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8 月第 26 卷第 8 期August 2020 Vol.26. No.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1187
【临证验案】
*
围棋有多少交叉点*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0601)-健脾活血 方案胃癌前病变临床循证评价及其疗效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王 阳(199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胃癌前 病变的临床与研究。
娱乐咨询△通讯作者:温艳东(1967-),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 师,从事胃癌前病变的临床与 研究,Tel : ************,E- mail : wen6120@ 126 。
王 阳,王萍,姜艾利,马 唯,徐晴,温艳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北京100091)
摘要:胃痞病是脾胃病科较常见的病证,多由胃肠道本身的病变引起,其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1]。温艳东教授继承
周文泉教授“调整为主、以致中和”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宗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注重气机升降平衡,结合 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病,辨体论治,调理脏腑,灵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胃痞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淘宝最便宜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胃痞病;经验;致中和;温艳东颖儿减肥前后对比照
中图分类号: R28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3250( 2020) 08-1187-03
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 且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 证[2]o 根据胃痞病的临床表现,现代医学中的浅表 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 病,若以胃脘痞闷不舒、早饱、嗳气均可参照胃痞病 进行辨证[2] O 西医常给予助消化、促胃动力 药、抗焦虑抑郁等对症,其特点主要为症状改善 明显、见效快,但大量或长期服用后,部分药物可引 起恶心、头晕、腹泻、心律失常、锥体外系表现等不良 反应,且停药后易复发。
温艳东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 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 医,师承著名中医学家周文泉教授,崇尚中医学整体 观念,将“致中和”思想贯穿于脾胃病预防康复 之中,常将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病相结合,注 重整体调理。临床常以健脾理气、恢复脾胃气机升 降之序为法胃痞病,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医学 的作用和优势,现将温艳东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 疗胃痞病经验总结如下。
1脾胃虚弱、中焦气滞致痞,有虚实寒热之分《黄帝内经》中首次论述了胃痞,有“否”“满” “否满” “痞塞”之称[2]o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 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 脏,入五脏则腹满痞塞。[3]”《伤寒论》中首次将胃痞 作为独立的病证进行论治,并明确提出痞证的临床 表现:“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按之自濡,但气痞 也”⑷。脾胃共位中焦,脾主运化精微,胃主受纳腐 熟水谷,上乘津液,下输糟粕,二者一升一降、一纳一
怎么注册运则气血条畅,自无疾也。正如《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篇》云:“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 月真胀。[3] ”若脾胃升降失司,浊气未降而壅塞于中焦 则见腹胀痞满 。 温艳东认为本病发病之本在于脾胃 虚弱,其基本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司。
《黄帝内经》中有言:“四季脾旺不受邪”“正气 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温艳东 认为脾胃消磨五谷,生化气血,濡养四肢百骸,若脾 气健运,气血化源充足,营卫通畅则肌肉脏腑得
以充 养,正气充沛、腠理紧密则脾胃气机条达而不易为外 邪所侮;反之,若脾胃虚弱,水谷不化,血弱气虚,肌 肉脏腑失于濡养,腠理疏松,抗病力弱,外邪趁虚而 入引发或加重脾胃气血失调而致痞。现代医学研究 表明,脾虚证患者常有肠道微生态失调、蛋白质合成 及更新障碍、脑肠肽水平分泌紊乱及免疫功能减退 等多种病理机制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5],从而引发 胃脘痞闷、纳差、嗳气等胃痞病相关症状。因此温艳 东认为,脾胃虚弱是胃痞病发病的根本所在,应在治 疗中注重健脾药物的应用。同时胃痞病在临证中常 见虚实之别。《景岳全书•痞满》云:“凡有邪有滞 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 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 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 可。[5] ”虚痞者多因脾胃虚而不化或病情缠绵不去 使得中焦无以运化而成;实痞者大多亦因脾虚而血 弱气虚,遂易受情志、饮食、寒热等外邪侵袭而成痞; 另者脾病多易虚多湿,反之胃病则多易实化火。清 代医家柯韵伯曾言:“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即为此 意。而本病临证中无绝对之虚实之分,盛者转实,弱 者转虚,二者往往相互转化,故而临床多见虚实夹杂 之证。
胃痞病常见寒热错杂证。脾为太阴湿土,阴中 之至阴,喜燥而恶湿,其病多易虚,虚易生寒;胃为阳 明燥土之腑,喜润而恶燥,其病多易实,实则生热。 且气郁、痰阻、食积等积于胃脘化为热邪,常致热痞; 外感寒邪、饮食生冷、脾胃虚寒等内外因素常引起寒
>红松软蛋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