说:“这叫我怎么办啊?我再也坚持不住了!”“小松鼠”揉揉眼睛说:“不睡觉怎么干活啊?我都快没力气了!”“小孔雀”耷拉着脑袋说:“我都好几天没睡觉了,瞧我这身漂亮的羽毛都失去光彩了!”
赵权孙佳仁3.对于多角的对话,可用表演体验情境。童话故事中一般会有很多人物和对话,而这些对话往往是促进故事发生或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对话进行表演,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熟悉课文语言并能熟练运用的情况下,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将小动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创造故事形象的同时,也使自己在故事中走了一回,真正成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如《美丽的小路》、《小柳树和小枣树》。
三、新编故事,创造童话的神奇快男李炜
1.仿编——根据相同的故事情节。一年级上册《棉花姑娘》一文,二到四自然段以相同的对话结构出现,同样的词语多次出现。学完课文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仿编练习:()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对不起,我只会()。”以模仿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棉花姑娘还请了哪些小动物给自己治病?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衔接新旧认知,创编了棉花姑娘与猫头鹰、蛇、蜻蜓、壁虎等动物的对话。
2.创编——根据省略的故事内容。笔者在执教二上《纸船和风筝》一文时,围绕文中的“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这句话进行创造想象:当松鼠听说小熊要去参加拳击比赛时……当小熊听说松鼠生病时……还有什么事会让松鼠和小熊互相祝福,互送礼物?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想象、体验、表达,在学生与文本心灵对话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童话的内涵。关于风的古诗
3.续编——根据课后的问题提示。人教版一上《松鼠和松果》文后有一提示: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笔者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述:在将来的松树林里,小松鼠是怎么生活的?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有大胆的想象,有美好的寄语,在一幅幅幸福而美丽的画面中引领着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去领悟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提供资料,增加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材文本仅仅只是一个范例,对童话的阅读不应随着课堂的结束而停止,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了启发,得到了引领。作为语文教师,应及时将学生对童话的阅读热情延伸至课外,提供与课文相关的童话阅读资料。例如,学习《小熊住山洞》,建议课外阅读《小熊温尼•普》;学习《纸船和风筝》,建议课外阅读《小灰兔朋友》;学习《丑小鸭》,建议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
五、创设氛围,巩固阅读童话的效果
要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就需要创设一个阅读的氛围,去寻其中的乐趣,使这种兴趣保持得更持久,使之成为一种阅读的内在动力。教师可在班级中开展“读书交流会”,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别人一起分享;可举行“好书推荐会”,将自己喜欢的的童话书介绍给同学;可设立“童话阅览课”,让学生坐在一起读童话。如梅子涵先生所说,“我们是为童年做事的人。当童话与童年相遇,我们要做的是带着高尚的儿童情趣,怀着高位的儿童素养,打着高调的语文意识,引领孩子们走进如果子冰酪般纯净又
甘甜,丰富又美好的童话教学中,编织童年最真、最美的梦。”
陈锦鸿电影人教版小学语文童话目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