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建筑定义与内涵
  (1)环保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主要包含三方面内涵:
  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环保建筑包含的内容
  (1)建筑物的环境: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致受到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也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八字成语有哪些
  (2)建筑物能够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它资源,也就是说,要使能源和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外墙、窗户、门与屋顶,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充分利用太阳能;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统;气密性良好,夏季又有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
  (3)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从旧有建筑物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砖石、钢材、木料和玻璃等等,尽可能保护好,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并积极利用其他工农业废弃物料。
  (4)建筑物的朝向、体形与室内空间布置:减小建筑物的表面积与其体积的比值,以减少采暖与制冷能耗;使建筑物朝向合理以获取更多的太阳热量;建筑物内房间设置及寸尺布置恰当,既提高居住生活舒适度,又节省能源。
  (5)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以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并取得防风、遮荫等效果。
  (6)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一些“病态建筑”就是由于油漆、地毯、胶合板、涂料及粘结剂
等含有挥发性造成对室内空气的污染。通风不良又使家电设备、吸烟、氡气以及浮游在空气中的细菌、人类和宠物的皮屑和微小的尘螨等引进人体不适或导致疾病。因此,围护结构保温效果好的建筑物,更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新风在室内的流动对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7)积极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
  (8)建筑造价与使用运行管理费用经济合理。适用的先进技术,可使建筑运行费用较低,还有可能使建筑物造价得到节约。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怎么申请营业执照  ?
  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
小学描写冬天的诗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生态建筑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建筑,生态技术手段也属于绿技术的范畴.
生态建筑的经济合理性
  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规律,即如果一种新的思想或技术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如投资回报比)并不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那么即使它会有更好的长期效益(如低廉的建筑管理与
维护费用,长寿命,节约资源等等)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在建筑、城市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任何变革都有可能出现这类问题,特别在我国社会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它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一道门槛。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推广生态建筑,就必须跨越这一门槛。
  因此,研究生态建筑的前期投入与短期及中长期的效益回报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生态建筑从理论走向实践时所遇到的难题之一。这里,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为我们的工作敲响警钟:有人在研究了南美热带雨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效果之后,得出的结论竟然完全出乎意料:在那里采用生态平衡原理保护雨林的做法并不见得比现行的随意砍伐的效果好到那里去(见《科学》杂志1997年8月刊)。在建筑方面,想象中的生态建筑的长期效益并非确定无疑,美国人在生物圈2号实验的中止也说明了工作的复杂性。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例如,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生态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特别在开始阶段,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用以补偿开发商由于额外投入所带来的损失,生态建筑的推广就是一句空话。
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它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 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位建筑师就可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代表了新世纪的方向,是建筑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这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 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
为什么不建议年轻人做碳14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这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恩格斯进入注册表指出:“自然的历史和人的历史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绝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用“向后代借资源”的方式求取局部的利益和发展。在具体实施操作层面上,生态建筑设计应注重把握和运用以往建筑设计所忽略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的准则,并力图塑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建筑环境。
编辑本段生态技术
  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是在节约经济和低技术的条件下,不用或者很少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生态化的目的。然而,此类建筑的节能效率和可持续性都不甚理想,缺乏普适性。
  同时,停滞不前的生态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生态观。因此,应当考虑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建筑设计中去,即“适宜技术”。
  “适宜技术”就是具有一定适宜性、普遍性的技术,又能根据环境的不同而有一定地域特的生态建筑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说,从满足基本的人居环境的要求出发,通过“适宜技术”这个设计手段,运用当地的资源,结合适宜的经济的技术,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