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基金课题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20SJA054;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科
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SJCX20_027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8008
李晓颖,王世超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景观基因理论的相关概念与形成背景,论述国内景观基因理论的研究内容,总结目前景观基
因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展望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景观基因;回顾;展望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30-020 引言
文化景观是指“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索尔率先提出的[1]。聚落是具有特定社会功能,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等活动的
物质空间[2]
,有固定的活动人和活动场所,并且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形成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信仰[3],是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文化遗失、空间孤立、环境恶化和景观趋同的现象,加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负担。景观基因理论以生物学基因理论为参考研究传统聚落文化特征,探索人类聚落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为当今城市建设、传统村落及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提供理论借鉴。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景观基因理论的相关概念、产生背景、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并对今后研究中可能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1 景观基因理论的形成
景观基因理论以生物学基因理论为参考研究传统聚落文化特征,从全新的视角探索人类聚落形成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为当今城市建设、传统村落及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借鉴。
1.1 文化景观基因的相关概念
景观基因理论的基础概念包括景观基因、景观基因组和景观基因组图谱。同时,其根据“景观连续断面复原理论”对“胞链形”结构进行阐述,提出了景观基因信息链的概念,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景观基因是指传统聚落中能够世代传承并影响着聚落景观形成和传承的特定文化因子,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在传承过程中不易改变自身的属性,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以及规划思想的限制而形成独特的空间分布形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传统聚落的全部景观基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布模式和结构等特征共同构成了聚落的景观基因组。而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是一种聚落意向的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借鉴生物基因组图谱的原理和方法建立的研究聚落景观基因的规模布局、结构、功能等的方法[4]。
盗贼输出手法多省人口出现负增长“景观基因信息链”是结合生态学经典范式“斑块——廊道”理论提出的,是指传统聚落空间中不同景观构成的线性排列结构,由景观基因信息元、景观基因信
息点和景观信息廊道组成[5]
。
1.2 景观基因理论的形成背景
景观基因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受市镇形态学、文化地理学和生物基因理论的影响,国内学者刘沛林率先开展景观基因理论的研究。在建筑学提供研究切入点、地理学提供方法论、生物学提供技术理论、形态学提供描述方法等多种学科研究方法的参考下,景观基因形成了
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通过借鉴生物学基因理论来分析
传统聚落的建筑、形态等的文化特征,揭示区域内聚落空间的布局规律。
景观基因理论的形成有多个原因,其中地理信息图谱和生物基因理论的启发,以及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推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基因图谱的研究方法得益于地理学信息图谱和生物学基因理论的启示。“图”代表某些地学规律的表示方法,“普”代表某类事物的存在机制和内涵知识,“基因”则代表拥有某类特定含义的因子遗传学符号。
2 景观基因的研究内容
在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研究方面,学者们通过研究传统聚落区划识别与特征分析、文化因子识别和提取、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基因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旅游规划等问题,形成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体系,方便人们理解传统聚落的价值。
2.1 景观基因的识别
景观基因作为遗传的基本单位,代表着某一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定文化因子。由于文化因子数量众多,类型复杂,兼具外部表现和内在含义两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总结出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总体优
势性的识别四原则[6]
。
聚落景观基因的分类是景观基因识别的关键步骤,可利用二分法对不同景观基因进行分类。依据属性不同可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以及变异基因等。按照物质形态不同可分为显现基因和隐性基因[6]。还可依据聚落景观特征解构、空间尺度、基因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基因的表达与描述方式、聚落单体空间形态特征的表达方式以及提取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分类,这种方法实用性更强,能有效克服二分法中的不足[7]。同时,由于景观基因的类别及其特征之间存在很强的映射关系,研究者建立了面向对象的景观基因分类模式
(OOCPLG)[7]
。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根据二维表现、三维表现、视觉表现和结构表现四种形式,运用元素提取、图形提取、结构
梁婖婷提取和含义提取四种方法进行基因识别[6]
。特征解构提取法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对景观特征进行分类,建立景观基因识别指标要素,按照“类别相近则合并”的原则将各要素的识别结果进行合并,并将识别结果归类为环境特征基因、建筑特征基因、文化特征基因与布局特征基因。该方法吸取原有四种方法的优点,避免了原有方法的不足,也同样适用于景观基因信息链的识别。
2.2 传统聚落的景观区划中国地域辽阔,聚落景观差异明显,进行聚落景观区
第34卷第2期 2021年01月
Vol.34 No.2
January 2021艺术科技
划研究可以合理确定景观区的范围和界线,熟悉聚落景观区域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规律,为保护和传承聚落文化、制定人居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舞蹈的类型传统聚落景观拥有地域性、系统性、发展性、稳定性、一致性、协调性、典型性的特点,在研究中应以相对一致性原则为主导,结合环境制约性、文化主导性、地域完整性、面的覆盖性、层次性和综合性的原则[8],参考类型制图法、顺序划分和合并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因子法、多因子综合法[9],采用“三级多指标分类法”,将我国南方地区划分为8个聚落景观区、40个景观亚区,并进一步将我国聚落景观划分为南方湿润区、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区、西部高原区3个景观大区,以及14个景观区和76个景观亚区[10]。
2.3 景观基因的表达与提取
传统聚落的图示表达类型可分为写实、写意、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影像、透视和象形七种符号[11]。传统聚落景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景观基因形,即景观整体形态;景观基因胞,即景观基本单元;景观基因链,即景观联接通道[11]。通过“胞链形”的景观信息链理论,加深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认识。
景观基因的表达也可以利用GIS技术建立科学指标体系,系统地存储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基本信息,实现景观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使用。利用GIS拓扑空间分析法、形态学分析和模式识别方法提取景观基
因,通过WebGIS技术建立聚落景观查询系统,实现聚落景观数据的综合利用[5]。现阶段已完成基于GIS技术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研究[11]、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数字化表达[12]、典型黄土小流域边界线分型特征研究[13]。
2.4 景观基因图谱的建立
景观基因图谱根据表达内容可以分为空间序列图谱、空间格局图谱及排列模式图谱三种类型,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单个传统聚落景观布局特征、地区内聚落布局模式、对比同一地区不同聚落间的景观差异、对比不同地区聚落景观基因组特征[14]。其研究可以利用二维图谱、三维图谱等方法,借助人类学图谱逻辑进行构建[15],包括景观基因平面图谱和立面图谱两类。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是通过GIS技术以及图谱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原理,揭示聚落景观本质和内在文化特征因素以及空间分布规律的重要方式,其核心问题在于景观基因信息单元的提取。景观基因信息单元是景观基因图谱的重要功能单位,可通过建立基因数据库、建立数据提取原则、建立景观基因信息元数据模型来提取景观基因图谱信息单元[14]。研究发现,景观基因图谱单元包括空间定位信息、图谱单元表现形式、景观基因信息单元、属性数据库中的查询和检索方式几部分[11]。
3 结论与展望
状态怎么取消掉3.1 结论
本文通过汇总景观基因理论已有文献,将景观基因理论概括为创新地运用GIS技术,将景观基因特征元素以特定的符号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实现元素的自动管理,为传统聚落文化保护和传承、旅游规划等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的新的研究方式。但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景观基因理论的发展方向有待探索,完整的景观基因理论框架已经构建完成,但理论的应用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范围有待开发,目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仅仅应用在聚落景观、茶文化景观、农业遗产文化景观研究中,更多的研究方向有待探索;第三,基于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建立的景观基因分类模型(OOCPLG)的普适性,以及解构基因提取法的
稳定性和便捷性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
3.2 展望范冰冰王学
景观基因理论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第一,探索多学科交叉应用研究。除旅游规划和遗产保护外,还可与景观设计、旅游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学科建立联系,实现景观基因理论的多用途探索;第二,加快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景观基因的统计,建立不同类型基因识别提取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第三,加快景观基因数据平台的构建,攻克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地图表达、空间分析、基因提取等的技术难关;第四,构建景观基因理论应用的指标和评价体系,促进景观基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索尔.景观的形态[M].美国:加州大学地理出版社,1925:19-53.
[2]徐坚.浅析中国山地村落的聚居空间[J].山地学报,2002,20(05):526-530.
[3]屈德印,黄利萍.浙江古镇聚落空间类型分析[J].
装饰,2006,49(06):22-23.
[4]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1:1-240.
[5]胡最,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特征[J].地理学报,2015,70(10):1592-1605.
[6]胡最,刘沛林,邓运员,等.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方法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12):1518-1524.
[7]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等.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10,65(12):1496-1506.
[8]胡最.浙江金华琐园村的文化景观基因识别研究[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6):1-6.
[9]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6,21(04):109-112.
[10]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等.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利用价值[J].地理研究,2006,25(03):
485-494.
[11]胡最,刘沛林.基于GIS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探索[J].人文地理,2008,23(06):
13-16.
[12]曹帅强,贺建丹,邓运员.基于GIS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与表达——以湖南省为例[J].云
南地理环境研究,2016,28(04):8-14+2.
[13]胡最,梁明,王琛智.基于GIS的典型黄土小流域边界线分形特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14,48(01):117-123.
[14]胡最,刘沛林,陈影.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单元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05):
79-83.
[15]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等.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03):143-148.
作者简介:李晓颖(1977—),女,河南西平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休闲农业景观设计、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王世超(1995—),女,河北邯郸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3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