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概述
曲艺的历史与发展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曲艺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是以“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表演艺术门类。
曲艺作为说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前期却一直没有独立的艺术地位。在中华艺术发展史上,说唱艺术曾归于“宋代百戏”中,在瓦舍、勾栏中表演。在近代,则归于“什样杂耍”中,大多在诸如天桥、夫子庙、庙会等民间娱乐场地进行表演。新中国成立后,给发展成熟的众多说唱艺术确定了一个统一而稳定的名称,统称为“曲艺”,并进入了剧场进行表演,使曲艺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曲艺的历史渊源
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我国民间的说故事、讲笑话就比较流行。在宫廷中,有专为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叫俳优,他们弹唱的歌舞和滑稽的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
到了唐代,讲说市人小说和向人们宣讲佛经故事的俗讲的出现,大曲和民间曲调的流行,使说话伎艺、歌唱伎艺兴盛起来,自此,曲艺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形成。
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说唱表演有了专门的场所,也有了职业艺人和说话伎艺,鼓子词、诸宫调、唱赚等演唱形式极其昌盛。
在明清两代及近代,伴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城市数量猛增,大大促进了说唱艺术的发展,即一方面是城市周边地带富有浓郁地方彩的民间说唱纷纷流向城市,它们在演出实践中日臻成熟,如道情、莲花落、凤阳花鼓、霸王鞭等;另一方面,一些老曲种在流传过程中,结合各地地域和方言的特点发生着变化,如散韵相间的元、明词话,逐渐演变为南方的弹词和北方的鼓词。这一时期新的曲艺品种,新的曲目不断涌现,不少曲种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曲艺的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曲艺艺术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迅速地发展和繁荣起来,并自立于民族文艺之林了。
党和政府向戏曲、曲艺界发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号召,为曲艺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针、任务和要求,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
广大曲艺工作者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也陆续参加曲艺创作、研究活动和组织工作,曲艺改革很快全面展开,取得显著的成绩。
张国立个人资料简介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文艺工作的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在这阶段,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曲艺名家,曲艺家们和广大曲艺工作者,坚持改革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积极编演新书新词,整理传统曲目,革新说唱艺术,发扬文艺的光荣传统,不计名利,不辞劳苦,不避艰险,满腔热情地为人民创作和演唱。许多著名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被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为曲艺界赢得荣誉。
1983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80班的一个观察生活练习《买花生仁的姑娘》,作为小品被搬上了春节联欢晚会,演员朴实的表演,诙谐幽默的风格赢得了观众、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从此,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那就是小品。
历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都作为不可或缺的节目参与到演出中。一大批小品明星脱颖而出,小品这个新的演艺形式空前火爆,它的题材也空前丰富,小品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表演形式也愈趋多样化。小品已经成为文艺舞台上极受观众欢迎的艺术形式。
现阶段,自从曲艺专业团体的商业化经营之后,各类基层曲艺小剧场、书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在北京,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中曲清音小剧场、德云社、挚友俱乐部、嘻哈包袱铺、宣南书馆、崇
文快板沙龙等小剧场渐成京城一景;在天津,众友相声艺术团、哈哈笑相声艺术团、名流茶馆、燕乐茶社等十几家曲艺社团聚集了相当的人气;在东北三省,二人转小剧场遍地开花;武汉天乐社、济南晨光茶社、南京相声俱乐部、义乌曲苑书场等也吸引了大批各年龄层的曲艺爱好者。在江浙沪两省一市,苏州评弹长篇书场有127家,其中江苏省68家,上海市50家,浙江省9家;不定期书场有15家,开篇书场20家,深受众欢迎。
在全国范围内,对曲艺艺术传承保护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日益重视已经初见成效,许多曲种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大众性、通俗性和经典性,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曲艺的曲种和分类
曲艺的主要曲种
现代流传的曲艺曲种中,汉语的曲艺曲种,按其主要的艺术风格可以大致分为小品类、相声类、评话类、鼓曲类和快板类等几大类。少数民族语的曲艺曲种,由于各具不同的民族特和历史源流,比较难于分类。
曲艺包括的具体艺术品种繁多,根据统计,除去历史上曾经出现但是已经消亡的曲种不算,仍然存在并活跃于我国民间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左右。
这些曲艺品种包括小品、相声、评书、二人转、单弦、大鼓、双簧,青海的平弦、北京琴书、天津时调、山东快书、河南坠子、苏州弹词、扬州评话、湖北大鼓、广东粤曲、四川清音、陕西快板、常德丝弦等。
各地区、各民族共有和相异的曲种,大至十多个省份,小到一两个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普及和流布。这些曲种虽然各有各的发展历程,但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间性、众性,具有共同的艺术特征。这就使得我国的曲艺不仅成为拥有曲种最多的艺术门类,而且是深深扎根民间具有最广泛众基础的艺术门类。
现代流传的丰富的曲艺曲种,从它们各自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来看,主要有三大类型。
1、古代曲艺演变来的曲种
由古代的曲艺形式通过流传和不断的继承革新而演变、发展起来的曲种,如评话、弹词、道情、小曲、莲花落等,起源都相当古老,流传到不同地区以后,遂采用了当地的方言,吸收了当地的音乐曲调,创造了为当地听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从而不断得到发展。
2、地方民歌或戏曲发展的曲种
由地方的民歌或戏曲曲调发展起来,形成说唱艺术的曲种。如粤曲、五句落板、粤东渔歌、山东柳琴
鲍鱼粥
、四川金钱板、南丰香钹等,这些曲种地方彩浓厚,流传地域不广。
3、吸收多种艺术发展的曲种
由于广泛吸收为自身的艺术特征所需要的艺术手法、技巧等而形成起来的曲种。如小品、相声、独脚戏等。
曲种的分类
1、小品类曲种:小品等。
2、相声类曲种:相声、独角戏、答嘴鼓、四川相书、双簧等。
3、评话类曲种:评书、苏州评话、扬州评话、福州评话、湖北评话、四川评话等。
4、快板类曲种:数来宝、快板书、任丘竹板书、锣鼓书、萍乡春锣、山东快书、说鼓子、四川金钱板等。
5、鼓曲类曲种:鼓词、弹词、时调小曲、道情、牌子曲、琴书、走唱、杂曲等。
鼓词包括梅花大鼓、京韵大鼓、京东大鼓、沧州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潞安鼓书、襄垣鼓
书、东北大鼓、温州鼓词、安徽大鼓、山东大鼓、胶东大鼓、河洛大鼓、河南坠子、三弦书、陕北说书等。
弹词包括苏州弹词、开篇、扬州弹词、四明南词、平胡调、长沙弹词、木鱼歌等。
时调小曲包括天津时调、上海说唱、扬州清曲、江西清音、赣州南北词、湖北小调、襄阳小曲、长阳南曲、湖南丝弦、祁阳小调、四川清音、盘子等。
道情包括晋北说唱道情、江西道情、宜春道情、永新小鼓、湖北渔鼓、衡阳渔鼓、四川竹琴等。
牌子曲包括单弦、岔曲、南音、福州伬艺、飏歌、聊城八角鼓、大调曲子、广西文场、西府曲子、安康曲子、兰州鼓子、青海平弦、越弦、打搅儿等。
琴书包括北京琴书、翼城琴书、武乡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山东琴书、恩施扬琴、四川扬琴、贵州琴书、云南扬琴等。
走唱包括十不闲莲花落、二人转、宁波走书、凤阳花鼓、车灯、商雒花鼓等。
杂曲包括无锡评曲、绍兴莲花落、锦歌、褒歌、芗歌、江西莲花落、南丰香钹、瑞昌船鼓、于都古文、三棒鼓、善书、潮州歌、粤曲、粤讴、龙舟歌、粤东渔歌、五句落板、零零落、荷叶、姚安莲花落、贤孝、倒浆水、台湾歌仔等。
6、少数民族曲种:蒙古族的好来宝、笑嗑亚热、乌力格尔;满族的太平鼓;朝鲜族的三老人、漫谈、才谈、鼓打铃、判捎里;赫哲族的依玛堪;瑶族的铃鼓;壮族的蜂鼓;壮族的末伦;侗族的琵琶歌、嘎锦;苗族的果哈、嘎百福;彝族的阿苏巴底、四弦弹唱、甲苏;布依族的布依弹唱;哈尼族的哈巴;白族的大本曲;傣族的赞哈、喊半光;藏族的折嘎、喇嘛玛尼、《传》说唱;回族的宴席曲;撒拉族的巴西古溜溜;锡伯族的念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弹唱;维吾尔族的苛夏克、维吾尔族说唱、达斯坦等。崔健为什么被禁
虎皮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曲艺的三个要素
通俗的说唱文学
曲艺是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的一种通俗的说唱文学。从体裁上看,它分为散文、韵文、韵散相间三类。评书、相声属于散文类。山东快书、快板书属于韵文类的韵诵体,即有节奏的朗诵表演。各种大鼓、琴书、杂曲属于韵文类的演唱体,音乐性较强。弹词及扎根农村的鼓曲属于韵散相间类。
从曲本的篇幅上看,它可分为短、中、长三种。短篇俗称短段,有头有尾,用一二百句唱词独自成章,说明一个主题。当前广大城乡流行的曲种,绝大多数是短篇曲目。
中篇介于长、短篇之间,一般由八至十几段短篇组成,多在农村、厂矿演唱,俗称“八大棍儿”。最好看的电视剧排行榜
会计实习日志
长篇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每天说唱一段时间,一部书能说两三个月,长篇一般都在农村演唱。传统书目有《岳飞传》、《杨家将》、《包公案》等,俗称“蔓子活”。
说唱文学的语言应该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绘声绘、通俗易懂,既有文采又容易上口。需要简略的地方一笔带过,需要渲染的地方描述细腻。为了悦耳动听,遣词造句有时得音韵铿锵、声调悠扬,讲究一定的音乐性。
为了和听众交流感情,有时得跳出故事情节以外,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讲解、剖析,直
接引起观众的共鸣。可以出出进进经常变化,不受角的限制。每段书词和曲词的基本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叙事与代言的结合。
地方风味的音乐
曲艺音乐中不同的曲调和唱腔,都是以当地方言、方音为基础,不断丰富发展成的。韵诵调来自对话,抒情调来自民歌。音调充满乡土气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
这种特人们习惯地称它为“味儿”。“味儿”就是各个曲种独有的地方风味。曲艺音乐大都是按字行腔,音乐服从语言,节奏与语言内容紧密结合。曲艺音乐共有三种曲式:
1、主曲体
全篇唱词只用一种曲调。由于内容和字音的变化,使基本曲调在旋律、节奏、速度、感情上必然发生变化。唐代的变文、元明的陶真、明清以来的弹词、子弟书、现在流行的道情、北京琴书、乐亭大鼓等都是主曲体。
2、联曲体
全篇唱词由主要曲调和其他各种曲牌连在一起并列演唱。像宋、金、元的诸宫调和明清小曲,以及现在流行的单弦、四川清音、河南鼓子曲等都是联曲体。
3、主嵌体
全篇唱词采用一个基本曲调,中间又嵌入一些其他附属曲调。目前不少主曲体的曲种为提高它的音乐性,都逐渐演变成主嵌体了。现在流行的河南坠子、山东琴书、梅花大鼓等都是主嵌体。这种曲艺音乐的组成形式是比较成熟的。
曲艺的伴奏乐器有简有繁、有易有难。伴奏乐器复杂的曲种,普及推广比较困难。
独特的表演艺术
曲艺的表演,不存在进入角的问题。演员表演时既是故事的叙述人,又是角的代言人,出出进进,灵活多变,和观众交流感情,不受拘束。
曲艺的主要艺术特征
我国活跃在民间的曲艺品种有400个左右,流行于我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众多的曲种虽然各自有不同的发展历程,但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间性、众性,具有共同的艺术特征。
以说、唱为主的表现手段
以说、唱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如相声、评书、评话;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东北大鼓、温州大鼓、胶东大鼓、湖北大鼓等等鼓曲;似说似唱的如山东快书、快板书、锣鼓书、萍乡春锣、四川金钱板等;又说又唱的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恩施扬琴、武乡琴书、安徽琴书、贵州琴书、云南扬琴等;又说又唱又舞的走唱如二人转、十不闲莲花落、宁波走书、凤阳花鼓、车灯、商花鼓等。
正因为曲艺主要是通过说、唱,或似说似唱,或又说又唱来叙事、抒情,所以要求它的语言必须适于说或唱,一定要生动活泼,洗炼精美并易于上口。
由不装扮成角的演员进行表演
曲艺不像戏剧那样由演员装扮成固定的角进行表演,而是由不装扮成角的演员,以“一人多角”的方式,就是一个曲艺演员可以模仿多种人物,通过说、唱,把形形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故事,表
演出来,告诉给听众。
因此,曲艺表演比之戏剧,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只要有一两个人,一两件伴奏的乐器,或一个人带一块醒木,一把扇子,一副竹板儿,甚至什么也不带,走到哪儿,说唱到哪儿,与听众的交流,比之戏剧更为直接。
表演简便易行,对生活反映快捷
曲艺表演的简便易行,使它对生活的反映十分快捷。曲目、书目的内容多以短小精悍为主,因而曲艺演员通常能自编、自导、自演。
与戏剧演员相比,曲艺演员所肩负的导演职能,尤为明显。比如一个曲目、书目,或一个相声段子,在表演过程中故事情节的结构、场面的安排、场景的转换、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出没、人物心理的刻画、语言的铺排、声调的把握、节奏的快慢等,无一不是由曲艺演员根据叙事或抒情的需要,根据对听众最佳接受效果的判断,来对说或唱进行统筹安排,进行调度,导演出一个个令听众心醉的精彩节目。
是一门诉诸人们听觉的表演艺术
曲艺以说、唱为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因而它是诉诸人们听觉的艺术。也就是说曲艺是通过说、唱刺
激听众的听觉来驱动听众的形象思维,在听众形象思维构成的意象中与演员共同完成艺术创造。
曲艺表演可以在舞台上进行,也可划地为台随处表演,因而曲艺听众的思维与戏剧观众相比,不受舞台框架的限制,曲艺所说、唱的内容比戏剧具有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由。
为了把听众天马行空的形象思维规范到由说、唱营造的艺术天地之中,曲艺演员对听众反应的聆听与观察更迫切,也更为细致,因而他与听众的关系,比之戏剧演员更为密切。
演员要有高超的说功、唱功、做功和摹仿力
为了使听众享受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美感,曲艺演员必须具备坚实的说功、唱功、做功,并需具有高超的摹仿力。
只有当曲艺演员具有了活泼的动人技巧,对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得惟妙惟肖,对事件的叙述引人入胜,才能博得听众的欣赏。而这些坚实功底之底蕴是来自曲艺演员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积累,以及对历史生活的分析、研究和认识。这一点对一个曲艺演员显得尤为重要。
上述是一般曲艺品种艺术特点的不同程度的近似之处,是它们的共性。而一般的曲种各自独立存在,自有其个性。不仅如此,同一曲种由于表演者之各有所长,又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即使是同一流派,也因为表演者的差异各有特,这就形成曲坛上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
曲艺的主要艺术手法
说,要明白生动。北方曲艺演员曾经说过:“说书一股劲,唱曲一段情,句句警人心,听者自动容”。说,要做到“一股劲”、“警人心”,就要在介绍地点、描写环境、讲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刻画人物、摹拟人物对话、剖析人物心理活动以及做出评价等多方面,自始至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