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条件、重要决定和意义;改革开放的目的和内容;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二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
学校食堂工作总结2.思想教育目标
(中国好声音 丁少华1)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条件、重要决定和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最重要和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3)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是立国之本,必须长期坚持,决不动摇。
(4)通过对二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学习,使学生从实践上认识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
3.能力培养目标奉献精神的名人名言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再认、再现能力。
(2)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方针的讲解分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4)通过阅读有关投影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4.学法指导
1.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写出重点和难点。
2.对课文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主要史实,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
3.教师布置“从我们身边的变化看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的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500—800字的小论文。
教师指导学生
①收集材料。材料可以引用课本中的,可以到网上查,可以到图书馆查,也可以进行调查访问。
②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并形成观点。
③把观点和材料结合,撰写成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难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李晨的手怎么受伤的教学设备
投影仪和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A
展示投影片①《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片①回答:1980年—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同学回答:1980年—1984年我国家庭耐用消费品有了显著增加。
展示投影片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
教师提问:1985年同1952年相比,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增长了多少倍?其中增
长最快的是哪些年份?
同学回答:1985年比1952年增长近189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1978年、1980年和1985年。
教师继续提问: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请同学概括回答。
同学回答: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古诗咏柳的意思教师导入新课:通过以上材料,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这些成就是怎样取得的?为什么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如此迅速?这要归功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会议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
唐三结局20个魂环方案B
教师提问:文化大革命结束于哪一年?标志是什么?
同学回答:文化大革命结束于1976年,标志是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教师导入新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结束了导致十年内乱的“文化大革命”,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迸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时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拨乱反正,纠正“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繁重任务。但是,由于长期“左”倾思想的束缚,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依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就使拨乱反正工作进展迟缓。1978年,一场围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通过大讨论,从思想和理论上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拨乱反正工作的深入发展,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实现党的工作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讲授新课】
请同学打开课本第133页。
教师首先解释标题:“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