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鸿章的近代史人物论文
【摘要】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主持了清王朝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重大的对外事务。文章阐述了他的“和戎”、“自强”、“循理”“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以及对当时中国外交活动重大的指导意义,客观评价了李鸿章对近代中国现代外交理论体系形成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李鸿章;外交思想;和戎;自强;以夷制夷
李鸿章作为晚清的中兴之臣,主持了19世纪最后三十年的晚清外交事务。他的外交主导思想是争取和平、稳定的局面。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和戎”为途径,以“以夷制夷”为手段,以“自强”为目地。但就外交实践而言,他的外交政策并未达到其想要的目的;而从思想本身来说,李鸿章的和局思想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不应随着最终的实践效果而被完全否定。
一、李鸿章外交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和戎”、“自强”苏轼的妻子
三、“循理外交”
由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给晚清政府带来极大的伤害,加之清廷军备废弛,因此李鸿章深知当时清政府
军队无力对抗外敌的入侵,进而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胆怯、怕战心理,常言道:“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呀处荤谷之下,外则布满江泽之内实能持我短长,无以扼其气焰,旰衡于当时兵多,靖内患有余,御外辱则不足”。
[6]故而一味妥协退让,这一点在19世纪80年代的中法战争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他总认为列强利益只要得到满足便会停止入侵,而中国也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下学习技术,改进军备,增强对抗列强的实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李鸿章开创了一种新的外交政策――循理外交。
濮兰德说李鸿章:“作为辞令巧善的谈判者,作为守护着通往北京外交通道的忠实卫士,作为中国冤情的主要申诉者,作为试图尽
可能减轻因战争失败而导致外国施予的阶段性惩罚和折磨的周旋者,他明显地成为清王朝唯一可藉以依托和不可缺少的人物。”[12]李
鸿章的和戎自强思想,以及他的“遵循外交”、“以夷制夷”的做
法对于推动晚清政府的外交现代化、消弭战争的灾祸、维持中外相
安的局面,保证自强运动的逐渐开展,都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他的外交策略在中国近代史上并未产生明显的作用,这固然有
个人因素,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腐朽没落的清政府没有能跟上时
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后人对李鸿章外交政策给出“卖国贼”的评价,只能说明后人把李鸿章当做晚清政府统治者的替罪羊。
【注释】
[1]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19.44.
[2]梁启超.李鸿章传.白花出版社,2007.89.
[3][4][5]刘彬.李鸿章外交思想评析.北方论丛,2000(3).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6][7]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5.34.
[8]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卷10.
[9]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21.21-22.
[10]魏源.海国图志.卷2.1.
[11]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卷4.30;卷2.33.
[12]濮兰德.李鸿章传.J.O.P.Bland,LiHungchang.伦敦,
1917.126
【摘要】时人所忆之李鸿章,都赋其以“卖国贼”的名号,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办洋务如糊纸浆,倒富了外国奸人,可
谓办事不足,败事有余。然而,李鸿章在大清朝却是一位“能臣”,若不是时代的错身,也不致招来一世的骂名。
【关键词】李鸿章;科举;洋务;时代
一、李鸿章少年是个有志青年
二、李鸿章开始走向仕途
在那样的时代,人民是国家的奴隶,科举制正是选拔出统治者直辖的奴隶,而后者只是稍微比前者高一点,却还悲剧地认为自己已
经达到了人生之目标。
在李鸿章24岁时中了进士,被授予翰林院院士。但当时“太平
天国运动”正在兴起,朝廷派大批官员回乡组织民团与太平军作战,李鸿章也是其中之一,李鸿章的军事天赋在平捻军的过程中间渐渐
显露。巢湖之战,攻克含山,庐州,他功不可没。但由于官场险恶,李鸿章立功却被人陷害,他只有离职去投奔曾国潘。曾国潘是李鸿
章父亲李文安的同年进士好友,因此对李鸿章颇为照顾,而正是有
了这样一位老师,李鸿章的仕途似乎更加光明了。
曾国潘是晚清著名的儒臣,也是汉臣。他是具有“儒”性之人,通晓儒家经典,个性沉稳,刚硬。李鸿章为人带有一股“痞气”,
狡猾,精明,内敛。正是曾国藩,交给他做人“忍”的原则,这也
唯美古风网名是他在日后能抗住那么多大风大浪的原因。
由于在平太平军立下的赫赫战功,李鸿章扶摇直上,坐上了北洋总督的职位,也正是这样,他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报国报民了。
但是他不知,自己终于走进的是一个敲着丧钟序曲,腐朽堕落,昏
暗阴沉的末日王朝。悲剧,才刚刚开始。
三、李鸿章为帝国抓住救命稻草
李鸿章的思想真如此狭隘么?他曾在与友人信中写到:“书生们早上吸引朋友圈的句子
空谈误国,实在可叹,外国猖獗到这个地步,不急切地求得国家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2]他深知中国之危亡,也知道只有国家富
强了才能在世界中立足,所以他提出了“外和内”的方案,即是对
外要求和,对内则需改革求富强。李鸿章清楚地认识到以中国当时
的实力是根本无法与如虎狼的西方强国所抗衡的。他说:“当今所
有外国都在实行一个接一个的改革,每天都在进步,犹如升腾的蒸
汽机。唯我中国竟如此小心维护传统制度,即使中国往亡了,保守
派也不会感到惋惜。”[3]他深刻的意识到改革对一个国家命运的重
要性,但也深刻地意识到中国传统制度的腐败。
四、李鸿章的委屈:能臣还是“裱糊匠”
梁启超曾评论李鸿章“史家之论霍光,惜其不学无术。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亦坐此四字而已。李鸿章不识国民
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道,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
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
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
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5】李鸿章真的是不学无术吗?,他的“不学”,可能只是对是西方知识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知识,在政治价值
上也缺乏先进的观念,与时代落后,是他力图挽救却败于终的根本
原因。
【参考文献】
[1][2][3]赵焰.晚晴有个李鸿[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66.
[4]李鸿章.李鸿章全集・奏稿[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5]梁启超.李鸿章传[M].西安:陕西师范出版社,2008:172.
摘要: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李鸿章是清朝重臣,看到清朝的落后,他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努力发展国家经济、改革教育和培养人才,以及弱国外交政策
以实现洋务运动。但无可否认的是其思想有其缺陷和不足之处。然
而这并不妨碍李鸿章洋务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化所起的推动作用,其
中部分经典理论对现当今社会的发展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思想;现代化;借鉴
一、李鸿章洋务思想所形成的时代背景送爸爸礼物排行大全
清朝初期社会和经济比较发达,经历过“康乾盛世”的阶段,然而从乾隆末期开始,社会的经济政治日趋落后。社会阶级矛盾日益
加剧,生产力水平不断下降,政治腐败,社会的风气每况愈下。当
西方爆发工业革命的时候,清王朝开始“闭关锁国”的政策,逐渐
与世界脱轨。
二、李鸿章洋务思想其基本内容
(一)军事自强
购置海外只弹炮、造器练兵、筹备海防等等是其军事自强思想的主要表现。李鸿章认为:“国家百用可省,独练兵设备万不可省”。这之后,他着手筹办西方炮,开办军事工业,其中包括江
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这些军事工业一定意义上
促进了我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从19世纪70年代起,他开始积极
筹备海防,并开办近代海军[1]。出发点则是防御国外侵略势力。他
的军事自强思想还表现在革新军制方面。他了解到旗兵、绿营军的
朽败、武器的落伍,深感到实行变革刻不容缓。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变革的举措大多没有得到落实。
(二)经济自强
国际大品牌化妆品
(三)文化自强
(四)外交自强
李鸿章在与西欧国家打交道中,渐渐明白清朝仅仅是世界浩繁国家之一。因此,处理好外交关系是清王朝安稳进行洋务运动的前提
条件。一个国家的话语权是由经济和军事实力决定的,然而中国的
经济和军事都相对处于疲软状态,李鸿章不得不实施弱国外交政策。在双方交涉过程中采取求和姿态,力求约法三章,不搭理其他国家
的挑拨。尽量减少矛盾,不卑不亢,以防与列强产生冲突,保护本
土的权益。
三、李鸿章洋务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一)其思想的特点
1、它继承并深化了“师夷长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