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印刷记忆
夏日的午后,阳光尽情挥洒于其所及的每一处,让眼前的一切都有一种虚幻与真实交错的感觉,行至单位附近的虎坊桥路口西北角,屡屡碰面、颇有年代感的灰小楼颇为醒目地映入眼际。不知怎地,今日特别走近看了一下楼前所立的牌子,发现此地竟是京华印书局之原址。就这样,在不经意中,与印刷记忆不期而遇。
京华印书局之由来
陆小凤与花满楼演员表京华印书局,前身是由康有为、梁启超成立的的强学会改组的清官办直隶书局,为官营印刷机构,原址在虎坊桥乐平会馆及会馆后身一带。当时直隶书局规模不大,业务不景气,故商务印书馆派人帮助提高技术,改进出版业务,但收效甚微。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资接办,不但将该书局的机器设备全部作价,且连出版而未售出的书籍和该局对外承印
的业务也全部接了下来,作为商
务印书馆设在北京的印刷厂。由
于对外不能沿用原名,又不好用
商务印书馆的名称,后经双方协
议改名为“京华印书局”。
接办后,京华印书局淘汰了
木版印刷,全部采用铅印和石印。
初时二三十人,主要承印书刊、
字帖、单据、账册等,以及学部
图书局发行的初、高小学堂的教
科书。后来在零件印刷方面,由
承印账册、单据转为有价证券,
在今和平门内吕祖阁建立北厂(原
厂称南厂),增添彩石印,承
接彩印件,业务有了新的发展。
京华印书局之辉煌
重庆武隆旅游1910年,京华印书局南北两
厂规模可观。南厂经营黑石印、
铅印。石印有落石房、照相房、
石印房;铅印有铅印房、西字房、
校对誊写房、铸字房等;装订则
有洋装和中式装。北厂主要生产
彩石印证券和用圆盘机为各家
银行在国外印制的钞票加盖行章。
两厂共有职工250人,另外还有
一批为证券、钞票包装点数的工
人,机器大部分依靠手摇脚踏,
只有石印机等少数机器使用柴油
机作动力,生产效率受到很大的
设计院实习报告限制。
随着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1918年京华印书局在虎坊桥投资
冬奥会金牌榜2022最新兴建四层大楼,由时任京华印书
韩国保养品刘嘉玲局会办傅佰锐负责设计和建造,
1920年新楼落成。由于当时新文
化运动高涨,书籍杂志的需求量
增多,故京华印书局由印刷有价
证券、单据、账册为主,转为大
量承印书刊,并大量添置新设备,
如增设了打纸型、浇铅版、照相
铜锌版、胶印、珂罗版印刷等车间。
平版印刷增添了镏版机、胶版机、
珂罗版印刷的全套设备;凸版印
刷大量扩充了原有的铅印、排字、
虎坊桥路口西北角,有一座小楼,形似轮船,其正是京华印书局之原址。在某个夏日的午后,我们就这样与印刷记忆不期而遇。
印刷记忆之京华印书局
2019年第3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