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碳粉桂林旅游介绍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下载视频
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分析材料
问题探究
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到新阶段
看书快的成语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范冰冰张馨予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
情景再现
分析材料
问题探究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
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
问题探究
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民族工业的萎缩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情景再现
问题探究
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答:(一)战争 
1840—1842年,由英国发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
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及《南京条约》的附件。此外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任务:由反封建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二)第二次战争 
1856—1860年,由英法联合发动,于185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战争期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侵占我国东北大片领土。 
第二次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三)中法战争  端午节高速免费几天
1883—1885年,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签订了《中法新约》。 
中法战争使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四)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及所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由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发动,于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所签订的《辛丑条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六)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937—1945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意义: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抗争史
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五四运动)
1、农民阶层:a、太平天国运动:1、时间:1851-1864
                              2、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3、领导人:洪秀全
                              4、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
                              5、结束:1864年天京陷落
                              6、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前期)、《资政新篇》(后期)
                              7、性质: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b、义和团运动:1、时间:1899-1901
                            2、口号:扶清灭洋
                            3、斗争对象:抗击八国联军(杨村、廊坊阻击战)
                            4、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2、地主阶级:a、战争期间:1、林则徐:A、领导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B、《四洲志》,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海国图志》,中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b、甲午战争期间:爱国将领:1、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
                                        2、平壤战役:方宝贵
                                        3、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3、民族资产阶级:a、维新运动:1、准备:A、开始:公车上书(1895)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B、宣传:办报刊
                              2、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A、时间:1898年6月11日  B、人物:光绪帝  C、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后仅保留京师大学堂  D、结局:失败,九月戊戌                                     
                              3、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意义:思想启蒙
                b、辛亥革命:1、准备:A、组织:兴中会→同盟会  B、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  C、军事:黄花岗起义
                              2、高潮:A、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B、中华民国建立:1、时间:1912年1月1日
                                                        2、地点:南京
                                                        3、人物:孙中山
                                            4、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6、附: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
                              3、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意义:a、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实际意义)
                c、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1、二次革命:A、导火线:刺宋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时间:1913年
                                                    C、领导人:孙中山
                                                    D、结局:失败
                                      2、护国运动:A、背景:袁世凯与日本签二十一条,复辟帝制(1915)
                                                    B、领导人:蔡锷,护国军
                                                    C、结局:成功
                                      3、目的: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d、新文化运动:1、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后迁往北京)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2、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
                              3、主要内容:A、俄十月革命前: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科学
                                            B、俄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李大钊)
                              4、阵地:《新青年》、北大
                              5、性质:彻底的反封建文化运动:a、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