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作文教案
【篇一:作文讲评《在路上》教案】
审 题 立 意
——《在路上》作文讲评
教学目的:审题立意力争新颖深刻。
教学重点难点:审题立意力争新颖深刻。
手机积分兑换 教学过程:
第一步:课前导入。(1分钟)
第二步:学生活动一:
同学黑板展示《在路上》作文自评和小组互评结果(问题与立意语段)。
( 检查预习)(7分钟)
第三步:教师活动一:点评并讲解“审题立意”方法。(7分钟) 第四步:学生活动二:修改立意(书写100文)。(5分钟) 第五步:学生活动三:小组推选立意精彩语段并展示。 (5分钟) 第六步:教师活动二:小组推选立意精彩语段并展示。 (5分钟) 第七步:教师活动三:教师小结 (1分钟)
第八步:学生活动四:课后拓展:修改作文《在路上》
1
【篇二:《走在路上》—教学设计】
儿童文学 —《走在路上》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细水长流,汇成大海。让儿童文学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围绕《走在路上》这一儿童故事,教学设计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辐射家长”的整体思路,优化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精神生活,让孩子们对阅读儿童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通过读书,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读书中体会到儿童文学的无穷魅力!
理论依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
《走在路上》一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运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的指导理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创设“情景”加强“协作”“会话”最终形成“意义建构”。让学生从作品中不断获取新知,让其乐读—善读,让儿童文学在课堂中发挥其真正的实效。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解读:
《走在路上》是作家梅子涵八十年代的作品。作品发表在江苏《少年文艺》上。从儿童文
学的分类中来看,这一类作品属于成长小说(或叫“成长故事”)。故事中的陈小远2岁时就跟奶奶相依为命了。奶奶的背就是他的摇篮,奶奶背着他满街走,到处走;奶奶讲的每一句,并不科学、并不完整的话是他认识世界的窗口。奶奶的大脚在地上叭嗒叭嗒地走着挣钱是他幸福生活的全部来源。
可是,如今的他14岁了。随着年龄的渐渐增大,陈小远跟奶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了。他嫌奶奶说话唠叨,嫌奶奶做事慢,嫌奶奶什么都不懂……在带奶奶去电影院的路上,陈小远一边走着一边回想着跟奶奶生活的点点滴滴,最后,他停下来了,等奶奶一起走。
每个孩子都会长大。在成长的路上,每个孩子都会不自觉地跟家长们越走越远。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到代沟存在的话,我们不能用爱来填补这些代沟的话,大人和孩子心灵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2.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孩子们年龄小,对作品中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很想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走在路上》一文可按照“诵文──悟情──赏文──积累与表达”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有自己真实的体会,丰富情感,丰富语言表达,这样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
梦见被别人追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在课前,让学生读一读这则故事,能基本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中奶奶的两种形象,感受奶奶给小远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无边无际的关怀。
2.明白在人生的路上,许多东西都会变,只有爱不会变。拥有爱,人生才会美好。
文学作品,有着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这些形象能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这些情感更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在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形象的把握。
这个故事中只有两个人,却有四个形象。分别是:2岁时的陈小远,14岁时的陈小远;60岁时的奶奶,70岁时的奶奶。时间发生了改变,人也会改变。2岁时的陈小远什么都不懂,只能叭在奶奶的背上,听奶奶讲故事;而60岁时的奶奶身体依然健硕,能背着小远跨过水塘,能拉得动很重的劳动车。14岁时的陈小远长大了,他是学校运动员,跑得像苍鹰一样快,他知道了许多事,再也不需要奶奶跟他说这个那个了;而70岁时的奶奶却明显老了,做什么事都慢了,对于新事物,什么都不懂了。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抓住这四个形象,能感受到其中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课堂教学中,4个形象是分开处理的,但是有一条线是始终贯穿其中的,那就是“爱”。本课难点即为:学生能够体会到10年的时间过去了,什么都会变,只有爱不会。认识到“爱”,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才只会“小远”而非“大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故事,读题目。
2.这个故事讲了件什么事?所以题目就叫“走在路上”。
3.这是多少年纪的小远和奶奶走在路上?(14岁的小远;70岁的奶奶。)
(二)、感知,把握形象
1.把握70岁时的奶奶形象。
(1).对于年整70的奶奶,14岁的小远喜欢吗?(不喜欢)那是因为什么呀?
(2).交流:奶奶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
a. 具体从哪里看出来?(大房间摸到小房间、厨房间摸到走廊……)
b. 奶奶到底在这些地方忙些什么呀?
c. 可是这些小远都不理解。所以,当1点35分,奶奶笨手笨脚地穿好鞋子跟小远出门时,你仿佛听到了小远冲着奶奶说些什么呢?
d. 这些话,小远都没说出口,但是他心里却在想:“人老了真有些讨厌!”
(3).交流:奶奶不懂的事实在太多了。……
a 过渡:除了做事慢,奶奶还有什么地方也让小远不喜欢?
b 奶奶有哪些事不懂?比如说——
c 奶奶不懂的事仅仅只有这些吗?(出示省略号)想起这些事,小远就觉得和奶奶——出示。你听到了他的心声。读:“你说,和她有什么可多说的?”
2.感受60岁时的奶奶形象。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70岁奶奶的形象,她腰弯着,背驼着,头发白了,皱纹多了,走路那么慢,思维那么乱……可是,10多年的
奶奶是不是这个样?
(2).简单交流:
a“她是不是什么都不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简单一些。
b 那时候的小远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问,奶奶什么都能告诉他,于是他就一点点地懂了。
(3)“奶奶是不是做事特别慢?”简单说说。
a 奶奶背着他满街走,到处走。……
b 奶奶不会摔跤,走在路上看见一摊水,她还能跳过去,稳稳的,小远趴在肩上都不感到颠。
c 奶奶拉车改善生活。
d ……
3.10多年过去了,这些事,小远也许忘了,也许想一想还记得起来。小远,你还记得起来吗?出示句子,读。
(2) 拿出笔,默读故事第19-50自然段,把你认为小远不应该忘的情景、画面划出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前景 (3) 奶奶背着他满街走,到处走。到海州路菜场前的马路上看耍猴子,到劳工医院旁边的大棚子里看戏,到兵营左面的拐角上看套圈圈、看打……韩国花蛇什么意思
a 你来告诉小远,为什么要记住这些?
b这一句话可包含了许多幅画。你仿佛看到奶奶背着小远去了哪些地方?
c 大上海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奶奶那双大脚的足印。伴随着这双大脚一步步向前迈,小远也渐渐长大了。一齐读这句话。
(4) 那时候小远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问,奶奶什么都能告诉他,于是他就一点点地懂了。
a你看到了小远跟奶奶的这段对话。
b 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什么都能回答)“什么都能回答”换种说法就是知识渊博、满腹经纶了。
c再看这段对话。你觉得奶奶真的博学多才吗?(不是)为什么不是博学多才,还能什么都能回答?
d 奶奶并不博学,但只要小远问,奶奶就会回答。就在这祖孙俩的一问一答中,小远渐渐长大了,懂事了。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奶奶为孙子付出的爱。
(5)奶奶不会摔跤,走在路上看见一摊水,她还能跳过去,稳稳的,小远趴在肩上都不感到颠。(奶奶已经60岁了)
(6)奶奶笑着答应。宽宽的带子绷在她肩上,脸痉挛着,笑容也在抽动。
(7)奶上脸上的汗像珠珠一样往下滚。
(8)奶奶揩了汗,喝了茶,说:“小远,你不要到外面来,外面热,好辣的太阳。还是趴在窗口看奶奶,窗口有风,凉快。”
井柏然资料 (9) 可是奶奶却走去买了根棒冰,她口袋里掏出来的钞票都被汗浸湿了。(钞票都湿了,奶奶身上还会有什么地方会是干的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