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考研
及就业形势分析
传媒考研网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前景的观察与思考
一、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
1923年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大学新闻系平民大学报学系(北京)算起,中国新闻教育已走过了近80年的历程。有新闻教育学家将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是我国大学新闻教育起步和迅速发展的时期。上海、北京、厦门等地一些大学都开办了新闻学(报学)系科。在办学模式上,主要是仿照美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新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训练为教学重点。第二阶段是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新闻系科进行了调整,1952年起学习苏联的经验,制订新的教学计划,重新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巩固基础与发展前途的新闻文字工作者1
954年,更加具体化为培养新闻工作干部,即从事报纸、通讯社与广播电台的文字工作人才。第三阶段是60年代初期和中期。初期,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大环境较为宽松,学习气氛日趋活跃,在新闻教育培养目标中加入了新闻教学与研究人员。然而从1963年下半年起,师生下乡下厂,课堂教学难以以正常运行。第四阶段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原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被否定,虽然招收工农兵学员,但课程设置不成体系。 第五阶段是粉碎四人帮后至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人们的思路,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90年代初开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整个社会发生巨变,新闻教育也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研究者认为,从70多年的历程看,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混乱以外,其他各个阶段新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都是明确的、行之有效的,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毕业生经过实践检验,大多数能胜任新闻工作。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据2001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传媒院校会议透露,全国已经有232所高校开办了与传媒有关的专业,其中123个是1998年至2001年这五年中新增加的,新增的专业点已经占到总数的53%200211月在深圳召开的第五
届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第二次年会上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是,在最近的一年中,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点总数已经达到323个,其中新闻学专业点96个,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点72个,广告学专业点124个,编辑出版专业点27个,传播学专业点4个。增长速度极其迅速。
我国的研究生新闻教育则是在19781983年间迅速发展起来的。1983年以后,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基本上进入了持续平稳的发展时期。继1981年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及专业学科点以后,1984年以来,国务院又先后审批了七批新增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及专业学科点。据新闻学科第一届教学教导委员会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共有新闻学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硕士点35个。教师总数1203人,其中教授231人、副教授432人,两者共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在校生总人数为19113人。

19886月和7月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相继成立了新闻学院,形成了我国新闻教育的南北两大重镇。1990蒋劲夫演过的电视剧11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出《关于实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通知》。根据该《专业目录》对专业的划分,新闻学专业被划分为法学门类中的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以及文学门类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经过几年的发展,19976月,我国第二次颁布了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文学门类中新增设了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标志着新闻传播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的提高。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目前的办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大致可分为:
1、传统名牌新闻院系的办学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为代表,具有较长的历史、雄厚的师资、完善的教材、良好的教学设施条件,并有良好声誉和威望。教育部依托这三所著名学院分别建立了三个国家级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这三所学院还拥有新闻传播学科的重点学科点,在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工作中起带头与示范作用。传统名牌新闻院系的办学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寻求进一步的发展。
2、综合性大学新闻院系的办学模式。以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批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新闻院系为代表,具有一定的史与经验,出版了较为系统的专业教材,立足于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并存的背景,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闻教育之路。
3、全国著名大学新建新闻学院的办学模式。以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为代表,学院新近成立,正网罗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本科教育方面刚刚起步,但立足于著名大学的品牌优势和良好生源基础,积极摸索新闻传播教育的新路子。
4、专业院校创办新闻传播专业的办学模式。如师范、体育、财经、理工类院校近年来创办的新闻传播专业,以学科交叉、文理渗透、追求特的新型办学思路引人注意。但这类专业点一般师资力量不足,新闻传播学方面的教师水平有限,有些院系课程设置也不系统全面,还有待于提高和充实。
5、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如中国人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师资力量进行新闻传播学科的成人教育。这类办学点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所依托的专业院系的支持力度。
6、民办大学创办新闻传播专业的办学模式。如北京吉利大学、北京人文大学等多所民办高校创办了新闻传播专业,以重视市场需求、办学机制灵活为特,但在师资力量、办学经验方面尚存在明显不足。
最好看的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各院系、专业点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但总体上看发展势头强劲,竞争激烈,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正在积极推行。

二、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生就业状况与社会需求

新闻传播学科包含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四个主要的专业,传播学本科教育也在试行中。这些专业均为媒介产业培养人才,而在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当代社会中,传媒产业的迅速持续发展决定了新闻传播学科所培养的学生就业市场比较广阔,各类新闻媒介、出版机构、党政机关宣传部门、企业宣传部门、广告公司、以及正在发展中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自身,都对这类人才有很大需求。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近几年的毕业生分配情况为例,从1997年至2002年,该院共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562人,在新闻事业单位就职的有239人,到非新闻事业单位的323人。到非新闻事业单位的毕业生的去向是:在企业工作的74人,在机关工作的57人,在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15人,在高等院校工作的39人,出国29人,继续攻读研究生的58人。

2002年下半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对近三年毕业生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份,调查结果显示,有78.8%的学生是自己到的工作。认为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很好比较好的占30.3%一般的占42.4%不太好22.7%很难的占4.6%。认为自己完全胜任比较胜任工作的人分别达40.9%53%68.2%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工作表示满意比较满意。这些数据说明,新闻传
播学科的就业情况总体来说是比较好的。

从用人单位对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生工作表现的反馈意见看,情况也较令人满意。目前在我国各类新闻媒介中都有一批该院毕业的学生走上了领导岗位,绝大多数人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新闻单位普遍认为该院培养的学生政治素质好,专业技能强,工作上手快而且有发展潜力,每年主动到学院要毕业生的新闻媒介为数不少。我国一些新闻院系的领导和骨干也是人大新闻学院的毕业生,目前仍有不少新闻院系的中青年教师在人大新闻学院进修访学。

我们认为,新闻传播学科学生就业状况与社会需求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1、各类型媒介与出版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具体看,媒介的发展速度、媒介总量、规模和对人才的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新闻传播学科学生的就业。目前,我国媒介仍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为新闻传播学科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媒介的用人要求也正日益提高,他们对复合型、专业型、创新型新闻人才的要求并非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教育所能充分满足的,而他们对媒介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新闻传播学科的教
育目前还不能满足的。
2、党政机关和企业对宣传、公关人才的需求情况。可以肯定,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将不断增长,但如何使新闻传播学科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与对这类人才的要求真正对接,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3、新闻传播学科自身的发展情况。近几年新闻传播教育高速发展以及在未来的良好发展趋势,决定了一大批办有新闻传播院系的高校需要高水平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和教学人才,这种用人需求将主要指向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

总之,新闻传播学科学生的就业市场比较广阔,但我们也要警惕这一学科招生规模的过度扩张会带来的就业压力。据调查,我国广播电视专业的招生规模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近几年,国家对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的方针做了调整,地(市)县两级的广播电视的职能发生变化,以传输和覆盖为主,上世纪90年代迅速崛起的有线电视台也已基本完成了与无线电视台的合并,因此未来几年广播电视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十分有限的。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于2001年组织调研21世纪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问题鹿晗为什么退出exo,其中一项结果表明: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新闻媒介,对新闻编采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基
本止已呈饱和。
可见,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点的急剧增长,与市场需求是否相适应,是急需要调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三、学科建设中的经验与问题

应该看到,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1、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了学科专业的调整。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闻学属文学学科门类,下设8个专业。1998年教育部颁布修订后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新闻传播学升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与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并将原来的8个专业调整为: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4个专业。这次学科调整的宗旨是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按照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的。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开展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新闻学专业按照新的专业目录作了调整,并在实施改革中,按照上述要求,对专业课程普遍作了压
缩,增加了文化科学基础课程。一些新闻院系在新闻传播学科下设置了新的专业方向,如网络传播方向、公共传播方向、电子出版方向等,使得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宽口径化,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与教材建设。与学科专业调整相配合,新闻传播学科的课程设置有了大幅度的调整,一方面是专业课程普遍作了压缩,增加了文化科学基础课程,以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大量新的课程,如媒介经济、媒介管理、网络新闻传播、广告学概论、新闻伦理、新闻法规、新闻传播心理学等,供学生自由选择的专业课程大量增加。教学内容注重与新闻传播实践的结合。近二十多年来,各主要新闻院系大多出版了成套的新闻传播学教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首推系列教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教材的修订,并扩充新设课程的专业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新闻传播学国家级重点教材系列目前也已出版多部。
3、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一贯特点,我国新闻院系普遍实行学生到媒介实习的教学制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聘请了一批著名新闻记者、编辑担任兼职教授,为学生开
设多种前沿性课题的讲座,以加强学生对新闻实践的了解。新闻学院的学生还独立创办了校内报纸《新闻周刊》,参与校团委主办的《青年人大》报、学校广播台的工作,加强校内的业务实践。
4、通过硬件建设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新闻传播学科普遍重视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如1993花呗临时额度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新闻院校中第一个建立了激光照排实验室,开设了《激光照排》课程。后来,又建设了多媒体教室,开设了《网络传播》课程。目前,实验室进一步发展成实验中心,正在争取更大的资金注入,建设全国一流的集新闻采编网络、广播电视演播室和编辑系统、网络教学实验系统、电子出版教学实验系统、广告设计制作实验系统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实验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将推进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实现情境化、案例式和互动式教学。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社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距离。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
1、办学思路的拓宽与办学模式的创新还不够。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各类型传播媒介都面临着传播的全球化竞争,网络的发展使传播超越了国与国的界限,是对传统的新闻传播
理念与方式的一次革命。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国家急需培养能够适应传播全球化竞争的专业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应具备传统新闻教育所强调的政治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还必须有扎实的外文基础,参与国际间交流的能力,以及对西方社会和传媒的了解。以现有的办学思路与办学模式,显然还不能满足这种人才培养的需要。
2、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尚未真正区分。相对于现代社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新闻传播学科的课程设置还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各新闻院系所开设的本科课程除新闻理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史等基础专业课外,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五花八门。因人设课的情况时有出现,有些应该开设的课程因为缺少教师还不能开设。这种状况是不符合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规律的。另外,新闻传播学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目前也还没有完全拉开层次,特别是硕士生专业课程与本科生专业课程有不少内容重复的地方,在教学方式上也区别不大。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在新闻教育界一直有争议,这两个专业的硕士生课程设置也难以科学地区分开。
3、新闻传播学师资力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尽管近几年我国自己培养的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博士生中有一批人走上了教学岗位,但由于以往十多年在师资培养方面的疏忽,专业
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目前承担本科生、双学位生、研究生等多层次教学任务,并担负中国人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工作,每一学年共有专业课堂189个,需要任课教师不应少于70人,而目前全院在岗的教师还不到40人。从全国新闻院系的情况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著名新闻院系师资水平较高,而一些专业院校、师范院校、民办大学创办的新闻院系则普遍缺乏高水平的教师,不少讲授新闻专业课程的教师是从中文或其他学科半道转过来的。师资紧缺,加上各校的办学机制与发展条件不同,近几年在国内新闻院系间发生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稳定师资队伍成为一个共同性的难题。此外,年轻教师中不少人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新闻实践,还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亟待进一步培训。
4、办学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妨碍了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的革新。新闻传播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社会科学,与哲学、文学、史学不同,需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紧密结合。而长期以来这一学科被当作普通的文科得不到足够的办学资金投入,因此而影响了新闻业务课程的内容改革与教学方式改进。比如缺乏新闻采编网络和相关的设施,新闻业务教学就无法与现代新闻传媒的实践相接轨,硬件的缺陷严重制约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难以完成培养掌握现代理论与技术的新型人才的任务,不能不引起充分的重视。


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加快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

前面谈到,我国新闻学教育一开始就借鉴了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的新闻教学模式。在面临新闻传播全球化竞争的今天,进一步关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的先进经验,洋为中用,推进本学科改革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有新闻教育专家认为,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观念与做法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美国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重视实际业务技能的传授,同时以社会科学为依托,加强社会科学理论素质的培养。美国新闻传播院系的专业课程设置一方面重视采、写、编、评类基础业务,另一方面开设了新闻伦理与新闻道德方面的课程,同时大量开设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类基础课程,美国的新闻人才培养,至少在大学教育这个阶段是比较全面和规范的。

第二种类型是欧洲模式,以英国为代表,侧重在职训练,设立新闻专业的大学数量不多,而由国家和新闻界主导的在职教育训练却很充实。第三种类型是日本模式,大学中很少设
新闻专业,新闻媒介从其他专业毕业生中招聘人才,通过内部培训完成新闻人才的培养。这些模式各有特点,总体上说,我国的新闻教育情况与美国模式更加接近。综合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1、新闻传播学科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必须针对现代传媒与社会的需要而设定,新闻院系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据此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这方面,西方国家的新闻院系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英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英国城市大学新闻系主任罗德艾伦(Rod Allen)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访问时说到:我们必须有超前意识。今年进校的学生要几年后才进入市场接受检验,我们应当考虑到他们毕业时市场需要什么。我们一方面要倾听传媒业界的意见,同时要自己做判断,根据业界对现状的分析预测他们在未来几年的具体需求。他们也不清楚几年后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通常只能预测半年内的人才需求。超前主要指观念而不是技术。每当新技术来临,80%不变,20%技术部分比较容易学到,我们花更大的精力教学生那80%的内容。我们的本科教育非常注重宽基础。50%以上的课程为非新闻类课程。我们要求本科生都是双学位,比如新闻与当代历史、新闻与社会科学。同时,本科生必须学习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并且达到相当的程度。
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会长、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沃尔特克朗凯特新闻与传播学院(
Walter Cronkit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院长乔福特(Joe Foote)也介绍说,该学院有近1400个本科和预科学生。他们毕业后的主要去向除了做新闻记者外,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公共关系、媒介管理以及与新闻传播相关的领域。本科注重宽基础,这使学生在大众传播领域能获得更广的就业机会。学院要求本科学生选修本新闻专业以外课程最低达到80学分,其中人文学科不得少于65学分。新闻与大众传播专业的本科生需要在本学院修不少于30个学分的课程。
我国新闻传播学科也在强调宽基础,但课程设置如何真正与现实需要相符合,如何确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看来还应进一步研究论证。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新闻传播学教育模式,充分开发新闻传播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新闻传播全球化竞争要求我们培养国际化的新闻传播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客观上需要我们与新闻院校合作办学,引入西方国家的教育资源,同时更深入地开发国内的新闻教育资源,通过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实现培养国际性新闻传播人才的战略目标。比如可以探索与国外新闻院校联合办学的路子,使学生获得赴国外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也接受国外学生来我国接受相应的教育。这样,我们可以更快速地引进相关的国外经典教材,引入国外师资,推行双语教学。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与本国新闻媒介的联系,
从一线记者编辑人员中引入适合从事新闻业务课程教学的人才,以迅速扩充新闻师资队伍,加强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的结合。在引入师资力量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可采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进修学习等多种方式,对担任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师,还应该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参与新闻实践。什么面膜美白效果好
3、加强资金投入,以硬件的改善推进教学改革,带动新型新闻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国家与各大学应给予新闻传播学科更多的资金投入,以更新现有的实验与教学设施。另一方面,新闻院系自己也要想方设法实现开源。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会长乔福特认为,为最新技术设备资金是一种经常性的挑战,但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实验经验在我们的优先考虑范围内。庆幸的是,数码时代降低了有些设备的价格,但这些设备也需要每隔3-5年更换一次。

和国外新闻学院相比,我们在资金投入上显然是不足的,设备更换的周期也长得多,这方面工作必须加强。加强资金投入,可以进一步促进新闻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创办内部报刊、开办校内电视频道等,给学生更多地实践机会。学校应该给新闻院系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使其能够以更多途径实现开源,获取社会资金投入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

深圳景点介绍

(该论文是教育部课题我国文科应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的子课题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报告的一部分,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