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刚要》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
(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论述题:有什么答什么)
1.魏源:清朝后期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官高邮知州。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战争时,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他又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开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他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建议制造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要求改革漕运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他的思想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1853年太平天国军进攻江南,逼近扬州时,魏源组织地主武装进行对抗。1857年,他病卒于杭州。魏源除上述著作外,还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等。 
2.《海国图志》:刘家良与翁静晶源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著.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是一部研究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
3.师夷长技以制夷  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4.《南京条约》:1842年因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割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中国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治外法权:称“领事裁判权”,列强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了此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如果犯罪或者成为民刑诉讼被告时,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中国政府无权过问,而只能由各该国领事按照各自的法律进行制裁,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1943年,民国政府取消美、英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及有关特权。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演员表
6.关税协定: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对等的优惠,就是片面的协定关税,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协定关税,就属于后一种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的协定关税,是从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始的。条约第10款规定: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文,在相应的英文本中是“中国皇帝同意建立一个公平和正规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饷费”,并不含有必须对方议允的意思。而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则进一步分别规定为“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和“应与佛兰西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把外国的“议允”提到突出的地位。由于最惠国条款的普遍推行,中国不取得每个
国家的同意,就不能修改任何税则。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7.《天朝田亩制度》:布于1853年;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的纲领性文献;这是太平天国初期颁布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规定满十六岁的男女,皆可以获得以块土地,建立军政合一的地方组织,以达到“有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所规定的平均土地的方案,是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平均思想的发展,是农民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反映了农民渴望获得土地,建立平等平均社会的愿望,这也是《天朝田亩制》的革命性所在。然而,《天朝田亩制》规定的“通天下皆一式”的方案,是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上的平均主义,不可能真正获得实行,它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这它的局限性所在。
8.洋务运动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
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是清朝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经过两次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冬日暖阳阅读答案网络语音感恩节快乐重要项目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汉阳铁厂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同文馆。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以《马关条约》签订为终结,历时30余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洋务派主张利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发展工商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尽管最后失败了,但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9.《资政新编》: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由干王洪仁玕提出。主要内容为: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经济方面,
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馆、新闻官,破除成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这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彩的方案,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10.维新运动:称为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开始于梁启超、康有为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是民族危机下的急救产物,它过早的登上了历史的前台,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宣布变法。从正式宣布变法开始,到慈禧太后发动止,光绪帝发出了100多件维新谕旨,推行新政共计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这是维新运动的高潮和集中表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文教等各个方面,推行新政共计103天。最终遭到慈禧太后残酷镇压。
11.康有为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官至工部主事,孔教会会长。公车上书;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介绍国外变法的经验教训;创办强学会;主持广州的万木草堂;百日维新反对专制体制,主张君主立宪;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
12.梁启超:晚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公车上书;著作《变法通论》;在长沙时务学堂人中文总教习;主笔上海的《时务报》;百日维新;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伟大的爱国者,但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惧怕人民众。但同时,他更是一位著名学者。电脑上不去网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13.谭嗣同:晚清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白日维新。爱国志士。
14.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黄花岗起义失败不久,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十四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2月29日南京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成立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从此结束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覆灭,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和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
15.清末新政:中国清政府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置。又称筹备立宪。1905年10月(光绪三十一年九月),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1909年3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命各省当年内成立咨议局。12月,16省咨议局代表组成国会请愿同志会,在1910年又3次请愿要求速开国会。10月,资政院在北京成立,亦要求1911年召开国会。清政府不得已将预备立宪期9年改为5年,定于1913年召开国会,1911年先成立内阁。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等机构,公布所订内阁官制,组成新内阁,由庆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在13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4名,蒙古旗人1名,满族8名,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至此,清政府借预备立宪欺骗国人,达到贵族集权、镇压民主革命的目的完全暴露,立宪派的幻想随之破灭,民主革命更加高涨。新政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整顿吏治。经济方面,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军事方面,改革兵制,编练新军,创办巡警。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是改革学制,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三项内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和维护自己的统治,但却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科技、
教育、近代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新政推行的结果,不但没有起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反而挖掘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