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急剧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需要的日益削减,大学生就业难愈来愈成为大家公认的社会实情。而就业环境的严峻,促使在校大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的竞争实力,与此同时,另一种表象“考研热”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考研日趋成为继高考之后的第二种全国性的大考。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约180万余名考生报名考研,比2013年增加了8.7%,再创历史新高。从相关资料来看,近两年考取“211”与“985”院校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占总考取人数的70%左右。这样众多的学生,如此高涨的激情加入到考研大军当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考研作为一项教育投资,可能会带来预期的收益,但是自从研究生市场由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考研的机会成本也无形中增加了。本文将就我国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与就业的现状,从毕业生选择考研的目的和动机入手分析的机会成本,通过选择考研和直接就业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考研是否比就业有优势并且能够带来预期收益。最后本文认为,要想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不仅需要考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理性的对待考研,还需要学校和国家共同努力。台湾演员李烈
1 应届毕业生考研的现状分析
自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与日俱增,考研早已成为热点话题。据统计,2010年我国研究生共
招生47.4万人,报考人数为140.6万,相对于十年前大约增加了100万。2011年,全国有151.1万人加入了考研大军的行列,比2010年增加10.5万人,增幅达7.9%;而在2012年,我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65.6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4.5万人,增长幅度为9.6%,到2013年我国考研人数已经突破180万。《羊城晚报》有媒体报道分析说,如果问10名在北京读大学的学生“理想的学历是什么”,其中就有六个会告诉你是“硕士”,3个说是“博士”,仅仅只有1个对“本科”满意。2010年末才完成的“北京青
人不彪悍年发展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大概只有两成(21.5%)的应届毕业生会选择直接就业,有47.8%的人希望继续考研或攻读博士学位,还有17.2%的应届毕业生希望出国深造。影响如此多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的是有许多原因的:
1.1应届毕业生个人更高的学业追求
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教育和研究人才的,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这样一批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而在高校毕业生中,有一批这样的学生,立志通过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方式,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未来有意向从事科学研究或教育行业的,而自身的性格、学习能力、科研精神和经济能力也是适合研究生学习的。而从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起,财会专业就成为高校竞相开设的的专业,不仅仅是专门的财经类院校,许多综合类、师范类甚至是理工类院校也都开设了这个专业,录取人数也是不断增加,学历层次也是参差不齐,涵盖了成
教、自考、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但是根据相关学者分析和媒体报道:目前我国普通的财会从业人员数量是供给大于需求,整体态势疲软,而专业的高级财会从业人员却是供不应求,这样就促进更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这个平台。
1.2躲避就业压力盲目选择考研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滞后性是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现在整个人才市场的基本情况是供大于求,特别是对于财会类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更是如此。所以许多不是太好的专业的和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到理想工作的几率也是很小的,还有很多的冷门专业很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如通过考研这样一条途径重新做一次选择,报考一个热门的专业或者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学校来完成自己在大学没能实现的理想,从而实现自己的资本升值。另外,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加,相比以前,研究生考试变得相对容易。因此,相当一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虽然不是适合或是真心喜欢考研,但是迫于就业的压力,不得不选择读研,期望读研之后能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因此,在选择专业和学校的过程中,不是自身感兴趣的专业,适合自己的学校而是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容易通过,速水重道
什么样的学校容易考,这种迫于就业压力而没有明确目标选择考研的应届毕业生,不仅是增加了就业成本而且还增加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风险。相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人才市场早已是
怎样做牛排供过于求,竞争也是相当激烈,而多数企业都对工作经验做出硬性的要求和规定,这对于刚刚踏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到合适的工作显得尤其困难。
1.3高校和家长的直接影响
1.3.1高校的影响
高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对未来高校招生的生源质量和数量有直接的影响,另外,高校就业率的好坏也影响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力度,因此,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重视其毕业生就业率。而根据我国一些相关的教育政策,考研人数也算在就业率中,这样,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在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相对弱的情况下,大力提倡考研,有些学校甚至设立“考研基地”,从学生大一入学,就过度宣传就业的严峻性,考研的重要性,甚至在大四时为考研学生开“绿灯”,可以不上课、不实习,对考研学生从选学校、报专业、考研学习方法等进行专门辅导,使学生专心备战考研。在这种考研硝烟弥漫的环境氛围的影响下,原本不想考研的学生也会改变想法。
1.3.2家长的影响
中国高校的学生的读书成本主要是父母承担,因此,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父母的意见直接影响甚至是左右着孩子的选择,考研也不例外。而父母的文化教育背景、思维方式、职业环境以及所处的社会大
环境以及经济承受能力在孩子是否读研的选择上影响很大。一般而言,如果父母有一定的经济承受力,甚至举债,但当他们认定考研的收益更大的情况下。在他们的强烈建议下,孩子一般会选择考研。另外,就我国南北方而言,南方的商业氛围相对浓厚一些,而北方大部分地区,仕途观念更强一些,因此,在对待考研的选择上,北方父母较之男方父母,认为更重要一些,可能这也是高校,比如像北京师范大学,其研究生数量中,山东、河南学生占有很大比例的原因之一。
1.4社会需求的影响
一方面,虽然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理性化,学历不再是唯一重要的标准,能力需求更加突出,但是,当求职者能力相当强的情况下,学历就成为又一重要衡量因素。另一方面,在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高学历人的聚集领域,一些大学毕业生难以进入行政、事业单位的,面对市场需求,必然通过考研这种曲线救国的途径进入行政、事业单位。
2应届毕业生考研的机会成本
研究生教育在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研究生教育中愈演愈热的报考热却在深层次上隐藏着潜在的风险。读研的机会成本问题作为一种研究的视角,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关于考研的机会成本研究几乎都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而社会学的视角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使我们可以进一步以“社会学的想象力”来分析研究生教育投资。本
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考研的经济成本,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考研的就业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等几个方面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考研的机会成本。
2.1经济成本
案例:某生,女,山东人,1990年7月生,于2010年9月考入青岛滨海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4年7月毕业,2013年准备考研或就业。如果工作,选择在青岛,底薪2700元/月,管吃住。如果考研,准备选择青岛的学校,学制三年,按青岛物价局的规定,一般是10000元/年左右的学费,大约1000元/年的住宿费。以此为背景,计算考研和就业的成本与收益。计算说明,为了确保计算的精确度和可衡量性,考虑到心里收益和心理成本的无法量化,因此先假定读研究生的心理收益等于心理成本,在此比较时暂时先不考虑心里收益和成本。
2022年7月18日五行穿衣2.1.1成本
(一)直接费用:包括学费、购书、衣食住行和通讯费等费用,但其中除了即使是不上研究生也需要的发生的吃住、购置衣物等费用。
表1 研究生读研期间费用明细表
注:(1)含假期来回及通常的车费;(2)以手机卡的费用进行估计;(3)包含一些必要的费用;(4)含有培训成本;(5)含资料费等信息成本;(6)含研三工作增加的交通费;(7)含研三工作增加的通讯费;(8)含为工作增加必需品等导致的费用的增加。
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大全(二)机会成本:在上研究生期间由于不能工作而放弃的工资报酬。
假定工作地点选在中东部地区,第一年工资2700元/月(据2013年调查),年终奖3240元(年终奖为年收入的10%),第二年月薪2970月(涨幅为第一年的10%),年终奖3564月,第三年月薪3267月(涨幅为第二年的10%),年终奖为3924元。
表2 放弃的工作报酬(单位:元)
两项成本相加总计:48900+117936=166836(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