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l)有些人学问渊博,但少才识,往往只成为供人查阅的活字典。唐朝李善,学淹古今,精通典故,为《昭明文选》作注,旁征博引,后人叹服。他的工作是有益的,但也有人说他才识不高,缺乏创造,没有起到更大的作用。
  (2)苏轼《贾谊论》说,贾谊才学虽高,但不善于分析把握形势,以致郁郁而死,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苏轼分析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尽管苏轼的意见未必正确,因为导致这场悲剧主要是统治者的错误,但是贾谊未尽其才,却是历史事实。在这点上他不如司马迁。司马迁为了写成《史记》,忍受人间最大的耻辱,终于达到了目的。
  (3)由此可见,一个人有学问未必有才能,进一步说,即使才学有余也可能识见不高。这就需要有自知之明,在实践中针对自己的弱点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弥补不足。
  (4)1781年,赫歇尔认定天王星是行星。其实,在这以前,已有好几位天文学者观察过它了。当时流行着一种陈腐的观念,认为太阳系的范围只到土星为止,土星以外,再没有行星
了。要打破这种观念,需要胆识和勇气。持这种观念的天文学者因循守旧,他们既不敢,也从未想到应该扩大太阳系的领域,因而总是把天王星当作恒星而不加注意。勒莫尼耶甚至观察过它达十二次之多,最后还是让它逃之夭夭。识见不高,可为发一浩叹!“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谁又能断定,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太阳系已经到了尽头呢?
  (1)(2)两段中用来说明下列两个论断的事例分别是
  ①说明“有学问未必有才能”的事例是
  A.苏轼和贾谊的事例
  B.贾谊的事例
可以看电视的软件
  C.贾谊和司马迁的事例
  D.李善的事例
  ②说明“才学有余也可能识见不高”的事例是
  A.李善和贾谊的事例
  B.贾谊的事例
  C.贾谊和司马迁的事例
  D.司马迁的事例
  对文中“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一句最确切的理解是
  A.概括上文指明勒莫尼耶的工作离成功还有很大距离。
  B.借行星发现的过程表明天外有天,宇宙无限的观点。
  C.引出下文感叹我们今天对太阳系的认识尚未到达尽头。
  D.就天王星之事慨叹科学发现需要远见卓识。
2。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
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有哪几项?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巡回检查组
    E.他先画枝节叶片,然后再用淡墨勾画渲染。
    简要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不超过26个字)
3。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地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请说明“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4。闻一多先生说“胜利的道路……有时也实在曲折得可笑”,这“可笑”指的是什么?
    胜利的道路自然是曲折的,不过有时也实在曲折得可笑。下面的寓言正代表着目前一部分人所走的道路。
    村子附近发现了虎,孩子们凭着一股锐气,和虎搏斗了一场,结果遭牺牲了,于是成人们之间便发生了一串分歧的议论……
张学友张家辉什么关系
    议论发展下去是没完的,而且有的离奇到不可想像。当然这里只限于人——善良的人的议论。至于那“为虎作伥”的鬼的想法,就不必去揣测了。但愿世上真没有鬼,然而我真担心,人既是这样的善良,万一有鬼,是多么容易受愚弄啊!
王志文主演电视剧
5。作者以“呜呼,快乐地死去!”呼应题目“快乐的死亡”,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又表现出“死”的动态过程,富有深意。
    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做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6。“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雨中的美”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
    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雨中的美。
7。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剂”,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
    对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的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宋茜机场被怼8.。作者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通观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问题:①为什么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②为什么说“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
    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人在天下看天,天在天上看人,俯瞰着天底下悲欢离合的戏剧表演,包容着大千世界的风云变幻。
9。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向家为什么看中郭碧婷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
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10。作者认为“现代社会中,书香与铜臭不再有严整的界限”,其表现是
    旧时中国所谓书香门第,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清白与高贵。跟书香相对的是铜臭,生意场中,这股味道最浓。似乎书香常伴书生,铜臭不离市侩。书生之中,虽不乏逐臭之夫,生意人里,也有的是仗义之辈。但在一般人意念里,书总是香的,而铜则不免于臭。自然,这是过时的旧观念。而今教育发达,社会以工商为重。工商业社会里,第一流头脑往往是生意中人,商优则仕,已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势,书香与铜臭,不再有严整的界限。玩钱的人也在读书,读书的人也在玩钱,纯粹的书生和纯粹的市侩,已在逐渐减少。从前,读书是书生的专业,现在读书是一种共同的需要,就像衣食住行一样。从前,玩钱的生意人不必读书,现在,生意做得越大,越需要有新知识新见解。从前,宰相须用读书人,现在任何企业组织中,也必须起用读书人,否则,无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商战。越是庞大的现代企业,越是少不了一个“参谋总部”,延揽学有专长的读书人,为它负起参谋作业的任务。
11。第五段“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喊道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巧妙地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思。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在大会上做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
里。
探究解题新思路
  一、梳理解题思路
  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一般原则是:由词语而语句、由形式到内容。
  1.整体理解,辨析语句的含意
    文中的句子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关键语句在句中体现出关键的意思,把握了关键句子的意思,就能很快把握文意。
    分析语句在语段中的结构特点、再分析语句的实际意义。如语句是总起句,要分析这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体会领起的句子,分析句子本身的意义;是总结句,要分析总结的内容是什么,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如2004年全国卷散文《痛哭和珍》: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分析语句的含意,要从语句所在的环境出发。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句出现的段落,一是文章的整体意思。回答这个题目要整体分析文章的思想,联系课文,再分析列举的语句的含意。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表达了对反动派杀刘和珍的愤怒之情。联系列举的具体语句,从“爆发”“灭亡”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沉默”是一种愤怒。《痛哭和珍》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刘和珍被反动派杀的悲哀之情。作者用“沉默”表示一种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她带来深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