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角度的魅力-新闻学
新闻角度的魅力
          陶克强
      清人张潮说过: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这是因为,文章出于人工创作,山水则为天工造化。何处为山,何处为水,何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何处是蜿蜒连绵的伏脉,何处为涓涓细流,何处为汪洋大海,布局巧妙,景宜人,正似上天的神来之笔。而被喻为“案头之山水”之“文章”,也能安排有序、新巧、独特、宜人,正最佳角度所释放出的神奇魅力。
头疼缓解6个小妙招      角度选择得好,就能获得较好审美效果。“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何以会有如此绝妙效果?这是因为:楼上看山,看得高;城头看雪,极目远望,一片白茫茫;灯前看月,灯光与月光相映成趣;舟中看霞光,水天一,水映霞光,更见迷离,平添几分朦胧之美。
银行办卡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
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欣赏自然景,需要准一个最佳角度。也就是说,你能准一个最佳角度,就能看到绝美的风景:反之,则只看到人人眼里有的“平常之景”。这与新闻要到最佳表现视角十分相似。
      最佳视角是出佳作精品之关键
      “一树梅花万首诗”。新闻事实往往是多面体的,有多个侧面、多个观察点、集合点和切人点。只有真正到最佳表现角度,才能够把新闻事实的最大价值挖掘出来。
      之所以要选取角度,这是因为一篇报道,文字有限,不可能将大干世界全“装”进去,必须有所取舍,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而准了最佳角度,就能够把该“装”的一切
      “装”进去,把不该“装”的一切“筛”出去。
      这里以第21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八卦话题“打败”抗日老兵》为例,一个描写中国远征军的电视剧发布会,竟然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92岁的中国远征军老战士被媒体晾在一边,留下蹒跚步出会场的孤独背影,甚至没有人上去搀扶一把,扮演远征军的演员却被娱记们簇拥着大谈私生活。冷静观察现场发生这一切的另外两位记者,以意味深长的细节
和对比强烈的事实,反映了电视剧《滇西1944》新闻发布会现场的这一真实情景。而此文最让人警醒的一段话是:眼看着娱记们将探求明星私生活作为“己任”乐此不疲,而民族历史中真正有价值的片段却只能从背影里看到,这是何等悲哀。这篇最佳视角表达的通讯既有立场又有深度,有力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经刊登后便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而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同样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的角度不同,因而写出来的作品“高下立见”。比如.2004年11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庆功会,庆祝袁隆平院士获世界粮食奖。
10086人工服务      当地四家媒体报道了这一新闻。第一家媒体从《50万元奖给“杂交水稻之父”》视角切入;第二家媒体从《湖南50万元奖励袁隆平》视角着手;第三家媒体从《省长三祝袁隆平》视角聚焦;第四家媒体从《袁院士,请您坐中间》视角突破。
      谁抓取的角度最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就知晓。第一家与第二家强调的是“50万元的奖励”。重奖科学家当然可以作为报道的价值依据,但这样的报道已经很多,因而无新鲜感可言。第三家和第四家的报道并没有在标题中将这一元素写入,前者突出的是“省长三祝”,仍无大的新意:后者突出的是“省长让座”,倒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而在“省长三祝”和“省
长让座”之间比较,“省长让座”更胜一筹,也就理所当然获得了当年度的湖南新闻奖一等奖。“省长让座”一稿获奖再一次证明:采写新闻唯有巧取角度,才会文显风韵事生辉。
公测网游排行榜      著名记者艾丰说过:“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如果说美术、摄影的角度是为了美的价值,那么新闻角度的选择则在于追求新闻价值。”由是而言,选择最佳角度表达乃是出佳作精品的关键所在。
范冰冰吴铁军结婚了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角度,既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新闻构思、立意的出发点。无数获奖的新闻作品表明:一篇新闻作品能否出新、出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度的选择,并制约着新闻的价值与成败。这里且以笔者采写的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通讯《一个灾民的家园日记》为例:1998年夏天,长江沿线暴发特大洪水,位于长江江心洲的湖北团风县团风镇罗霍洲村遭受灭顶之灾,全村253户村民房屋全部被洪水冲倒。为了灾民的长治久安,团风县决定把这个“十年九淹”的“江心村”整体搬迁到县城,这与党中央、国务院一个月后作出的“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32字方针不谋而合。当年8月25日,该县在湖北动工兴建了第一个灾民新村。9月30日,罗霍洲首批52户灾民搬进新居,永远告别了遇汛即淹的日子。
      如何记录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抗洪斗争,怎样再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笔者在采访中发现首批搬进新居的灾民陆军,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家失去家园那段时间的忧与喜:失去家园时的悲伤,社会支援的欣慰,政府帮助的温暖,省市领导关怀的温情,搬进新居的喜悦,以及民政局长和灾民共度中秋的激动。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记录的都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灾民的奉献之情和关切之爱……陆军,这位曾经当过民办教师、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他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了一个普通灾民眼中看到的变化.这不正是一曲讴歌中国共产党伟大、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的美好赞歌么!于是,我选择日记中最感人、最精彩的几个片断,保持“原汤原汁”,采写了一篇题为《一个灾民的家园日记》的新闻通讯。此稿在《黄冈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后,迅速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新华社记者依此线索采写的同题通讯《一位灾民的“家园日记”》,不仅向全国发了新闻通稿,还被《人民日报》次日采用刊登了。
      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新闻媒体之间展开的独家新闻竞争,并不单纯是对独家信息的简单化处理,更多情形下是以同源新闻信息本身为依托,发现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最佳角度。我和同事合作采写的《“无缺陷”追求让大桥通车“迟到”11天》一稿,就是依靠最
佳视角切人而荣获中国晚报最高奖——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2013年7月19日零时,全长69.5公里的嘉绍跨江大桥建成通车,但与其他大桥通车不同之处是,为确保不留下一个遗憾,大桥建设指挥部主动推迟11天通车。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首席咨询设计师、全程参与嘉绍大桥设计的林道锦博士说,针对灭火器配置不齐的问题,大桥设计方及时与施工方沟通,在主桥、引桥分别每隔50米和100米各设置一个灭火器,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与此同时,他们每天还对大桥防护栏等进行全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得知这些其他记者没有采访到的独家信息后,我们迅速采写出《“无缺陷”追求让大桥通车“迟到”11天》并刊登在当天《南湖晚报》上,这一让人称奇的角度在同题竞争中胜过所有对手,受到了众多读者和相关部门的好评。
      在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以“第一落点”为特征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新闻信息的源头在各类媒体中共享度越来越高,由于面临共同的信息资源,导致新闻报道屡屡出现“撞车现象”。所以说,媒体竞争的焦点已不在于独家发现,也不再是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对独家信息的占有,而在于对信息的独到开发和配置,因而在报道视角选择上必须到最佳之处,这样才能够出新、出奇、出彩,真正让人一见而喜、一见而惊、一见而思。
厕所野战门      寻最佳视角的路径选择
      清人张潮说过:“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胸中山水是人理想境界的表达,可由自己组合、布置、调整、绘制,这与新闻的采写岂不是异曲同工?
      在同源新闻信息的条件下,要发现别人没有写出的独到见解、独到思考,就必须通过最佳的视角发现,对表象信息进行深度发掘和重新整合。用“胸中山水”这一标尺来衡量的话,那就是要对新闻事实、信息进行综合、归纳、比较、提炼,并要对新闻事物或是信息进行视角挖掘,力求发现最佳表现视角,最终让报道见人所未见、言人之未言,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挖掘、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决定着我们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的鲜明程度。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选取和捕捉到最佳角度?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贵认为:一要比。即要求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先试选几个角度,然后逐一分析比较,看哪个角度最能体现特和主题:
二要小。角度、角度,就是一个角,一个侧面,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只有这样,新闻报道集中突出,深刻具体,并收取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否则,就空泛、浅薄:三要异。即避免雷同、仿效,要精于避熟,敢于独创,标新立异。
      “角度要新颖,就能一反常态,与众不同。”名记者詹国枢使出的高招是:“逆向观察”,反其道而行:“迂回观察”,绕着道儿走:“追踪观察”,深问一层,穷追到底。比如,一篇获得全国好新闻奖的消息《谁是最紧张的观众?》,写天津体育器材厂的产品质量过硬,不直写工厂,而是从体操场上去写:不去写运动员,而是去写那位“最紧张的观众”——工厂厂长.这一最佳视角的表达呈现,确实让广大读者击掌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