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邓丽君怎么去世的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201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与科学内涵
1.循环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观”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1]。鲍尔丁认为,消费不是经济系统的“最后活动”,只有废物处理才是关键环节。经济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正好像遨游在茫茫太空的宇宙飞船一样,要使该系统持续下去,就必须保持物质平衡。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灭亡。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开展了以减少污染危害为主要目标、以末端治理为主要手段的环境保护,进而发展为以“资源化”方式处理废弃物的环境保护,开始了从排放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被各个经济大国所重视,并逐渐成为他们发展经济的战略选择。
2.循环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循环经济是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邱泽的电视剧循环经济是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减物质化经济模式,其“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其实就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则)[2]。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源输入、末端治理、循环利用的完整体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1.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目前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水平的3 倍多; 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被列为世界十三个主要贫水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资源严重短缺,且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资源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
源消耗翻一番支撑了GDP 翻两番[3]。到2020 年,要实现GDP 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要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源—产品—污染物达标排放”是环境保护沿袭了几十年的传统做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则是将环境与经济行为科学构建成一个严密的和封闭的循环关系。在这一体系中,资源与产品之间在符合大自然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关系支配下,实现了生产废物的最大减量化、
最大利用化和最大资源化。
可持续发展在世界性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发展潜力丧的背景下形成,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和谐,消除资源环境在经济增长中的“空心化现象”,使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同时具有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新型发展观,它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全面拓展,使经济增长、人口控制、资源拓展、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社会进步等和谐一致、协调同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它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实现合理的发展[4]。
如果中国继续沿用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粗放型模式,必然对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浪费和破坏,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建设速度,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循化经济思想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求人们在利
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
第二篇: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黎姿为什么叫爱美神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循环经济思想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他把我们的生存空间看作是一个宇宙空间,我们在这个空间里头资源量非常有限,怎么样使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
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要采取一些具体的办法解决,这个办法就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就是一个是减量化原则,第二个就是再利用原则,就是我们产生的废物要进行再利用,作为下一个环节的资源利用,第三个是循环利用,要形成一个生物性质的一个循环链。这样的话它主张在生产和消费中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所以说它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它具有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的率和高循环率的特征,让所有物质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循环经济是一种节约型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可持续社会具体实现的一个手段。
自从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我国只到最近十多年才引进这个概念。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 导致资源基础
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
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方面: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农业。
中国从自己的发展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今天的发展既是昨天发展的继续,又是明天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在制定发展规划、选择发展战略、确定发展道路和实施发展举措时,必须既考虑眼前的发展要求,又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既着力改善民众的现实生活,又重视发展的长远利益。为了推进合作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支持和推动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发展,努力保持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发展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各种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解决全球各种问题的基础条件。要推进合作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积极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应该更多地关注和考虑广大贫穷国家的需求,尤其要下气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步伐,尽快缩小日益拉大的南北发展差距。这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必然要求,也是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发展中成员的发展,应该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发达国家应切实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增加对他们的不附加条件的官方援助;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增强科技发展能力,挖掘市场潜力,使发展中国家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改革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体制,消除形形的贸易保护主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在平等的基础上推进南北对话,同时广泛开展南南合作,加强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减少经济全球化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推动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目标。
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世代代永续发展。
第三,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发展绝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否则,将使人们付出沉重代价,最终也会危及发展本身。发展要坚持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要注重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抓好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提倡绿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
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基础。要尊重自然规律,根据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强对废弃物的再次利用,加快治理环境污染和促进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
第四,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世界的持久和平和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公正、公平、合理地广泛分享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相互学习和借鉴发展的经验,加强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资源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对推动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开技术出口限制,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消除各种贸易壁垒。要通过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建设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亚太经合组织应该继续推进茂物目标的实现,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亚太经合组织原则,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共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要加强各国企业界的交流,支持企业更加主动地开拓对方市场,积极探索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扩大相互投资。要扩大国际
经济决策的基础,使发展中国家充分参与国际经济决策和合作。
月亮个人资料简介
同时,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而这三者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这个社会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显然,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第三篇: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在达到发展经济目的的同时,又能够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及其环境,使人类的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地球上每一秒有2.4个新生命诞生,每一秒,生产28.6吨金属,4台电视机,张馨予整容前后
黄毅清事件是怎么回事
1.3辆汽车,每一秒世界交易总额为240000美元,每一秒排放762吨二氧化碳,减少0.6公顷森林,而对于中国,每一秒增加78平方公里沙漠。以这种速度发展,到2100年需要4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再是发达国家的理念,而是所有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辽阔、人均资源量极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模式依然是粗放型,如不寻求精细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就会后劲乏力,难以维持较快的增长。因此,我国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就必需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如到200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若达到60%,可节水58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0年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十五”期间,我国节约和替代石油目标是2000万吨,相当于石油消费量的近1/10;目前我国钢铁、有金属、造纸工业1/3以上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
中华民族是可持续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思想的鼻祖,科学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思想都暗合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维,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模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儒家乃至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精华所在。可以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当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思想的雏形。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天与人、自然界
与人是相通的,可以达到协调统一,即“天人合一”。而中国生态智慧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老子》中第25章中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主旨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贯穿于中华民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体系,融会在三大思想传统儒家、道家、佛家中,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深层底蕴。依靠这些对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艺术把握,依靠物质循环再生、社会协调共生和个体修身养性自我调整的较为完整的生态观,中国维持着相当稳定的社会和生态系统,华夏文明生命力极其旺盛。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以“天人合一”为主导的文化。
与西方一度出现的功利主义的向大自然无度索取的倾向不同,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认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时,必须采取节制的态度才能维持生态平衡,维持大自然资源不致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在人类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也要有节制,才能正常生长。没有节制,就会走向毁灭,这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人类更是逐渐认识到要节制资源索取,要自觉地克制占有欲,克制无穷索取的欲望。那么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也就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通俗地讲,减量化,就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采取技术、经济、管理等手段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就是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就是直接将废物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
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2010年,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有了新的解释:低碳。“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园”、“低碳交通”、“低碳环保”“低碳网络”、“低碳社区”——各行各业蜂拥而上统统冠以“低碳”二字,使“低碳”成为一种时尚。“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低碳:是生活方式,更是生活态度。越来越多的低碳族的出现预示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010年8月,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
低碳经济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国外2003年才提出,使用的概念较多,也没有形成共同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发达国家进入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阶段,碳生产率水平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发展可以摆脱对高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依赖;他们是在解决了局部环境问题(如噪声)、区域性环境污染(如河流污染和城市污染)后,才将重点转到全球环境保护这个议题上。国内提出低碳经济的时间更短,虽然媒体和专家的讨论很多。但基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不知所云。
虽然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不得不使用高碳能源,但部分地区资源耗竭的现实也说明我国不能再走粗放式的发展道路了。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口号为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保护全球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统计指标是碳生产率(排放1吨二氧化碳产出的CDP)。因此,低碳经济是从保护全球环境的角度评价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多数地区风能发电成本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上涨。从世界范围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