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上)《科技传播》86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四川大学“立德树人”教改项目“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国际化教育模式、效果与课程建设”的阶段
性成果(项目编号:2082404131072)。
作者简介:张玉川,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为新闻史论、网络传播。          洪雪亭,硕士研究生在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我国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问题
——基于对84所高校国际化课程设置和国际交流的分析
张玉川,洪雪亭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逐渐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途径是多样
的,Bengt Nilsson 提出在地国际化和跨国教育两个概念进行概括。而在地国际化核心在于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跨国教育突出表现为高校间的国际交流活动。文章通过对国内84所高校新闻与传播教育国际化的个案分析,探寻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国际交流活动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当前新闻传播学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教育国际化;课程设置;国际交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6-0086-03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想全面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高校必须发挥人才支持作用,结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实际,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有新的作为。《“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一文中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几种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从高校层面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措施:一是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理论的探索,二是要创新课程设置。
教育部第四轮新闻传播学科评估参评高校和校友会2020年参评高校共涉及84所高校,笔者结合现有研究结果,对84所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国际化进行内容分析与个案研究,通过国际交流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探究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1  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国际交流的现状与特点
陶喆聊天记录
综合现有文献以及84所高校国际交流的个案分析,总结出影响高校国际交流水平的8项主要评价指标(表1),并依据这8个维度对高校的国际化交流水平打分(1=满足,0=不满足)。
陶喆ppt1.1  高校的国际化交流水平与所处地区国际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张可云在《中国省会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一文中为我国省会城市的国际化程度综合打分(表2),笔者借鉴打分结果,探究高校新闻传播学国际交流水平与所处地区国际化水
平的关系。
根据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高校的国际交流水平与所处地区国际化程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见表3。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北京,相应地国际交流水平得分也分别排名一、二位。
地处上海的高校,因其国际化大都市的地缘优势,相对其他地区有更多举办国际化论坛和会议的机会,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国际化交流教育方面都有其各自鲜明特。
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交流活动最为丰富,连续5年主办新媒体国际传播论坛,连续2年主办全球传播论坛,连续6年开设文化产业国际暑期学校,学院从大一起就开始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上海外国语大学积极开拓学生海外实践项目,如全球重大事件双语新闻报道项目、全球新闻报道暑期实践项目等,学生出国学习和短期交流人数逐年增加;上海大学曾多次主办世界传
播论坛,并与多所国际著名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海外交流和学习平台。猪和什么属相最配
表1  高校国际化交流水平评价指标
《科技传播》
2021·2(上)祝愿公司的话
87
表3  高校国际交流水平与所处地区国际化程度相关性分析
国际化交流水平得分
所处城市国际化程度
皮尔逊相关性
.545**显著性0N(个案数)
53
1.2  “造船出海”——巧用地缘优势,发展边境国际教育
云南大学和广西大学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虽然国际交流水平的总分不高,但其特化的交流活动也是推动学院国际教育的重要一环。
2016年云南大学在新闻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了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针对东南亚、南亚进行专门的国际传播研究。近年来,新闻学院在国际传播学科方向上开始发力,先后完成了一批研究项目和学术论文,参与了省委宣传部的重大项目“东南亚、南亚DTMB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调研”。此外,学校设立教育部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备完备的新闻传播技术条件和人才优势,可以承担对南亚和东南亚传播的节目制作、舆情监控与分析等工作。
广西大学也重点研究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传播问题,并建立了东盟传媒及中国-东盟区域传播研究中心,
于2019年召开首届中国-东盟传媒与新闻传播教育国际研讨会。2006年,广西大学提出建设广西新闻出版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以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为核心,切实推动“文化广西”的全面建设,促进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1.3  “借船出海”——借力“一带一路”政策,推
动合作交流国际化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积极参与利用“一带一路”相关国际会议、专题讲座等机会进行国际化交流活动,主要方式为招募本院的学生记者,为其提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记者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并采写“‘一带一路’国家记者在人大新闻学院”系列专访。
雪梨是谁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到了要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讲好中国故事。2018年主办世界传播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与新闻传播学教育的跨文化交流。论坛集中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闻传播如何才能更有力、更有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既有全球传播视野下的战略思考与理论探析,也有媒体融合背景下各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创新转型与整合实践,为新闻传播教育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智力支持。
2  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
美国著名教育家邦德在论及大学课程国际化时指出:“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元素将近20个,但其中没有一个元素的地位可以和课程国际化相提并论。
2.1  国际化课程设置依托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普遍是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培
表2  高校新闻传播学国际交流水平得分及排名
养目标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也与新闻传播学科本身的实践性较强有一定联系。
清华大学是典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该校新闻传播学国际化教育起步较早,1999年就成立了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学科建设从一开始就把“国际新闻传播”作为其重点人才培养方向,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牢牢把握“全球、全民、全媒”这一新闻传播变局的核心取向。建院之初,学院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就贯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向的“大新闻”和“大传播”理念,无论是对媒体实践还是校内的专业人才培养和校外的从业者实务培训中,都注入了“全媒体”和“全传播”的前沿理念。
厦门大学新闻学的培养目标也是偏应用型,学院旨在培养具有新闻传播理论和国际视野,掌握中英文新闻业务及网络传播技能、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胜任中英文媒体及行政企事业宣传部门工作的对内对外新闻传播高级人才。开设英语新闻写作、对外新闻报道、国际新闻报道、广播英语导听等本科课程,课程与国际接轨,应用性极强。
2.2  国际化师资丰富课程内容
2.2.1  学界国际化师资拓展课程广度
四川大学旨在通过更大范围、更多类型、更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来开阔川大学子的视野、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胜任力。每年开办的国际课程周是四川大学国际化教学的一大特。国际课程周(UIP)举办8年来,四川大学共邀请了1 000多位国际知名教授和2 500多名国外留学生参加,为川大学子开设了1 000多门各类专业的全英文课程。川大拥有诸多海外优秀的讲师及客座教授,2019年邀请到美国非虚构作家,《寻路中国》作者何伟(Peter Hesler)教授非虚构与写作课程。
此外,高校教授的海外留学经历也丰富了课程国际化的内容。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注重导师的海外背景,拥有高级职称的导师占75%,其中87.5%的导师有海外背景。
2.2.2  业界国际化师资推进课程深度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的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整体采用“双师型”教师队伍与教学模式,聘请了多名国际知名企业游戏制作人、设计师等担任讲师。其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企业导师Brian Sousa是前暴雪娱乐公司游戏制作人,企业导师Dave Cohen是前EA互动娱乐公司游戏制作人。华东师范大学邀请曾任BBC资深记者的Tony O’Shaughness老师讲授6天的《全媒体新闻采写与制作实践》课程,向同学们讲述了受众分析、新闻写作、采访技巧等新闻生产的核心内容。
2.3  双语教学是国际化课程的“垫脚石”
部分高校展开双语教学,将外语教学与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例如暨南大学开设的国际新闻课程、西安交通大学的国际传播、北京印刷学院的跨文化传播等课程,均采用纯英文授课方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90%以上的课程用英语授课,开设了英语课程、新闻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与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通识课程三大板块。新闻采访与写作、英语报刊编辑、国际新闻编译、传播学概论、传媒研究方法等专业课均使用英语讲授。学院学生可以选修英语讲授的外交、经贸、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等相关领域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于2011年成为“多语种+”培养模式试点单位,开设“多语种国际新闻特班”,旨在培养既掌握国际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又精通英语+一门其他语种的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目前“多语种+”模式已成为学校的发展战略。
3  我国高校国际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高校国际化教学理念不足。调研的84所院校中,仅有32%的院校有明确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共27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七成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缺少在国际化方面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相比普通院校,传媒类院校的国际化交流无显著特。在调研的高校中,共有7所传媒类院校,
其新闻与传播专业国际化交流水平的平均分仅2.0分,而其它类型的院校平均得分3.0分,传媒类专业院校甚至没有达到国内高校的平均水平。除了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大学有部分国际流活动,其余传媒类院校对新闻传播学的国际化交流活动重视程度欠缺,国际化交流程度甚至远低于平均水平,仅有少量的访学项目以及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项目,在国际化的会议、论坛以及国际化的实习项目方面有大量空白。
参考文献
三国杀反贼怎么玩
[1]钱小龙,汪霞.美国大学课程国际化之路[J].高教发展与评
估,2012(3):102-108.
[2]史安斌.全球·全民·全媒: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的路
径与前景——以新闻传播大变局中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
育与研究为例[J].新闻界,2012(10):10-13.
[3]张可云,项目.中国省会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J].地域
研究与开发,2011,30(4):51-53,60.
[4]李森,潘雯.“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
[J].中国高校科技,2018(6):53-55.
2021·2(上)《科技传播》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