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冰雪宴
1985年第一届冰雪节伊始,江南春饭店领衔第一届冰雪菜点技术大赛,揭开冰雪饮食文化的序幕。新颖美观、玲珑精巧,宛若雕琢的艺术品,充分展现冰城名厨精湛的技术。诸多宾客从具有新奇感、神秘感和强烈的地域文化气息的冰雪饮食中,领略与品味着哈尔滨文化的特。
2、冬吃冰点
坐冰桶内打麻将冬吃冰点是黑龙江人特有的偏好,走在街上,会看到头裹棉帽,身穿皮大衣,戴着棉手套,手持冰棍大快朵颐的人们,其神态之悠然,胃口之大,无不令人咋舌。
黑龙江的冬天是寒冷的,但寒冷的自然条件却极大地丰富了这里的冰雪食品,黑龙江的冰雪食品如油而不腻,清爽可口,晶莹剔透,营养丰富,独特的口味中蕴涵着北国冰雪洁白自然、刚劲飘洒的文化特质,是北方冰雪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冰果、冻梨、冻柿
子、冻苹果、冻海棠等,品种很多。
3、冻饺子
春节前,家家都要通宵包很多饺子,放在室外冻起来。冻实的饺子,当当作响,互不粘连,把它们用大面袋装好,随吃随煮,百吃不厌。由于黑龙江家家都有一个室外的天然“大冰箱”,这样一次辛苦,就可免除每日操劳做饭之苦。
大碗宽面组评论张萌付辛博图片4、冻豆腐
豆腐是东北冬季的主要副食品之一,将整板的鲜嫩豆腐,送到户外冻上即可。冻豆腐不同于鲜豆腐,内部呈蜂窝状,口味独特,与肉、鸡或各种蔬菜一起烧制,易于吸收汤的味道和营养,吃起来松软有滋味,如南方的烤夫一样。
5、东北秧歌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
杨幂 李易峰 怀孕秧歌队的服装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众喜爱。
6、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亦称“蹦蹦”,产生并盛行于东北三省(黑、吉、辽),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特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它的唱腔高亢火爆,土乡土,乡音悦耳。
毕滢大学照片曝光二人转真实反映了东北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风俗习惯,长期以来深受东北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在民间中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的影响之深。随着长期以来各地文化交流的增加,二人转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和扩展,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吸取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
、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把其他演唱形式的一些曲牌、民间小唱、近年流行的通俗唱法和电声乐器等都揉进二人转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一门综合曲艺形式,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
7、冰上渔猎
完达山脉延伸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合的地方。这里,丰富的山林、水产资源,滋养着一个只有四千人口,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顽强跋涉,并创造出独具北方渔猎文化特的赫哲族。
赫哲族聚居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八岔、街津口民族乡,饶河县四排民族乡及佳木斯市郊的敖奇村。沿松花江入黑龙江再转向乌苏里江,一路既可领略北国的山水风光,又可尽情探寻和体验赫哲族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8、冰雪建筑
黑龙江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干燥,冬季平均气温零下15℃到零下30℃,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中生存恐怕是其他地区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在长期的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从
竭尽全力开山凿洞抵御严寒到随心所欲利用冰雪资源制作冰灯、雪雕,东北人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征服自然的过程,并随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冰雪建筑文化。
东北的冰雪建筑是起始于地下的。东北的古代民族为了在寒风凛冽的冰天雪地中生存,“常为穴居,以深为贵。”用九节梯子下到洞穴之中,在洞中生一火盆,周围铺着树枝、柴草或皮张来抵御风寒。但由于地下采光和通风条件差,人们开始利用木材和一些毛草,从深地下走到浅地下乃至地面,赫哲族早期居住的“地窖”、 “马架子”就是此类过渡性住所。
9、冬泳
每年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冰雪节期间,都要举办大型冬泳比赛活动,场面既热闹又壮观。而且国内兄弟省市的游泳健儿和外国的游泳爱好者也闻讯赶来,在松花江的冰水中一显身手。他们都佩服哈尔滨冬泳队员的耐力和韧性。
10、冰上集体婚礼
“冰上婚礼”一直由黑龙江哈尔滨青少年宫主办,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冰上婚礼已变成青年人主动、踊跃参与的一种时尚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