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问其故______ (2)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
(3)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 (4)孰为汝多知乎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分两处)
孰 为 汝 多 知 乎?
[3]根据古文内容填空。
一儿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得人近,因为__________;中午的时候离得人远,因为___________。
一儿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得人远,因为__________;中午的时候离得人近,因为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短文,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如:(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2. 阅读天地。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英文男孩名字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汤”的意思是________,由此可以推测“赴汤蹈火”的意思是:________。
[3]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翻译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孔子不能决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说的就是这种品质。
3. 阅读与思考。
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①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
(注释)①轩冕:指车子。②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喻朋友断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窃见管神 (______) 尔非吾友也 (______)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宁为什么要和华歆断交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杨颖的胸口给郑恺亲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子度其足: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 “之” 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之市(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反归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
12306网上售票时间⑤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①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②,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有改动)
(注释)①卒:同“猝”,突然。②操:琴曲。
第五人格雕刻家[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________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4处)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言文阅读。
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夫:句首发语词。 益:长进。 鸱枭:两种鸟。古人认为是恶鸟。
[1]解释加点的字。
凌忽长者:_________ 人疾之如仇敌:________
[2]翻释句子。
如此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也”中“如此”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诲:________ 然:_______
[3]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
[4]读下列各句,试着揣摩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_______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5]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⑥令,正行此事。不知卿⑦家君法⑧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⑨,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suí):安,安抚。④恣(zì):任凭。⑤孤:古代王侯的自称。⑥邺(yè):地名。⑦卿:客气,亲热的称呼。⑧法:效法,仿效。⑨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⑩师:学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元方年十一时。(时间) B.久而益敬。(更加)
C.孤往者尝为邺令。(曾经) D.周公不师孔子。(效法)
[2]下列是对画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下列对故事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方认为其父为人称道的原因是施以恩德安抚强者和用仁爱抚慰弱者。
B.文末元方回答的言外之意是家父没有模仿袁公,袁公却模仿家父。
C.“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元方引经据典,既没有贬低父亲,也不失礼貌,回答得恰到好处。
D.本文通过元方与袁公的问答,表现了元方小小年纪就机敏过人的特点。
9. 读短文完成练习。
古人谈读书
(一)《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
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加点字注音
不耻(______)下问 默而识(______)之 诲(______)人不倦
[2]解释加点字
敏(_______)而好(_______)学 ,不耻(_______)下问。
默而识(_______)之,学而不厌(_______),诲(_______)人不倦
盖士人(_______)读书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______)。
[3]解释句子意思
(1)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路径(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哪个读书法对你有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