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辩一辩,才华大比拼) (5分钟) 1、在上课之前老师迫切想了解一个问题:你觉得是你比较聪明还是老师比较聪明呢?嗯,你可以诚实回答…… 板书:辩 那好下面我们就来一比高下吧! 教法:师生进行一个简单的辩论会 2、辩论非常激烈,老师发现我国的汉字非常有趣,看这个“辩”字,中间是个什么部首,两边像是什么?是谁聪明,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在下面学习本节课的课文时一见高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有关辩论的故事,看到这个“辩”字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由“辩”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影放映室) (5分钟) 1 出示句子,并引导学生读一读。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师:你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生答:孔子。)请把你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展示一下,好吗?(生自由谈) 3、 文学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 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4、师:孔子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可是有一次。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却难倒了他,这是怎么回事呢,学习了《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之后,就明白了。 (吸取先哲精华) (20分钟)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舒淇古装照片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ru第三声)多知乎! ” 1、【常识】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 2、【范读】 好,让我们先来把课文试着读上两遍,看一看能读懂些什么。(生读)感觉如何,有什么收获? 读不通顺就是收获,因为你已经感觉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谈)想听老师读读吗?好,老师读时请你认真听听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笔画一画。(师范读)听懂些什么吗? 教法:必要的范读和领读放在学生“悱”“愤”状态下进行,效果会更好。 3、【讨论读法→练读成诵→评读】 读,已经通顺了,我们先来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懂了吗?能背诵了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收获真不小,看来多读确实是个好办法。 教法: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背诵(减字法) (1)初试背诵(减去文中少量字句,引导背诵) 孔子( ) ,见两小儿( )。问其(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 ,而日中时( )也。” 一儿以( ) ,而日中时( ) 。 一儿曰:“日初出( ) ,及日中则( ) ,此不为( )而( )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 ),此不为( )而远者凉乎?” 孔子( )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 ( )乎!” (2)再试背诵(减去文中大量字句,引导背诵) 孔子( ),见( )。问( )。 一儿曰:“我以( )去人近,而( ) 也。” 一儿以( ),而( )。 一儿曰:“日初出( ) , ( ) ,此( ) ?” 一儿曰:“日初出( ) ,此( ) ?” 孔子( ) 。 两小儿笑曰:“( )!” (3)直接背诵(脱稿) 4、【合作译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把原文翻译一下吗?大胆地告诉老师译文中有什么困难?刚才纠出了一小坏蛋,这是我们译文中的拦路虎,害怕吗?好,下面我们就封杀拦路虎! 教法:老师已把文章和重点注解板书在黑板上。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子在争辩,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然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然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正午的时候太阳就像一个盛放物体的器皿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阴凉,略带寒意,等到正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距离近的东西让人感觉热,而距离远的东西让人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子嘲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5、【内容梳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6、【技法探究】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两小儿的一问一答中,双方都各自摆出鲜明的观点,同时以生活中事例加以佐证,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好学求知、单纯直率的形象跃然纸上。“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表 现了孔子作为“圣人”好问的一面。最终,孔子“不能决”,更表现了他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难点提示】 “孔子不能决也。”孔子是“圣人”,为何也“不能决”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面对两小儿的争斗,孔子坦率地承认自己不能判断,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可贵态度。 【要点点击】 课文后面就“反问句”这种特殊的句式作丁简单的说明。虽然课后的说明中所举的例子是文言文中的例子,但事实上现代汉语中反问句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其表达效果和它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效果应该是相同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 沙场练兵) (10分钟) 一、解释下列的字、词、句。 1、日: 2、东: 3、游: 4、辩斗: 5、其: 6、故: 7、以: 8、始: 9、去: 10、初: 上火吃什么好11、中: 12、车盖: 13、及: 14、则: 15、盘盂: 16、为 : 17、者: 18、沧沧凉凉: 19、探: 20、汤:赵奕钦 21、决: 22、孰: 23、汝: 24、孰为汝多知乎: 孰: 为: “知” 25、乎: 26、探汤: 答案: 1、 太阳、日头。 2、 到东方、去东边。 3、 游历,游学。 4、 争辩。 辩:辩论;斗:争斗。 5、 指代两小儿。6、 原因,缘故、所以然。 7、 认为、以为。 8、 开始。 9、 距离。10、向风而行多少集 刚刚。 11、 中午。 12、 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13、 到。 14、 就。 15、 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6、 是。 17、 ……的太阳。18、 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19、 伸手、伸出。20、 热水。21、 判定,判断。22、 谁,哪一个。23、 你。 24、 谁说你智慧多呢?(谁说你见多识广呢?)孰:谁。为:通“谓”。“知”通“智”,智慧。25、 呢。26、 把手伸进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二、完成下列问题。 1.柳岩图片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一儿以日初远 (2)去人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孰为汝多知乎! 4.(1)从两小儿的辩论可以看出什么? (2)“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答案: 于和伟主演的电视剧大全集1.《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 2.以:认为。去:距离。 3.(1) 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开入)远,正午的时候(离开入)近。 (2)谁说你智慧多呢? 4.(1)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思索其中的道理(2)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二、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三、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
同步练习(《两小儿辩日》)
本文发布于:2024-12-23 16:2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学弈词语解释
- 下一篇: 初中语文面试教案模板文言文(多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