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
饮食首先是人类的自然本能
人类在饮食生活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呈现出两种状态:
1、自然饮食状态(生食阶段 )。人类像其他猿类一样寻觅动植物可以食用的东西维持生命。这时还没有进入原始文化阶段,所以也就没有形成饮食习俗。
2、调制饮食状态 。这个阶段开始使用火,同时创造了熟食法,这便是饮食习俗的开端。 最初的熟食以烧、烤为代表。
煮法兴起后,人类第一次创制了饭菜混合食物,发展了饮食结构。
殷商时代,开始由煮法发展到了蒸法,殷墟出土了蒸具:
1、“鬲”,是煮食物的器具,足部中空,下面可以架火煮食物。
2、“甑”,是下部注水,中间隔开,上面放粮食的一种蒸具。
食具很多了,最初是石器、陶器,然后出现了青铜器。原始部落用贝壳、椰壳、竹筒等作食具,北方少数民族有革制的食具。
一、中国古代炊食方式
1 殷周时代,已经发展成在席子上跪坐就餐。
殷周以前炊间和聚食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屋的中间,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火塘或篝火,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就食。
最初的食法只是用手撕、抓,后来才发展到用筷、叉、刀、匙等。
2古代餐制 (一)早期是两餐制
(二)后来是三餐制
3古代饮食的食物
最早的食物是自然采集的,后来发展到猎捕动物我国早期人类北方吃粟,南方吃稻子。 殷商时代酒就已经成为很普遍的饮料。
好玩的网络游戏推荐 早在三千多年前,在中国就已经设有专职官员掌管酒行业。
4饮食职业者的产生
《周礼》中记有“膳夫”之职,包括: (1)庖人--掌割 (2)烹人--掌烹
(3)内饔--掌煎 (4)外饔--掌和 这些是后世厨师行业的远祖。
工作调动申请报告
二我国饮食结构及调制法的传承
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就是指饮料与食料的配置关系,即酒与菜、菜与饭的配套。
(一)《国语•曹语》中载:“庶人食菜、祀以鱼”
(二)《孟子•梁惠王》中有:“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蛋清打发不起来(三)《礼制•王制》中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食料配置的阶级差别,殷周时代称官员为“肉食者”,称平民为“蔬食者”。
愈怎么读
三、我国饮食的惯制
1、日常生活需要的食制
包括节制饮食的次数、食量的分配及时间的规定。
二、节日仪礼需要的惯制 1、婚礼--“交杯酒”、 “子孙饺子” 2、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端阳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喝黄酒(米酒),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等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
3、宴席上的坐次、上菜的次序、劝酒敬酒的礼节,都有社会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此外,食物礼品的赠答往来,也是重要的民俗事象。
2、信仰上的习俗惯制 1、过去祭祀活动 --“牺牲” 2、现在给亡故的人以及各种神仙等(各饭店都有财神)供奉的果盘、酒菜 3、亡人棺材--“饼”
4、饮食禁忌: (1)女子在怀孕期间忌食兔肉 (2)女子在怀孕期间忌食生姜 (3)南方还有为了给小孩子防灾病,“讨百家饭” (4)还有农历十月初一吃糯米红饭,名为“吃红饭”。
中国汉族饮食八大菜系
由于地方习俗、地理环境等差异,在漫长的传统饮食文化发展中形成了人们所公认的八大
菜系: 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皖菜。
鲁菜——发祥于齐鲁文化的中心,山东。其与礼仪的完美结合堪称八大菜系之首。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府菜系”,它糅历代宫廷、官府、山东民间菜为一体,宋时已成为北方菜系的代表。明清时成为宫廷御膳的主体。孔府菜之特点是用料广泛,上至山珍海味,下至普通瓜果;制作精细,讲究刀工精细,调味得当,工于火候;讲究滋补,高热量、高蛋白菜居多;极其讲究菜名与造型,此乃孔府菜之一大特。如“当朝一品锅”,“御带虾仁”、“诗礼银仁”等皆有“天下第一公府”之特。“满汉全席”乃鲁菜中之极品,在清代成为宫廷御宴的代表品种。“全席”包括南北名点名菜约100款。
川菜——发源于巴、蜀二地。其特点是重油重味,以麻辣见长。川菜讲究调料,且善于翻新。一块豆腐在四川厨师手中可做出十几种味。川菜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
粤菜——广州、潮州、东江三种地方菜组成,特点突出一个“杂”字。选料广而杂,鸟、兽
刘丰源个人资料、虫、蛇皆可入;口味清淡,爽口生脆,大多偏甜;季节性强,有“时菜”之称。清末随着海岸通商,粤菜扬名欧美。
苏菜——又称淮扬菜,以苏州、扬州、杭州为中心。以清淡雅致著称,是“南食”的代表。选料多为鲜活河类;口味兼有南北风味,浓而不腻,淡而不寡;极讲饮食环境、饮食器皿、饮食风尚。常借船舶大摆宴席。饮食场所与工艺,雕刻园林,盆景,音乐,建筑,书法,装潢结合。使人在吃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陶冶。
浙菜——以杭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味菜肴为代表,具有浓厚的江南特点,选料多为鱼类河鲜,肉,禽,笋兼顾,料重味鲜。许多菜都含有寓意:“年年有余(鱼)”,“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圆,荔枝),“油炸烩”(秦桧),“宋嫂鱼”,“东坡肉等”。
郑爽暴瘦
闽菜——以海鲜著称,善制药膳。讲究味道醇厚。福建地方菜。
湘菜——湖南地方菜,以辣椒和熏腊食品为主流。与川菜之麻辣不同的是只辣不麻,口味浓厚刺激。湘人还多嗜苦,如苦瓜等。
皖菜---安徽地方菜。多用沙锅烧炖食品,微火慢制,选料多肉、鱼,喜生蒜、香菜配肉,油重,咸中带辣。熏、腌、腊制食品也是其特。
除八大菜系外,鄂、陕、豫、晋诸省的烹饪也多有特。
古代不少文人雅士都精于烹调。孔子就提出了“七不食”的饮食标准——“食殪而餲(饭变味),鱼馁而肉败(鱼烂肉腐)不食;恶(食物变)不食;臭恶(变味)不食;失饪(烹调不善)不食;不时(不熟或不到吃饭时间 )不食;割不正(刀工不好)不食;不得其酱(调料使用不当)不食。”还主张不食动物内脏、虫、蛇等污秽,阴邪之物。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尝遍南北佳肴。他做的烧肉“慢煮火,少煮水,火候足时他自美”,“东坡肉”流传至今。陆游与东坡相反,喜欢素食,写了几十首赞叹素食的诗。明末清初剧作家李渔强调“鲜”是食物的本味,对“暴烩天物”深恶痛绝。
另外,中国节日饮食也非常讲究。大者如:除夕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腊八的腊八粥,不仅各具风味,且包含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也是传统饮食文化不得不提的一朵奇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