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精忠梁红玉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②止,钱③于郊衢④,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⑤,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弗:不。③钱:用酒食设宴送行。④郊衢:城市郊外的大道。⑤谢:认错,道歉。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遂辞归(______) 响遏行云(______) 求反(______)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青是位怎样的老师?薛谭身上有什么可取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加点的字
赵子惠图片(1)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
(2)孔子不能决也(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句话朗读时的停顿完全正确。(____)
(2)“孰为汝多知乎?”本句采用反问的形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____)
(3)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____)
[3]下列名言警句中,最能表明孔子在本文中的态度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文言文阅读。
枭①将东徙
枭逢鸠②。鸠曰:“子③将安之?”枭曰:“吾将东徙④。”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释)①枭:一种凶猛的鸟。②鸠:一种鸟,形状像鸽,有斑鸠、山鸠等。③子:你。④徙:迁移。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理解。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请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反的一个成语(  )
A.画饼充饥 B.画虎类犬 C.画龙点睛
[4]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岁寒三友》)
(材料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结合材料一,可以知道“古人称‘岁寒三友’,即____、____、____也”。在霜雪之时,此三者没有枯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原文语句)。
[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落的。
B.天气冷了,就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凋落。
C.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落的。
6. 阅读《书戴嵩画牛》选段,回答问题。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今乃掉尾而斗  乃:_____________
处士笑而然之  然之:_____________
[2]牧童认为戴嵩画中的错误在何处?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为人处世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天地。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汤”的意思是________,由此可以推测“赴汤蹈火”的意思是:________。
[3]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孔子不能决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说的就是这种品质。
8. 阅读《欧阳修苦读》,完成习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钟汉良女装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演员张俪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____,相传是____(人名)所撰。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两个小儿围绕着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进行争辩。
B.两个小儿各抒己见,但都无法辩驳对方的观点。
C.认为“日初离人远”的根据是太阳形体的大小。
D.从两小儿的争辩可以看出他们的质疑探究精神。
10. 文言文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④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③喧:遗忘。④戒:警告。
[1]解释画线的子的含义。
(1)孟子辍然中止(______)
(2)呼而问之:“何为中止?”(______)
[2]在文中出同义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洛阳桥位于何地(1)失:__________   (2)此:__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与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之”在文言文中多用来代替事物,文中三个带点的“之”字分别指代什么呢?请选择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
A.李子B.李树C.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件事D.小儿
①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_②人问之________③取之,信然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为加点字词选择正确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尝:①吃一点;辨别滋味。②经历;体验。③曾经。
信:①确实。②信用。③随意。④信奉。
(1)尝与诸小儿游(______)  (2)取之,信然。(_______)
[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由此可以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读文言文《鹿亦有智》,完成练习。
博山①李氏者,以伐薪②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③,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④,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⑤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