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经济、重点领域和投资策略前瞻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概念为指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之年;是疫情冲击高峰结束、前期“疤痕效应”逐步修复、逆周期政策发力加码与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之年;是微观主体预期回稳、经营扩张、资产负债与现金流量迎来快速边际改善的重要之年。
对于主要经济指标,教师节送老师什么礼物我们预计全国两会上对GDP增速目标将设定在5%左右或5%以上;CPI目标值维持3%不变,考虑到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预计将设定为3%水平;货币政策将更加关注结构性政策实施,整体基调上有所边际放缓。
对于重点政策领域,稳增长政策以促进消费为主要抓手,退税降费力度或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缺口等因素有所退坡,货币政策重心开始由稳增长向防通胀和防风险方向偏移。预计国家总体安全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单独成章,凸显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意义,强调房地产的支柱地位,落实前期政策组合支持房地产平稳发展,产业政策方面关注高端制造业及数字经济的发展,外贸政策将主要集中在开拓市场、扩大制度型开放以及创新业态三个方面。
对于投资策略,人口首度负增长凸显养老产业投资价值,释放内需潜力重点关注消费超预期复苏力度,同时建议重点关注数字经济与现代产业融合的投资机遇,以及统筹发展与安全总基调下的总体安全观投资机遇。
一、重要年份召开重磅会议,关键之年凸显“两会”热度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概念为指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之年;是疫情冲击高峰结束、前期“疤痕效应”逐步修复、逆周期政策发力加码与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之年;是微观主体预期回稳、经营扩张、资产负债与现金流量迎来快速边际改善的重要之年。今年的经济工作如何安排?重要经济目标如何设定?宏观政策如何落实?重点工作如何布局?总体来看,今年是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实现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的以及挖掘投资热点的重要契机。重要年份召开重磅会议,市场对诸多热点问题均给予了高度关切,因而即将召开的“两会”成为关注热点。
(一)何为“两会”?
王珞丹个人资料简介 所谓“两会”代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于两场会议于每年3月份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大部分会议进程基本上同时进行,故简称做“两会”。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需要注意的是,“届”和“次”的位置会因人大或政策有所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概念为指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之年;是疫情冲击高峰结束、前期“疤痕效应”逐步修复、逆周期政策发力加码与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之年;是微观主体预期回稳、经营扩张、资产负债与现金流量迎来快速边际改善的重要之年。今年的经济工作如何安排?重要经济目标如何设定?宏观政策如何落实?重点工作如何布局?总体来看,今年是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实现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的以及挖掘投资热点的重要契机。重要年份召开重磅会议,市场对诸多热点问题均给予了高度关切,因而即将召开的“两会”成为关注热点。
(一)何为“两会”?
王珞丹个人资料简介 所谓“两会”代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于两场会议于每年3月份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大部分会议进程基本上同时进行,故简称做“两会”。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需要注意的是,“届”和“次”的位置会因人大或政策有所区
别。人大是“X届全国人大X次会议”;而政协则是“全国政协X届X次会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常设机构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1次会议。人大的职权主要有、监督宪法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以及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等。人大代表的产生主要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类。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适用于县级和乡级;间接选举则由下一级人产生,适用于全国和省级。
小学三年级英语试题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特的制度安排。政协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举行1次。政协的主要职能在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政协委员以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具体步骤一般为:提名推荐--协商确定建议名单--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公布。
(二)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
全国两会在3月召开的惯例始于1985年。这样安排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考虑到财政年度以自然年度计算,3月举行可以为统计和汇总留出一定时间;二是农历春节一般在1月或者2月,3月举行可以避免与春节冲突。自1985年以来,只有2020年全国两会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至5月召开。此外,为便于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全国人大会议,参加对政府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等全国人大会议文件的讨论,政协比人大提前召开。
2023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022年12月30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2023年1月17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温峥嵘老公曲京远(三)2023年全国“两会”会议议程
潘迎紫老公
决定建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议程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审查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等。
建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列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
(四)两会期间的人事任免
“两会”期间的人事任免历来为市场和投资者所关注。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
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国务院总理由提名,然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席、审计长、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任命。中央军委副主席由中央军委主席提名,然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任命。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由全国政协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二、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前瞻
考虑到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疫情冲击高峰结束、前期“疤痕效应”逐步修复、逆周期政策发力加码与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之年;微观主体预期回稳、经营扩张、资产负债与现金流量迎来快速边际改善的重要之年。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慢性咽炎的偏方
有鉴于此,市场将对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给予高度关注,特别是对GDP目标增速以及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CPI涨幅、赤字率、M2和社会融资规模、汇率、减税降费、粮食产量、污染物和能耗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设定以及边际变化将对今年的投资产生重大影响。主要经济指标确定在什么水平,将极大决定着财政、货币、产业、民生、外资外贸等政策的调控力度与方式。
1、预计今年GDP增速目标将设定在5%左右或5%以上
去年前三季度,受到严格的防疫政策影响,市场主体信心低迷、经营收缩;消费者谨慎动机强化、储蓄大幅走高;在逆周期调节政策特别是大力度基建投资的支撑下,全年GDP实际增速勉力维持在3%水平,大幅低于年初制定的5.5%左右的增速目标。但整体来看,3%的水平并不是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潜在产出水平,目前需要同时推动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争取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供求均衡。我们认为今年GDP增速目标将设定在5%-5.5%左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要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的政策目标,今年GDP增速目标不应低于5%水平。国内需求的回升与经济保持一定量的增
长是相辅相成的,较高的GDP增速目标能够提振消费与投资,推动总需求曲线右移,同时受到乘数效应的影响,又将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撑。
第二,综合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结合近两年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今年GDP增速目标不应低于5%水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可以追求更好结果。2021年和2022年GDP分别增长8.4%以及3%,两年算数平均值在5.5%附近。同时,“十四五”目标规划也要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因此要践行二十大共同富裕导向并着力稳就业保民生,经济增速宜高于5%水平,此外叠加去年基数效应较低以及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的影响,实际执行的过程可能还会实现优于目标设定的结果。
第三,考虑到高质量发展导向以及目标预留弹性的方式,制定高于5.5%的GDP增速的可能性也不高。自十九大高质量发展导向确立以及长期依靠投资和房地产驱动经济的旧循环作用边际减退大背景下,经济的潜在增速已经从高增速平台向中速平台滑落,制定高于5.5%的水平增速显然不合时宜。同时,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需要留有弹性,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增长目标软约束化成为趋势的情况下,也不宜盲目追求过高的增速目标。
第四,从地方两会GDP目标来看,其加权平均值为5.64%,相较2022年降低了0.46%。由
于2022年各地制定的目标相对较高,但实际执行情况未达预期,因而除海南、黑龙江、新疆和重庆之外,今年各省普遍将GDP目标增速下调0.5或1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GDP增速目标值为5.5%左右,相较地方两会加权平均值6.1%下调了0.6个百分点,以此逻辑推断,今年全国GDP增速目标值或许将在5.64%的加权平均值基础上同样下调0.6个百分点,设定为5%左右或5%以上。出于地方政府竞争等因素的考虑,各地普遍存在高设目标的倾向,而中央政府则需要立足全国一盘棋视角下审慎考虑,设定过高增速而又实际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一旦出现,会挫伤市场主体积极性和信心,反而相对审慎的增速既能留有余地,也可相机调整,比较符合中央政府的一贯思路。
2、预计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比去年稳中有进
除GDP目标增速之外,市场普遍关注的其他指标主要有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CPI涨幅、赤字率、M2和社会融资规模等。
在2021和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延续了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说法,这个表述也与“十四五”规划中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的要求保持一致。在稳就业保民生和共同富裕的政策导向下,为有效应对前期经济下行
带来的就业压力,预计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仍将不低于11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依旧将控制在5.5%以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