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周长(面积)范围类问题解法探究
楚雄第一中学赵
解三角形是高考的常考题型,主要出现在高考试卷 的解答题中,以解答题第17题的位置较为常见,偶尔也会 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其考法主要围绕着正、余弦定 理,结合三角恒等变换,重点考査正、余弦定理的边角互 化及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灵活应用,往往要求考生计算 边长、周长和面积的大小或范围.这类试题以中档题为主, 是考生志在必得却又容易卡壳的题目之一.本文主要以三 角形周长范围的求解为例,探讨此类题的解法,总结解题 规律,帮助考生摆脱“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苦恼.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正弦定 理结合三角函数的值域”来求得最终范围;二是利用“余 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来构造不等式使问题得到很好 的解决.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学生往往偏向于计算量相对 较少的“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的解题思路来解决问题,但随着解题的深人,往往会遇到诸如范围被放大或缩 小的困境;另外一部分学生会考虑用“正弦定理结合三角 函数值域”的求解策略,但随着解决问题的深人往往会受 正弦定理转化的影响使问题变得“无从下手”,最终使自 己的心态从“满满的期待”转变为“满心的无奈与紧张那 么,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解题策 略呢?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原题呈现:在锐角A /1SC 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a ,6 ,c ,已知6=3,sin /l +asinfi =2
(1) 求角4的大小;
(2) 求周长的取值范围.对于A 4S C 周长的取值范围问题,我们驾轻就熟的往 往是“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和其对边求周长的大小或 周长的最值”这一类问题.而本题的第(2)问却巧妙地避开① 当a 矣1时,由1矣*矣3得g U )矣0,/,U )«0,.../U ) 在[1,3]上单调递减,此时/(x K  1 )=-a -l =-2,解得a =l ;② 当时,由 1以《3得g U )>0,/,(*)>0, .•./0«:)在[1,3]上单调递增,此时/U )_=/(3)=U -l )ln 3-f -3=-2,解得a =」^±L <3,舍去;ln 3-—3③ 当l <a <3时,由 l <Cc <a 得g (;c )>0,/彳*)>0,由a <x <3得 g U  )<0,/' U  )<0,此时/U )在[1, a ]上单调递增,在[a , 3]上单 调递减,从而〇 )=( a_ 1) l na_ 1 _a =_2,解得a =e .综上所述,a =l 或a =e .【点拨】在例4中,/'U )的函数值符号由函数g U )z -U +D U -a )的函数值符号决定,/'U )的零点即的 零点为-1和a ,其中a 与定义域[1,3]的关系不确定,应分为 三类,即①a 矣1,②a >3,③l <a <3.
总之,在解函数导数综合题的过程中,当导函数含函
数g U  )=ax +6,且导函数的符号由)函数值符号决定,要
根据一次项系数的符号进行分类.当导函数含函数g U )
z a ^+h +c ,且导函数的符号由g U )函数值符号决定,要把 握好分类讨论的层次.一般按下面次序进行讨论:首先,根 据二次项系数的符号进行分类;其次,根据方程g U )=0的 判别式A 的符号进行分类;最后,在根存在时,根据根的 大小进行分类.
◊责任编辑邱艳〇
Journal of Yunnan Education 65
了平时复习中“练熟练透”的解题方法,把已知条件由常 规的“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和其对边”变为“已知三角 形的一边和与这条边不相对的角”,还加上了一条限制一“A/l f i C为锐角三角形”,最终要求考生求“周长的 取值范围”,成功地把一道毫无新意的“陈题”装满了“新 酒解决该题的第(2)问时无论考生选择“余弦定理结合 基本不等式”,还是选择“正弦定理结合三角函数值域”的解题策略都会不同程度受挫,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一、一波三折,尝试解答
在解决第(2)问时,如果采用“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 等式”的解题策略,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吗?我们又会遇到 哪些困惑呢?
第一种境遇,由第(1)问很容易求得/1= |,结合已知条件6=3,我们容易想到P d+c^a cco sB或^(a+c)2 -l a c d+c o s S),但苦于B角未知导致解题受阻,进而尝试 a^/^+^-Sfcccos/l或 +c)2-26c(l+cos/4),也因没有任
何解题进展而放弃,最终无奈地写下“a+c>3”这一常见结 论,出现虽“惺惺相惜,但不得不罢手”的遗憾,
因为这个 题由不得考生花太多的时间尝试.
第二种境遇,尝试用“正弦定理结合三角函数值域”求解,考生受制于定式思维的影响,往往第一时间想到 a=2/?sin/4, 6=2/?siaB ,c=2/?sinC ,进一步得到a+ c= 2/f (sia4+S inC),结合/I+S+C=i7,快速地达到统一角的目 标,欣喜之余,发现2/?成了解下去的拦路虎,解题受挫,产 生“放弃与坚持”的纠结.
第三种境遇,考生静下心来认真审视正弦定理+
sirvi
=2f t的结构和已知条件“6=3,4 =,到解sin B sinC
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尝试发现,虽然“边不是角的对边,角也不是边的对角”,但只要搭配得当,也一样可以达到
2V J
统一角的目标.由-
sin5-可知,c
sin;4 sinB孙亚龙微博
梁家辉妻子3sinC
-可知,0
sinB
,进一步得到a+c=
2s\n B
3V T
高速免费日期2022春节;再由
c
sinC
3sinC
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c:3V T
2s\nB
2sinB sin B
3sin(^--B)
sin/?
,结
,化
简得a+c=
3V T
2
1+cosB  3 _ 3\^3~
sin B  2 2
1+w寻-i
..B B
zsin—cos—
22
•一1到此,本题基本上可以算是考生
2    2 B2
tan—
2
的囊中之物了,但部分欣喜若狂的考生可能会忘记题设
对“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这一条件的限制而出现“大意
失荆州”的苦恼与失落.由A/1S C为锐角三角形可知
2
(I,I),进一步求得tan!£(2-\A T,l),从而求得
12    4 2
-^E(1,2+\A T),q+c E( 3-^?—,3V T+6),又因
B 2
tan—
2
为6=3,所以周长的取值范围为a+6+C e(i V^,3
V T+9).
通过上述分析与解答,我们不难发现该题虽属中档
题,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路的,但在解答的过程中却总是
遇到或这样或那样的解题挫折,从心理上给学生造成相
当大的压力,致使学生出现求之不得、弃之可惜的犹豫,
导致宝贵的作答时间白白浪费.本题命题者设置了较多的
“陷阱”,稍不留神,就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遗
薪资管理憾.另外,本题解题过程看似很新,实则还是利用了常规的
“正弦定理结合三角函数值域”的解题策略,只是方法和
以往解题常规略有差异导致考生解题时“困难重重
二、遇见真题,强化巩固
变式:(2019年全国卷nUZUBC的内角的对边
分别为a,6,c,已知o sin l^"=fesinA.
2
(1) 求 S;
(2) 若A/IBC为锐角三角形,且c=l,求厶/1BC面积的
取值范围.
分析:(1)已知边角等式asin^^=6Sin A.结合三角形
2
内角和定理得到sin土1^"=cos呈,进一步可求得s in Z■,最
222
终求出角5.(2)由(1)求得角S,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正弦
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关于面积的表达式,从
66 4左焱1 •中学教师202 U、2
方法与策略
天台野战A X
B C为锐角三角形出发,可求得面积的范围.有前面的
解题实践,我们很快就可以将解题策略放在“正弦定理结
合三角函数求值域”这一路径上.
解答:⑵由(1)可知又因为c=l,所以S A,sc=
V T 4由正弦定理可知〇=
csin/1
sinC sinC2tanC
j.因为A薦为锐角三角形,所如
(+’2),S导,苧
点评:在本题第(2)问的解答过程中,准确地用好正 弦定理是关键,其易错点是忽视“S C为锐角三角形”这 一题设条件,导致角4 ,C的取值偏大,从而影响最终结果.
三、反思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讲 了正弦定理及其变形、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和三角形面积 公式,而这些内容往往结合三角恒等变换成为高考的热 点,深受命题者青睐.近几年,这一题型的命题方式呈现考 点被细化、方法更灵活、解题“陷阱”更隐秘的特点.表面上 考生人手是容易的,但要做对、做全却并非易事.在平时的 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这道题往往是考卷 中解答题的第一题,其难度中档,是平时训练力度较大、解题方法较全的题型.在大多数学生心中这类题是志在必 得的题目,是后进生突破90分,中等生突破120分的关键 题型之一,也是考生愉悦地解决后续大题的心理基础,对 提升应考状态也至关重要.解决这类问题,定理的选择很 重要,有效的边角互化是解题的关键,方法一旦出错,便 容易在这个问题上绕弯,甚至出现“无法自拔”的解题投 人,最终是“求之不得,弃之不舍”的无奈.所以,教师在平 时讲解训练时,一定要注重对方法的总结,鼓励学生大胆 尝试,重视对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强化.总之,所有解题 时的从容应对,都是平时解题方法的日积月累,静下心 来,用心投人,所有的问题都经不起琢磨.
解三角形中的面积与周长的相关问题其难度一般属 于中档题,解题关键是灵活应用正(余)弦定理及其
变形,有效地结合三角函数值域或基本不等式来到解题的突 破口,但在解题时需破除解题定式干扰,勇于尝试.一般情况是若已知当中给定的边是角的对边(或角是边的对 角),则选择“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或“正弦定理结 合三角函数值域”都可以解决问题;但如果题设条件中限 制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则宜选择“正弦 定理结合三角函数值域”来解决问题;若已知三角形的边 不是已知角的对边(或已知三角形的角不是已知边的对 角),则优先选择“正弦定理结合三角函数值域”来解决问 题.在使用正弦定理时,应规避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对解题 的影响,直接使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即可.解题时,必须注 意三角形形状对解题结果的影响,注意角的取值范围.
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命题者往往选择比较熟悉的 命题背景,在题目中布下隐秘的陷阱.如在求周长或面积 的范围时,考生往往比较熟悉最值,而命题者在考生熟悉 的解题题型上,稍加改进,就可能困住考生.譬如在已知条 件中限制三角形形状或所给的边与角并不对应等.这提醒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一题多解 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可有效地提髙学生V I别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效率,可有效增强学生的解题自信.
在教学中,教师强化学生的解后反思意识是非常有 必要的.引导学生写好解题反思有助于学生发现解题亮 点,关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优化解题过程和解题思 路.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领悟解题 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掌握数学中的基本思想和通性通 法,并能灵活地应用其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责任编辑邱艳〇
Journal of Yunnan Education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