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 名称 |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教材 版本 |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 |
课标 要求 |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
教材 分析 | 本课隶属于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二课,主要包括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四个子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的政治特征是:袁世凯统治时期实行独裁复辟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这一时期的经济特点是:国民政府的扶持与鼓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在社会文化方面的特征是:社会风俗发生改变,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进步。 本课在本单元的结构内,上接辛亥革命的建立,下启新文化运动后五四运动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内容上来看,属于中国近代社会探索发展时期,此时中国的民主革命力量也在悄然发展。 |
学情 分析 |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北京市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凭借初中所学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对新文化运动仅有表面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了解甚少。 同时,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认识的水平仍较为表面,历史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缺乏理性思维和前后知识的融合贯通,对于专业名词和历史事件发展线索的理解仍有较大困难。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锻炼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与见解。 |
教学 目标 | 运用档案、日记、史实数据等史料进行时空定位和讲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基本史实,学生能够运用教材内容和文字材料归纳总结袁世凯统治时期和军阀割据时期的政治、经济特征。同时通过使用学界文人评论与报刊等相关史料,学生能够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其唯物、辩证地分析新文化运动,并且在对待中西文化问题上,树立文化自信的自豪感。并且学生能够掌握从历史发展的不同视角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深远影响,以及为之后五四运动的发展开辟道路。 |
教学 重点 | 1.北洋军阀统治的内容与特点;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
教学 难点 | 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
教学 方法 | 新课程下的讲授法、材料解析法 | 一年级毕业季旁听生
教 学 设 计 | 环节一:新课讲解 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一)袁世凯复辟的前期准备 教师提问: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是怎样一步步独揽大权的?并展示材料。 材料一 12月11日,参政院开会,举行所谓解决国体总投票,各省代表1993人所投的票,全部拥戴君主制,并“完全一致”“恭戴金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参政院立即于当天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的名义上书“劝进”。袁世凯于同日假惺惺地将劝进书退回,并说:“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解者也。”当日,参政院再次开会决定“再劝进”,在15分钟内“草成”长达2000余字的第二次推戴书,当晚进呈。次日一早,袁世凯发布命令,承认帝位。13日,接收百官朝贺,大加封赏,同时下令查禁反对帝制的活动。 ——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秦昊个人资料简历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和材料,厘清袁复辟前期准备的时间线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还原历史的真实,体现出专制与反专制的斗争。 教师讲解袁世凯称帝史实和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与过程,同时利用地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护国战争历程。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能力与思维逻辑。 教师提问: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思考并回答,得出结论: (1)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根本原因。 (2)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的。 发布大全推广(3)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组织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贰、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一)军阀割据原因 教师讲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同时给出材料,提问学生总结出军阀割据时期的政治特点。 材料二 直皖战争前,皖系拥有3师4旅的兵力;直皖战争后,直系崛起,其嫡系兵力即有7个师、5个混成旅。第一次直奉战争前直系兵力已近10万,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经过大事扩充,殆达25万人之众。奉系在1921年时拥有5个师、23个混成旅、三个骑兵旅的兵力,而到了1925年奉系鼎盛时期,兵员增至36万余人。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材料三 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总结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军阀割据,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人民困苦。 【设计意图】史料结合,锻炼学生阅读史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二)府院之争 教师讲解: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三)张勋复辟 教师讲解: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但张勋复辟最终失败。 (四)护法运动 教师讲解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护法运动的过程与影响。 (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五)参加一战 教师讲解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国民政府参加一战的原因与影响。 (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②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设计意图】教师讲解基础史实,弥补和丰富学生在知识内容的空白与漏洞。 叁、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一)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 教师展示两则材料,提问民国初年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材料五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学生总结得出: ①内部原因: ·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②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和教材阅读,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二)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新气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讲授该时期社会风俗的变化。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增加历史细节和历史生动性,使学生能够增加对历史的真实感。 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李天一案另四人背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节课所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知识。提问为何孙中山先生设想的共和为何会发展成当今局面? 学生阅读教材,回顾已学知识,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材料总结:“国民心理之所构成”。(杜亚泉《共和政体与国民心理》) 材料六 “现今吾民国政治上,兵马权重而法律权轻,行政权重而立法权轻,与法美诸共和国之政治,颇异其趣,而予则以谓此等之现象,殆国民心理之所构成。” ——杜亚泉《共和政体与国民心理》 教师利用图片展示当时的封建思想,并引出巩固共和的措施,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兴起 材料七 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教师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创办《新青年》杂志。并提问,一场具有启蒙性质的运动与北大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这与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有关。 教师讲解蔡元培“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并包主义”的兼容并包思想,因此北大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主张 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观点和主张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1)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作为具有启蒙作用的文化运动,对当时思想社会有什么影响?教师殷到学生从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1)积极影响: a.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b.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 c.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2)局限性:一是忽视国家和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二是对于新观念过于轻信,而又不免混乱模糊;三是他们对于复杂问题过于性急。 材料八 “他们反对旧八股、旧礼教,主张科学和民主,是很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地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 ——《文集》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推动中国自民主科学的发展。但是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者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这也影响了这个运动的后续发展。 【设计意图】以设置问题情景和史料串联为主线,问题探究式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提高学生理解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突破本科重难点。。 环节二:本课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按照板书的线索,总结北洋军阀的统治具有哪些特点。(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四方面) (1)政治: ①实行军阀官僚的对内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暗。②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2)经济:(内外因素)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3)思想 ①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理纲常。②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4)社会习俗: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 学生总结,完成思考作业:应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的文化?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开放性作业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联系实际生活。 |
板书 设计 | |
课后 反思 | 本节课从设计上充分利用史料分析和空间时间历史再现,渗透核心素养,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入历史史料,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但是本节课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子目之间过渡仍待改进,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活动比较有限,以及最后课程达到的思想高度与升华不够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