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
教学反思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得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预设学生回答:
—
不道德的行为。
—违反中学生守则,校纪校规的行为。
—严重的还是违法的行为。
—可耻的行为。
2.导入:青春要张扬,但张扬要有度,青春需要坚守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青春需要格调,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青春有格”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见教材P27)
1.记叙文顺序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参考答案】
1.提示:规范写字。
2.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总结】
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格。
【活动二】阅读感悟(见教材P28)
卢梭《忏悔录》
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讲述了自己出生以来五十多年间的往事,把其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披露无遗。其中他忏悔了年轻时犯下的
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仍隐隐作痛。
【教师总结】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见教材P28)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网络规则等。
(2)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意识,魔兽世界升级攻略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说谎、欺骗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教师总结】
1.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塑造着我们自己。“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教师总结】
“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目标导学二:止于至善
【活动四】阅读感悟(见教材P30)
“微尘”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期间捐款两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市民开始了寻“微尘”的行动。有人认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也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现在,“微尘”已经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奉献公益事业的体、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
阅读“微尘”的事迹,体味爱的奉献。
【教师总结】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都可
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吴亦凡小g娜”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活动五】探究与分享(见教材P30)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参考答案】
我也当过志愿者,我去了好多次呢!”“童小勇真棒,换成我,不一定能做到。”这三位同学做到了寻榜样,并积极向榜样学习,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
(2)我会替小勇感到高兴,并将小勇作为我的“榜样”向他学习。
做法: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贤”,将他们作为榜样。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②我要积极寻榜样,以榜样作为自己的镜子,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并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
【教师总结】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贤”,将他们作为榜样。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活动六】相关链接(见教材P31)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活动七】探究与分享(见教材P31)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2)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提示:“止于至善”的人应该有创新精神,有追求,有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要善于寻榜样、向榜样学习,要有自我省察的品质。
【教师总结】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活动八】相关链接(见教材P32)
【教师总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三、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谈课堂收获。
2.打开课堂保存的文件夹,归纳和梳理知识结构。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什么是增值税”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四、课后作业
每晚睡觉之前,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填写“青春盾牌”:哪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哪一件
事情本应该做得更好?哪一本该读的书没有读?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抵御了哪些诱惑?在品行方面获得了哪些改进?
1.行己有耻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说人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羞耻之心,要以自己的行为不端正为耻辱。因此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孔子说“行己有耻”是第一要。这里的行己有耻,就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要有羞耻之心。知耻是道德的范畴,是道德的实现方式和保证,也是一种心理防范。一个人当发现自己的行为与道德准则不相符时,就应有一种羞耻感。有了这种羞耻感,自己才能在为与不为之间作出选择。当这种行为被心理防范所阻止后,行为将终止。而突破了这道心理防范后,就有可能触犯“道德的底线”——法律。廉耻存于生活中,举手投足之间彰显一个人的本质。知耻,才能老老实实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规规矩矩做官。
2.“行己有耻”有关的故事:
子贡问曰:生物股长“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
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3.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善,吉也。从言,从羊。此与义、美同意。善,吉祥的言辞。由言、羊会意。这与义字、美字从羊的意思相同。义与美均从羊。羊,祥也。”在《现代汉语辞海》中,“善”有九种解释:“①言行、品质好,心地好,没有恶意;②美好,良好;③友好,和好;④擅长;⑤容易,多;⑥办好,弄好;生活家演员介绍⑦熟悉;⑧好,好好地;⑨姓。”在英文中,“good”的基本意思是“好的”,在伦理学中则一般译为“善”。“good”在《牛津英语字典中》的意思为,“表示赞扬的最一般的形容词,它意指在很大或至少令人满意的程度上存在这样一些特性,这些特性或者本身值得赞美,或者对于某些目的来说有益”。
“恶”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恶,过也,从心。”段玉裁注解为:“人有过曰恶,有过而人憎之亦曰恶。”在《现代汉语辞海》中,“恶”有三种基本含义(取è音):“①坏、不好,善的反义词;②犯罪的事情;③凶狠,凶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