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结合探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分析、探源, 剥离出包裹于层层外像下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共鸣的合理内核, 以期能对当前日益突出的现代人居环境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建筑风水; 人居环境; 天人合一;
从世界建筑文化的背景来比较,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 各种建筑活动, 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园囿、寺观、陵墓, 以至道路、桥梁等等, 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 几乎无不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在空间环境的整体处理方面, 其中包括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大规模建筑的空间布局组织, 有着与古代及近代西方建筑完全异趣的极高艺术造诣和成就, 这些和我们的风水理论不无关系。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是在当时哲学观念与民俗意识支配之下, 为了选择与建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为使城市、村落、住宅、墓地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境评价系统。它包含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地形分析、区位与方向分析、环境规划布局的学术思想与方法。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风水理论的探源、分析, 剥离出包裹于层层外像下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共鸣的合理内核, 以期能对现代人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汶川地震伤亡1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
1.1 风水与风水学概念阐释
"风水";一词来源于晋朝风水家郭璞的《葬经》, 郭璞在《葬书》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 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 行之使有止, 故谓风水。";这就是说人的墓地周围要有树屏蔽, 才能聚生气, 还要有水环绕, 才能保持生气, 这就叫做风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 有水则气止而风无。风要藏, 水要聚, 只有"藏风得水";, 生气才能旺盛。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 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中国风水文化大约可以追溯到伏羲氏以"卜卦定吉凶"; (《易经-系辞上》) 的时代, 但有文字记载的, 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 见载中国早期文献如《尚书》、《诗经》等若干篇章。历史上, 风水的称谓繁多, 诸如堪舆、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地理、阴阳、山水之术等等, 后来统称为"风水";, 则始于《葬书》。
今天, "风水";的"堪舆";称谓在学术界得到较广泛认同。"堪舆";原意是勘察土地和预测前景, 即相地和占卜, 属古代占家的流派之一。堪舆家主要是根据天文与地理的对应关系来占卜吉凶, 与《易经》之"仰观天文, 俯察地理";相应, 故许慎的《淮南子》注曰:"堪, 天道也;舆, 地道也";。张晏(三国魏, 汉书批注) 也认为"堪舆, 天地总名也"; (《汉书-扬雄传》) , 认为堪舆是门涉及天地、范围广泛的学问。宋以后程朱理学兴起, 堪舆的理论也日臻复杂, 已不仅着眼于山川形势, 藏风得水等方面, 而更与占卜、宅主"命相";、"黄道吉日";和方位理气等穿凿附会、荒诞不经的观念结合, 乃显出更多迷信彩。清乾隆
时修的《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专辟《堪舆部》, 收集了历代有关风水的各种文献, 达30卷之多, 可谓集中国堪舆文献之大成, 里面充满了从阴阳、五行、八卦所演绎出来的风水理论和操作要领, 并附有大量的图解说明。
在中国历史上, 从聚落选址、区域规划、建筑单体到施工营建, 从皇家宫殿到百姓民居, 无不受风水影响, 风水理念可以说贯穿于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营建的全过程。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天人合一, 在应用过程中着重探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同时也使建筑的选址、方位、布局、外观、彩等因素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风水学的概念:风水学是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和建筑(住宅、宫殿、陵墓等) 及其环境的选址、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术数";学问, 它通过直接阐发和运用中国固有的哲学范畴和思想(如阴阳、五行、八卦等) , 通过理论思维和附会类比的推演, 建立一套直观的营建选址和空间经营的准则和方法,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马国明女友1.2 风水理论的滥觞背景
"风水";可以说是伴随中国古人类的聚落选址实践而产生的。在上古文化遗址的考察中就发现人类原始聚居的地方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环境选择";倾向。如在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遗址中, 聚居环境的安排就具有一定的风水意识, 主要表现为: (1) 靠近水源, 便于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 (2) 位于河流交汇处, 交通方便、具有河流阶地形成的肥沃土地; (3) 聚落多向阳, 便于获得充足的阳光【2】。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源远流长, 从源头上讲, 风水理论产生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国语》云: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 然后乃可以成功。风水理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在与大自然博弈之中, 逐渐产生的对大自然的理性认识和盲目崇拜的意识反映, 并从一般的认识逐渐加深, 系统化为一种指导生产生活的学说。
这其中的"风水";就是指人类产生作用的地理环境, 尤其是自然环境, 如:天、地、木、山川等自然景观。因此可以说风水最初起源于人类对环境的认识, 以及人类对人地作用规律的把握, 对自然现象潜在机理的模糊认识。"原始人类满意的生态环境和中国文化定型阶段的环境是理想风水模式的原型, 它存在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和文化深处, 决定了中国人的环境优劣意识";。近水、向阳、避风的环境是古人良好人居环境的基本标准, 是古代建筑风水遵循的细则前提。
1.3 风水地主要构成要素及品质要求
风水作为一门环境选择的学问, 有着独特的选择模式。人们通常把风水地的构成概括为五个方面, 即龙、砂、水、穴、向五大因子, 又称为"地理五诀";【2】。
风水中的"龙";是指蜿蜒而至的山峦, 确切地讲是山脊线, 通常为气脉流贯的山体, 它形成风水地的靠山, 或称镇山。对龙山的要求是植被覆盖率高, 树木葱郁。
风水中的"砂";指山, 是护卫来"龙";的四周较小的山峦坡地形态。砂山以"端正圆巧, 秀媚光彩";为吉。此外, 还有"水口山";, 即环绕基址的河水的来处和去处。水口山对于基址具有天然门户的功能和景观意义, 往往倡导水口山植树、建桥、筑塔等, 以优化环境, 形成风景胜地。
"水";指水源、水流, 是实际围绕风水地范围内的大小水系及其走向流势。, 水能"藏气聚气";。对水环境的选择主要考虑生活、农耕、交通、设险、调节气候以及优化环境等作用, 于是水的选择要从水形、水质、水量、水、水声等方面来考虑。总体来说, 水以环弯、归聚、明净、平和为上。
风水中的"穴";指建筑的基址, 是风水地中所谓的"生气";出露之处, 为最后选定的合适位置。"穴";位的选择是风水选址的关键, 是选择人居环境的最根本目的。穴位的选址必须借助有形的山水、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间接判断。
罗海琼电视剧
"向";指方向、朝向。基址的方向决定房屋的日照、通风、景观等。因此它是人居环境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我国所处的地理纬度, 我国理想的朝向是坐北朝南。但在实际中因考虑了气候、地形、景观和建筑功能等环境和美学因素, 房屋的朝向只要求达到最优, 并不一定要朝南。
综合以上各要素而得到的风水地的空间模式大致是:北面有蜿蜒而来的山峻岭作靠山即镇山, 南面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作朝案, 左右两侧有砂山作护卫, 中间堂局分明, 地势宽敞, 且有屈曲流水环抱, 共同构成一个三面有屏障护卫、前方略显开敞的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这样一种自然环境有利于形成良
好的生态和局部小气候。基址背后的山峦(镇山) 屏挡冬季北来的寒风;东西两侧的低岭缓坡(护山) 则避免洪涝之灾而且还能涵养水源, 保护水土和植被;房屋朝南(处阳坡) 便于接受充足的光照, 南面有流水经过可接纳夏季凉风;三面环水可以取得方便的采运条件, 便于农业、生活用水, 有了污水也容易排出;而各山均要求森林茂密, 这既保持了水土又调节了当地的小气候。于是, 一个好的风水地便成了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良性生态循环的居住地。由此观之,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理论对居址的缜密选择, 实质上溶入了建筑学、地理学、地质学、水文学、气象学、生态学、心理学、景观学等多方面的有关人居环境的合理内涵。
2 风水理论的现代科学解释
风水理论作为古代聚落和建筑选址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可以说蕴含着较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1 良好的自然生态要素是聚落生存的保障
富有"生气";之龙脉, 草木繁茂, 果实、燃料等供给源源不断;秀美的砂山孕育出大片良田沃土, 有利于农耕;前缘"金城环抱";之水, 有"耕渔、饮用、去恶、舟楫之利";。总之, 好的"生态要素";能使聚落在农、林、牧、副、渔业的多种经营中得到发展, 造就一块"吉祥福地";。
2.2 良好的自然生态要素可以保护聚落免受侵害
背山可以屏挡冬日北来寒流, 朝南可以迎纳夏日南来凉风, 争取良好日照;水口山降低水之流速, 且为御敌捍卫之屏障;前缘弓状环水使基址免受冲蚀, 且具设险之利。风水学中以河曲之内为吉地, 河曲外侧为凶地。所谓"欲水之有情, 喜其回环朝穴。水龙之接脉, 忌乎冲射反弓。";这一结论与现代河流地貌关于河曲的变化规律相吻合。背水之岸(即凹岸) 为水流冲刷之地, 随着水流的不断冲刷, 河岸将不断后退, 而向水之岸(即凸岸) 则不断的淤长, 从而使河床产生横向变形, 即河曲蠕动。居向水之岸则可借助自然之力不仅扩张了土地面积, 而且也降低了水患的威胁。
重阳节2022年是几月几日
2.3 良好的自然生态要素可以保证聚落良好的生态环境
风水格局山川聚结, 通过对内外空间界合、流通的限定及对"生气";的"迎、纳、聚、藏";等细腻处理, 使"维持生命存在及决定其变化的生气"充盈其间";, 使影响生物圈最为重要的"风";和"水";的循环、运作得以整合, 于是聚落处于与自然的最佳关系中, 生态良好, 生机盎然。
2.4 良好的自然生态要素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景观品质
祖山重峦叠嶂, 富于层次;水口山障景, 使基址豁然开朗, 别有洞天;"青龙蜿蜒, 白虎驯俯";, "玄武垂头, 朱雀翔舞";, "环抱有情, 不逼不压";;南水波光水影, 绚丽如画, 造就一幅赏心悦目的天人合一画卷。这样的地方自然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
徐良汪苏泷后会无期
孙淳的老婆
所以当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学者偶然把目光投向中国文化时便惊讶地发现:延绵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 其环境观、自然观与建筑观, 竟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理论不谋而合, 产生了历史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