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两会⼗⼤教育热点话题,不可不知
过去的⼀年,是教育的“⼤变⾰”之年:“双减”“课后服务质量”“家庭教育促进法”“乡村教育振兴”“县中提升”“五育并举”等,基础教育的⽣态⾯临着深度重塑。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年。迎接学习贯彻党的⼆⼗⼤,是贯穿今年党和国家全局⼯作的主线,教育⼯作要聚焦这条主线,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作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2022年全国两会,有哪些热点话题?快来⼀起看看吧。
何超雄年轻时美貌图片01
“双减落地”,教育改⾰进⼊深⽔区
2022年,教育部将继续把“双减”⼯作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各地“双减”⼯作也进⼊落地监管的深⽔区。在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刚表⽰,将委托第三⽅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作的独⽴调查等。
地⽅上,各地代表委员也将把⽬光投射到各地政策如何实施、监管举措如何落地等⽅⾯上来。当前,具体的“双减”推进规则倾向于⾼效平稳推进,不宜操之过急或者粗暴“⼀⼑切”,相关内容将引发热议。
武汉珞珈学院刘希娅代表:
“双减”让⼤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全国⼈⼤代表、谢家湾⼩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重庆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认为,“双减”给当代教育的推动作⽤是强劲的、具有时代性的:“‘双减’给学校、给家庭、给社会突然按下了暂停键,让⼤家停下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什么是真正的对孩⼦们好。”
02
保证学校课后服务质量
2021年,为解决双职⼯家庭孩⼦假期、课后看护难的问题,教育部门进⾏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教育部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并于2021年7⽉印发了《关于⽀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号召,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从“有”到“优”的可持续⾼质量发展。但课后服务实践中也暴露出⼀些问题。
2022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保障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激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增强家长参与信⼼等议题讨论声量加⼤。
张志勇代表:
春季卫生小常识提⾼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
全国⼈⼤代表、北京师范⼤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院长张志勇表⽰,“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提升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和管理⽔平,是社会普遍关⼼的问题。他建议,提⾼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建⽴中央与地⽅政府、家庭合理分担的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经费新机制。
03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
《中华⼈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1⽇正式实施,从此,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该部法律分为六章五⼗五条,分别从家庭责任、国家⽀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对未成年⼈监护⼈和社会对家庭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进⾏了划分和规定。这是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保护法》后,⼜⼀部教育领域的重磅法规。家庭教育促进法集中体现了“指引”“赋能”这两个关键词。
法规。家庭教育促进法集中体现了“指引”“赋能”这两个关键词。
2022年全国两会中,针对《家庭教育促进法》具体落地环节,各⽅如何做实主体责任,如何建⽴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机制等问题,很多代表委员都发声关切。
胡卫委员:
规范家庭教育指导,避免异化为学科“私教”护⾝符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提出,当下亟需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监管,以遏制家庭教育培训市场的失序⾏为,凸显家庭教育指导⼯作的公益性和⾮营利性,同时要加强对家长的法律政策宣贯和教育⼯作,真正让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责回归家庭、回归家长。
04
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近些年,随着社会对乡村教育⼯作的⼤⼒⽀持,农村学校硬件条件明显改观,但多地乡村教育⾯临“空⼼化”处境。如何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乡村教育质量等预计将在代表委员中引起讨论。舆论认为,振兴乡村教育⾸先需要⾼⽔平的教师队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偏⼤、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化等问题,要提⾼乡村教师待遇和⼊职条件,吸引青年教师并扩充艺术类专职教师。
其次,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的外流,农村学⽣规模逐步减少,需要依照乡村教育发展规律,办好乡村⼩规模和乡镇寄宿制这两类学校,把依旧留在乡村的学⽣教育好,特别要给留守⼉童提供更好的教育。
刘仲奎委员:
推进乡村教育促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学校长刘仲奎委员认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提⾼教师的收⼊待遇和⼊职条件,激励优秀青年从事乡村教师职业。刘仲奎委员综合⾃⼰的调研、思考,也给出了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他认为,综合性⼤学根据⾃⼰的专业优势⾛“⼩⽽精”的路⼦,也可以和当地师范⼤学合作,发挥各⾃的优势,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地⽅师范院校要提升培养精准度,按需培养,补齐基础教育师资短板,缓解乡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盾,为乡村振兴输送⼤批优秀的师资⼒量。
娄艺潇结婚05
提升县域普通⾼中
县域⾼中在推进教育⾼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针对⽬前⼀些地⽅县中存在的⽣源和教师流失⽐较严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国家发展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四五”县域普通⾼中发展提升⾏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中阶段教育⽑⼊学率要达到92%以上,扭转县中⽣源流失现象,县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县中振兴”的路应该怎么⾛,成为很多代表委员交流讨论的话题。
邵志豪代表:
加强县域普通⾼中建设我们已在路上
全国⼈⼤代表、东北师范⼤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和东北师⼤附中这些年⼀直在践⾏对教育基础薄弱县的教育帮扶⼯作。“这⼏年越来越多的⼈关注‘县中困境’,我和很多代表委员也在交流,我们这⼀代⼈,有很多都是从农村⾛出来的,体会更深,”邵志豪说,“⼀个县的⽂化制⾼点就是县⾼中,⼀个乡⾥就是乡中⼼学校,如果⾼中办得好,那⼀定就是当地精神⽂明的⾼地。如果说⾼中‘塌陷’了,必然会影响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
06
保障教师⼯资待遇
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作要点中,“确保教师⼯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提法受到舆论⾼度关注。舆论对提⾼教师待遇的举措表⽰⽀持,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有观点认为,教师⼯资上涨释放出积极信号,但要特别注意三类教师的待遇继续向好的⽅向发展:⼀是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励其扎根基层地区;⼆是班主任体,通过⼯资报酬弥补其在繁重教育任务中的⾟苦付出;三是⾼职称教师体,⿎励其精进业务,⼒争上游。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更好地提⾼教师待遇、各地如何精准落实“教师⼯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要求、如何提升乡村及偏远地区教师待遇将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政府⼯作报告:
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资待遇
政府⼯作报告指出,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资收⼊⽔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资收⼊⽔平是各级政府的庄严承诺,更是⼀条严肃的法律底线。各地必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义务教育教师⼯资待遇的有关政策部署。要加⼤中央财政对地⽅落实教师⼯资待遇的⽀持⼒度,进⼀步完善中⼩学教师⼯资财政保障机制,提⾼地⽅政府保障教师待遇的能⼒。即便⾯对困难,也必须迎难⽽上,不能退缩、推诿。(本部分摘⾃中国教育报评论)
07
加强学校体育,让健康中国更有未来
屈楚萧 黎梵近年来,加强青少年体育,重视体质健康已经在社会形成⾼度共识,⼀些积极的效果随着政策的实施开始显现。2021年10⽉,《中华⼈民共和国体育法》在颁布20多年后迎来⾸次⼤修。教育部发布的2
022年⼯作要点中提出,实施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改⾰发展⾏动计划。2022年全国两会中,加强学校体育,促进体教融合改⾰发展将成为热点议题。
关于秋天的成语张常宁代表:
建议体育纳⼊⾼中学业⽔平考试省统考
全国⼈⼤代表张常宁表⽰,政府⼯作报告中提到的“建设众⾝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蔚然成风”的内容她印象深刻。她在发⾔中提到如何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其中包括抓住体育学业⽔平测试这个突破点,建议在⼀些地区试点⾼中学业⽔平合格性考试省统考中增加体育考试,并将该成绩作为⾼校录取的参考依据。
08
学⽣⼼理问题能见度⾛⾼
⼼理病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体中,特别是抑郁症低龄化的问题突出,引发社会担忧。
加强青少年⼼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协同发⼒。家庭⽅⾯,应更多地接纳和陪伴孩⼦,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持,但要避免为孩⼦⼀概代劳,提⾼学⽣抗挫折能⼒。学校和⽼师要充分掌握基本的⼼理问题识
别评估要点,提供适时的⼼理疏导,切忌轻易给学⽣贴标签。如何使⼼理健康教育与现实需要相适应,学⽣⼼理问题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也得到了重视。
俞敏洪委员:
建议重视青少年抑郁预防和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今年向⼤会提交了《关于重视青少年抑郁预防和的建议》。他介绍,青少年抑郁⾼发的成因有很多,⼀些青少年⾃杀案例也与抑郁症状或抑郁症有关。俞敏洪建议国家层⾯进⼀步⾼度重视青少年抑郁等精神困惑问题,建⽴教育部、卫健委、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动的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精神困惑问题的氛围。
09
学⽣安全,⾷品安全或成新热点
学⽣安全,⾷品安全或成新热点
近年来,学⽣安全问题的关注度⼀直处于⾼位。2021年1⽉,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学⽣欺凌专项治理⾏动⼯作⽅案》,提出各地要摸排死⾓,杜绝校园欺凌的发⽣。对校园霸凌的治理细则、各地⽅的
创新性治理举措等将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领域,尤其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对校园霸凌的治理问题。9⽉,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提出,校园出现霸凌⾏为,将会直接问责学校,并规定了学校在管理学校霸凌事件中的责任。
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持续推动对校园霸凌单独⽴法、提出如“纳⼊对14周岁以下校园霸凌施暴者的惩治”、被霸凌者⼼理健康疏导等具体问题对策的讨论,成为代表委员的关⼼话题。
曹园雅、莫俊⽂委员:
社会各界共同防治校园欺凌
两位委员建议,相关部门要⾼度重视,出台相关规定并实施,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事件;校⽅要加强普法教育和反欺凌知识科普,指导学⽣在被欺凌或⽬睹欺凌时正确的应对措施,并教导孩⼦们平等待⼈待事,不恃强凌弱,拒绝任何形式的欺凌,营造尊重、平等、包容的校园⽂化;以学校或社区为基点,组织建⽴完善的反霸凌社团、机构等,帮助监督与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家长应努⼒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让家庭暴⼒成为校园暴⼒的模仿对象;动员和⿎励⼼理⼯作者加⼊反校园欺凌的组织和队伍中,为受到校园欺凌的孩⼦提供⼼理咨询帮助,尽早发现问题并进⾏合理⼲预。
10
中考普职分流、⾼考多切⼝改⾰
此前地⽅两会有代表委员建议“取消中考后的普职分流”引发社会关注。在2⽉23⽇教育部举⾏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回应表⽰,普职分流有其必要性,⾼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做法和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四五”时期⾼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标。中等职业教育是⾼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要如何理解和落实“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和普通⾼中教育招⽣规模⼤体相当”,或将成为关注点。
2022年第五批⾼考综合改⾰将启动,在“双减”的⼤背景下,代表委员对于⾼考改⾰的关注点落在反“内卷”、减负的⽅向上,如怎样解决教育健康发展的内驱⼒,更加关注师资⼒量、课程安排等长线规划,以更加均衡的⽬标衡量⾼中教育并调节⾼考的评价机制,逐步与“双减”的精神相吻合。同时,湖南、海南、贵州、云南等省近期更新了⾼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如湖南省明确规定,满⾜学籍、户籍与就读地点“三统⼀”的考⽣⽅可享受加分政策,避免临时操作加分。
2022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热议加分政策的落地实施及各项优待政策的变化。
卢克平代表:
建议部属⾼校按各省⾼考⼈数分配招⽣指标
全国⼈⼤代表卢克平提出建议,教育部直属⾼校应按各省区市⾼考⼈数分配招⽣指标。为进⼀步促进教育公平,卢克平提出建议,应充分考虑各省区市⾼考⼈数在全国占⽐情况,统筹教育部直属⾼校招⽣指标分配,适当减少⾼校属地的招⽣计划⽐例,更好发挥“⽀援中西部地区招⽣协作计划”作⽤,进⼀步加⼤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河南等⽣源⼤省的倾斜⼒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