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任正非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任正非励志故事篇1
低调的华丽
当他执意要挑战跨国巨头时,对手说他自不量力;当他提出要做世界顶级公司时,别人说他异想天开;当他喊出要发展一批"野狼"时,同行无不以异样的眼光看他;然而他却正在改写中国企业的生存法则;他领导的华为开始成为跨国巨头最危险的竞争对手-他就是从军营走出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任正非。
任正非1982年从部队转业,1988年借来两万元人民币在深圳创立华为技术公司。他选择走技术自立、发展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与业界巨头一争高下,20年时间把华为打造成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并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标杆,华为所走过的路正在成为众多中国企业学习的经典教材。
在任正非的带领下,22年来,华为一路高歌猛进,创造着各种各样令人瞠目结舌的神话。然而任正非却始终保持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彩,他是当今中国最低调的企业家。但是,尽管任正非似乎刻意地保持着自己的低调行为,他不事张扬、谨言慎行的个性,仍随着华为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的扩张中,不断地为人所认识和了解,有人说任正非的低调行为造就了华为的传奇,而他还被人们冠上了"土狼"、"硬汉"、"华为教父"等各种各样的头衔。
2005年,任正非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他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家。《福布斯》杂志这样评价:"任正非是一个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人物,却是国际上最受人尊敬的中国企业家。"
2008年,任正非荣膺《中国企业家》杂志评选的"200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这样评价他:"任正非几乎是中国最有静气和最有定力的一位企业家。"
2011年3月,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公布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名单,任正非排名榜首。柳传志、张瑞敏分列二、三位。华为在人们印象当中非常强大而神秘,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强。近几年来,许多记者曾努力试图接触华为,但华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采访对象。
而任正非从1988年创办华为至今,从没接受过任何媒体的正面采访,从不参加什么评选、颁奖活动和企业家峰会,甚至连有利于华为品牌形象宣传的活动也一律拒绝。
由于任正非处世低调,其个人公开的资料甚少,有关他的故事多是来源于华为公司唯一对外的窗口-《华为人报》。但人们所看到的只是这个在全球电信市场上呼风
唤雨的华为,而种种关于任正非和华为的评说大多只是人们分析和猜测的结果。对于外界的评论无论是对是错,华为极少回应。
任正非虽然不接受媒体采访,却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门人物。2010年,着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中文版首次推出有12人入选的"最受国际尊敬的中国企业家"年度人物榜,任正非高居榜首。《福布斯》中文版表示,任正非虽然不喜欢在公众面前露面,但他在全球大型跨国公司领袖中受到尊敬的程度,在中国国内无人能出其右,华为至今仍然几乎是唯一在高科技领域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内地跨国公司。
此前,财经作家程东升用一年多的时间写出了轰动一时的《华为真相》一书。程东升在《华为真相》中总结道:"实事求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成功者总是少数。华为的经历揭示了一条真理:真正的实事求是是震撼人心的。"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在他写的《"冬天"的震撼-华为给中国企业界的启示》一文中说:"华为也许是中国企业界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公司。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任何传媒能够采访它的最高领导人,也很难对它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报道。"
一直以来,任正非不仅自己保持着低调的姿态,不响应外界对他及华为的批评,也不主张华为员工出去和别人辩论。在任正非看来,华为不是上市公司,因此没有必要向公众披露自己不愿说的事情。
在社会上盛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华为公司总部,两个女职员在电梯里抱怨着公司财务制度上的一点小问题。她们注意到电梯里还有一个面貌敦厚的长者,但她们当时并没有当回事,因为这个人太普通了。这两个女职员第二天被告知,她们所抱怨的那个问题已经解决。她们惊问为什么,对方告诉她们,任总亲自打来电话,云云。此时,她们惊呆了。
还有一次,任正非去参加一个大型的国际通信设备展览会,香港一家电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走到任正非的面前交换名片,任正非谦和而有礼貌地作出回应,当这位首席执行官回到宾馆的客房整理手中那一叠厚厚的名片时,竟惊奇地发现一张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名片,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跟任总交换过名片?原来他把那位穿着朴素、和蔼可亲的老人当成了一位普通的参展客户,这让他错过了与任正非总裁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令他十分后悔。
五岳是指哪五座山? 华为的一位普通员工向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05年冬天,他出差回深圳,在机场遇到任正非,当时只想着当做没看见。没想到任总却主动走过来和他打招呼,问寒问暖,还开车把他先送回家后自己才回去,这一
举动让员工很感动。黄河手抄报
有很多媒体记者抱怨说任正非总是不接受采访,有点不近人情。而任正非解释说:"我为什么不见媒体,因为我有自知之明。见媒体说什么?说好恐怕言过其实;说不好别人又不相信,甚至还认为虚伪,
只好不见为好。因此,我才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不比优点少,并不是所谓的刻意低调。"他还说:"媒体记者总喜欢将成绩扣到企业老总一个人头上,不然不生动,以虚拟的方法塑造一个虚化的人。我不认为自己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有影响力,但是很敬业、无私、能团结人。这些年华为有一点成绩,是在全体员工的团结努力,以及在核心管理团队的集体领导下取得的。只是整个管理团队也很谦虚,于是就把一些荣誉虚拟地加到了我的头上,其实难副。"
很多外界人士在评价任正非时总是用"冷酷"一词来形容。任正非脾气暴躁、性格坚韧、刚毅而偏执,说话直来直去,不留情面。从华为国际化道路的历程中不难看出,华为就如任正非本人的性格一样,富有冒险精神、进攻性十足。在华为员工的眼中,公司的运作规范、严谨,对纪律的强调尤甚,服从第一。但是任正非的内心却有着细腻的柔情,他坚强刚毅的背后却是柔情似水,甚至充满浪漫主义的情怀。我们可以从他写的《我的父亲母亲》、《悼念杨琳》、《北国之春》等文章中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有时候,任正非看到员工们的文艺表演和深圳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回望华为20多年的心路历程时,会禁不住泪流满面,脑海中总会出现参军和创业时的艰苦岁月。
20多年,任正非就这样一路走来,他的低调造就了华为的传奇。也造就了他自己的传奇。尽管华为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张名片,以低调、冷静着称的华为和任正非的身上仍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彩,但任正非的确是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企业家。
任正非励志故事篇2
一个44岁的男人,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绝,还背负200万债务。老婆又离婚,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创立华为公司。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看谁都比他强的一个人,成功逆袭,用27年把华为带到通讯行业世界第一的位!这样的人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你还在为没有成功理由么...
当地时间10月21日下午,在华为总裁任正非的陪同下,参观了华为英国公司总部,并与华为员工合影留念。
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靠近黄果树瀑布。
任正非的
父母是乡村中学教师,家中还有兄妹6人。任正非中、小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
因为父母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坚持让孩子读书。所以任正非的童年虽然是在贫穷中渡过,却是快乐美好的。
1963年,任正非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已并入重庆大学),离毕业还差一年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因挂念批斗被关进了牛棚的父亲,任正非扒火车回家看望父亲,父亲只是嘱咐他要不断学习。
任正非回到重庆后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自学完,接着还学习了逻辑学、哲学和几门外语。
从军队转业到深圳事业低谷,婚姻破裂
大学毕业后任正非当上了建筑兵。那时法国一家公司向东北辽阳市出售了一个化纤成套设备,这是任正非当兵后监守的第一个工程。从这个工程开始一直到建完生产任正非才离开。1983年随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从部队以团副的身份转业,来到成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在当时深圳最好的企业之一—南油集团下面的一家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
在这里,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陡坡”:任正非在一笔生意中被人坑了,导致公司200多万货款收不回来。那时,内地城市月工资平均不到100元。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在大国企南油集团的铁饭碗端不住了,安逸的日子似乎已经到头。何炅妻子
这一年,任正非的家庭和事业都出了状况。他的夫人转业后进入南油集团领导层,而他在南油下属企业时由于连续亏损没有多少油水,再加上父母与弟妹和他们同住产生的生活压力,最终导致家庭解体。任正非在这一波有一波的滑坡中,直达人生低谷。
此时的任正非下有一儿一女要抚养,上有退休的老父老母要赡养,还要兼顾6个弟弟妹妹的生活,正值上有老下有小、青春不在、未来尚长的中年之际的任正非,前行之路陷入无际的迷茫与昏暗。
不惑之年开始创业肩负重压,毅然做出抉择
处于中年危机之中任正非没有时间去感伤,家庭的责任、事业的急迫,令任正非迫不得已,走向了一条下海干实事的道路。就这样,深圳少了一个国企干部,中国多了一个高科技企业的“教父”。祝老师元旦快乐的祝福语简短
创业初始,任正非的所思所想并没有太多的理想主义,仅仅只是为了糊口、为提高家人生活品质而这是一个扛着压力向前、被逼无奈的创业故事。奋斗。可以说,任正非的创业初期带着些许悲情彩。企业品牌策划方案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让任正非帮他卖些设备,经过几次经历,任正非萌生决心自
己干的想法。
具有深圳特的起点和众多创业相似的带有“深圳”彩
1987年,任正非以2.4万元资本注册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为香港康力公司的HAX模拟交换机的代理。
凭借特区信息方面的优势,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内地,以赚取差价——这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对于身处深圳的公司而言,背靠香港就是最大的优势,至于是代理交换机还是代理饲料,对于任正非这样的通信技术的门外汉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从零开始的。
在卖设备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电信行业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同时他也看到整个市场被跨国公司所把持。当时国内使用的几乎所有的通讯设备都依赖进口。民族企业在其中完全没有立足之地,43岁的任正非,在这个时候突然表现出了他的商业天才,决定自己做研发。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似乎天生具有比一般人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保卫领土的敏感和决心,而他在那个时候能够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的根本”,便从此和“代理商”这个身份告别,踏上了企业家的道路。
在困境中到希望倚靠深圳,公司发展迅猛
1991年9月,华为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开始研制程控交换机。最初公司员工仅50余人。
当时的华为公司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十几张床挨着墙边排开,床不够,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
所有人吃住都在里面,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做得累了就睡一会儿,醒来再接着干。这也是创业公
司所常见的景象,只不过后来在华为成为了传统,被称为“床垫文化”,直到华为漂洋出海与国外公司直接竞争的时候,华为的员工在欧洲也会打起地铺,外国小伙伴无不惊呆称赞。
1991年12月,首批3台BH-03交换机包装发货。当时公司已经没有现金,再不出货,直接面临就是破产。幸运的是,这三台交换机很快回款,公司得以正常运营。
1992年,华为的交换机批量进入市场,当年产值即达到1.2亿元,利润则过千万,而当时华为的员工,还只有100人而已。
这样的成长速度,响应了深圳速度的口号,而这样的盛况只属于那个时代。网红孙一宁资料
华为像一匹来自深圳的狼,扑进了这个正在高歌猛进的行业。
任正非励志故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