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
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先(                割(                为人知(   
(    )            划(    )            友(    )
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鞠躬  爆炸      宰割    苦闷
B.崇高  坦诚      仰慕      残案
C.大厦  蓬草      美团券萦绕      长亭
D.颤抖  焦虑      筹划      彷徨
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        )        瘁        (        )               
        (        )        粹        (        )                 
        (        )        悴        (        )                 
4.填写下列成语。
可歌可(  )  (  )为人知  当之无(  )  锋芒(  )露
家(  )户晓  妇(  )皆知  马革(  )尸  鞠躬尽(  )
5.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          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              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一文作者        是美籍华裔        家,获1957年          物理学奖。《邓稼先》是一篇________散文。作者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_________和对民族的_________
运用能力提升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      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邓稼先去了,        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A.假使  可  就        B.如果  而  竟 
C.如果  可  就        D.假使  而  竟
7.对下列句中破折号作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角类游戏
C.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跳跃      D.表示意思的递进
8.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的描述了他的一生。(    )
(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是说谁的?你还知道他哪些故事?
10.依据下面示例,结合体对邓稼先的了解,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三栖尖兵——何祥美: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着手中,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李芯逸个人资料
    邓稼先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张根硕演过的电视剧                                                                    选自杨振宁《邓稼先》
  11.文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
  12.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
13.“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笑谈大先生【注】
陈丹青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
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晖、沈钧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卡戴珊 女婴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
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栗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地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儿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儿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儿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
糅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好看,一则曰:好玩。
【注】“大先生”系鲁迅家人对他的尊称。本文改写自陈丹青的演讲稿《大先生》。
14.结合你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说说第②段中加红字“不买账”是什么意思。
15.作者说鲁迅先生“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16.文章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7.作者认为鲁迅的文章非常“好玩”,其实只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说法”。如果深入剖析的话,鲁迅文章的这种“好玩”,总是在对立中达成统一。请引用原文回答,这种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附加题六道佩恩
(2015•黑龙江大庆中考)阅读《我是吴宓教授》,完成18-21题。
我是吴宓教授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上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当他任教东南大学时,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梁实秋曾旁听他的课,回校后半是羡慕半是嫉妒地抱怨:内容丰富,井井有条,学校未能罗致,“宁非憾事哉”。
⑤他就像是一座钟。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一次,有个青年教师不小心把上课用的教科书丢了,吴宓要求他上课前必须到。当晚,宿舍熄灯睡觉,吴先生前来敲门,高声问: “教科书到没有?”这名不耐烦的教师只好骗他:“到了,吴先生,请放心吧。”这才过关。
⑥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卖劲”。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⑦比起教学上的严谨,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⑧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后人记忆里鲜活起来。在他曾任教的清华大学学生BBS上,一个女学生曾略带艳羡地提到,当年在清华课堂上,看见有女生站着听课,吴先生总是会跑出去替她们来凳子坐。又有人追忆起吴先生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名字多美。”全班大笑。
⑨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⑩学生李延先最难以忘怀的,是与老师“月下湖畔、吟咏啸傲”的往事。而钱钟书也把老师课堂上的风采学了几分。正如学者江弱水所言,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怎么来描画吴宓其实都不到位。从东南大学到西南师院,数也数不清的讲堂上,作为“老师”的吴宓“划过了动荡不已的时代,也划过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