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有五个,其中美国占了两个(奥斯卡、金球),剩下三个分别来自欧洲三大电影节
所谓欧洲三大电影节,是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嘎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
这三大电影节中,威尼斯电影节历史最悠久,嘎纳电影节影响力最大,柏林电影节最政治化。它们的最高奖分别叫金狮奖、金棕榈奖、金熊奖。
欧洲三大电影节都有强烈的“排他性”,一部影片只能参加一个电影节,如果“脚踩两只船”那两边都不会给你奖。特别是嘎纳电影节,对只参加它的影片才有好感。不过人家影响力确实大,像《星战前传3》《达·芬奇密码》这样的好莱坞大片都挤破头去那里做宣传。不过这些好莱坞大片都是只参展不参赛,因为即使参赛也不会获奖。众所周知,欧洲三大电影节历来重视艺术电影,排斥商业片。
保护水资源的标语中国电影人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的表现如何呢?
一、威尼斯电影节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际电影节,创建于1932年的威尼斯电影节见证了电影百年的发展历史。比如1950年《罗生门》获得金狮奖,让黑泽明登上了世界电影舞台;1972年,电影节组委会给卓别林大师颁发了“终生金狮奖”……
中国电影人第一次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斩获大奖是在1989年,那一年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获得了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
1991年,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银狮奖。
一年后,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获得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女主角巩俐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巩俐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国际电影节影后。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一部影片同时获得两项大奖,是非常罕见的。张艺谋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1994年,那一年,华语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台湾导演蔡明亮的《爱情万岁》获得金狮奖; 姜文导演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影片本身没有获奖,却造就了华人影坛第一位威尼斯影帝——夏雨。当时夏雨还不满21周岁。
1999年,张艺谋再次凭借《一个都不能少》获得金狮大奖,威尼斯可谓张艺谋的“福地”,
两尊金狮,一尊银狮,巩俐最佳女演员……张艺谋成为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最多的导演之一。这一年,第六代导演张元凭《过年回家》获最佳导演奖,这是华人导演第一次获此殊荣。
2002年,巩俐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田壮壮重拍的经典《小城之春》获得“逆流”竞赛单元圣马可奖。
怎么在淘宝开网店
2005年,华人电影人再次闪光。李安导演的《断背山》感动威尼斯,最终获得金狮奖,台湾影片《小站》获最佳短片奖,关锦鹏的《长恨歌》获欧洲艺术交流奖,李玉的《红颜》获欧洲艺术CICAE奖。
2006年,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擒得金狮,主旋律影片《马背上的法庭》获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值得一提的是,成龙作为颁奖嘉宾颁发最佳新人奖,冯小刚携《夜宴》在电影节上进行了宣传活动。
2007年,威尼斯属于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担任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四部华语片同时参加主竞赛单元,李安的《,戒》获得金狮奖,贾樟柯的《无用》获得最佳短片奖。
2005、2006、2007,连续三年的金狮奖都被华人导演摘得,这在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
二、嘎纳电影节
黄圣依主演的电视剧
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艺术水准最高的电影节,嘎纳电影节可谓“财大气粗”,每年初夏,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导演、演员、制片人、记者、影评人和普通观众云集法国南部这个人口不到1万的小镇,参加世界电影的顶级盛会。对于很多参与电影节的人来说,得奖是次要的,、交流,甚至做买卖才是最重要的。嘎纳电影节上云集了世界各大片商,每年的电影成交额、交易量是其他几大电影节的数倍。
许多国际级的电影大师,包括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今村昌平(《楢山节考》)、史蒂文·索德伯格(《性、谎言和录像带》)、昆汀·塔伦蒂诺(《杀死比尔》)等,都是嘎纳电影节所成就的。翻阅历届金棕榈大奖的获奖影片,不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四百下》、《木屐树》、《铁皮鼓》、《现代启示录》《影子武士》、《德州巴黎》、《钢琴课》、《低俗小说》《黑暗中的舞者》、《钢琴师》、《华氏911》,等等,等等。
华人电影与嘎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1975年,第28届嘎纳电影节上,香港武侠电影大师胡金铨的《侠女》获得嘎纳技术大奖。
转眼间15年过去了,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嘎纳电影节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开启了中国影人在嘎纳电影节上的获奖潮流。
1993年,第46届嘎纳电影节上,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惊艳世界,一举夺得金棕榈大奖,这是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华语电影夺得金棕榈大奖。那届嘎纳电影节上,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还获得了评委会奖(评委会奖是比评审团大奖低一个级别的奖)。关于《霸王别姬》在嘎纳,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当年张国荣仅以一票之差落选最佳男演员,因为一位意大利评委给他投了“最佳女演员”一票。这个说法我个人认为不可信,因为嘎纳电影节的评奖方式与奥斯卡不同,奥斯卡每年有上千名评委投票,甚至许多选票是通过邮寄投递的,而嘎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仅由不到10个人组成,完全不必投票,直接讨论即可。
第二年(1994)年,大导演张艺谋携《活着》冲击金棕榈,片子很好,但他运气不佳,只获得了当年的评审团大奖(嘎纳电影节和另两大电影节不同,没有弄出个“银棕榈”来,所
win7电脑关不了机以评审团大奖就相当于最佳影片的第二名、“银棕榈”)。值得一提的是,《活着》男主角葛优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成为第一位华人嘎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得嘎纳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获最佳导演奖;李安导演的影片《冰风暴》获得最佳编剧奖,但因《冰风暴》的编剧并非华人,影片本身也不是华语影片,因此一般很少提到。
1999年,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获技术大奖。
2000年,华语电影在嘎纳电影节上“全面爆发”: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评审团大奖,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技术大奖,男主角梁朝伟获最佳男演员奖;台湾导演杨德昌凭《一一》获最佳导演奖。
2001年,台湾影片《千嬉曼波》获技术大奖。
2002年,中国影片《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成为嘎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开幕影片。
2004年,张曼玉凭借其在《清洁》中的出表演,获最佳女演员奖,成为华人唯一的嘎纳
影后。同时金摄影机特别关注奖颁给了中国的杨超(《旅程》)。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评委会奖。
刘亦菲老公2006年,王超的《江城夏日》获“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八角亭迷雾真凶是玄梁成2007年,王家卫的《蓝莓之夜》成为嘎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贾樟柯担任短片单元评委会主席。另外,为庆祝嘎纳电影节60周年,5位华语导演应邀拍摄了以电影院为主题的3分钟短片,他们是:王家卫、陈凯歌、张艺谋、蔡明亮、侯孝贤。
三、柏林电影节
三大电影节中,柏林电影节历史最短,现代感最强,奖项设置最接近奥斯卡,但也是一个坚持艺术探索的电影节。
1988年,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获得第3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是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世界A级电影节最高奖,当年的张艺谋可谓电影节上的一匹黑马,《红高粱》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它彻底颠覆了中国观众的电影审美观。《红高粱》和《黄土地》
、《一个和八个》等影片,不但标志着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横空出世,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地道战》时代”结束了。
1989年,吴子牛的《晚钟》获银熊奖。
1990年,谢飞(101中学校友)的《本命年》亦获银熊奖。
1993年,谢飞的《香魂女》和李安的《喜宴》并列获得金熊奖。两部中国影片,一部来自大陆,一部来自台湾,共同分享柏林电影节的最高奖,可谓一段佳话。
1994年,吴子牛的《火狐》获电影节“特别推荐奖”(摄影)。
1995年,李少红的《红粉》获优秀单项奖视觉效果“银熊奖”。
1996年,李安的英语片《理智与情感》获金熊奖;严浩的《太阳有耳》获“国际电影评论协会奖”和最佳导演“银熊奖”。这是华语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唯一的一尊最佳导演奖。
2000年,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这部影片让章子怡走向了世界。
2001年,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亦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2003年,《盲井》获艺术贡献银熊奖,张艺谋的《英雄》获特别创新奖。
2004年,朱文《云的南方》获非竞赛单元的“NETPAC”奖。
2005年,从摄影师转型导演的顾长卫凭《孔雀》获得评委会大奖银熊奖;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获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阿尔弗雷德·鲍尔奖及最佳艺术贡献奖(剧本);鄢雨和李一凡凭借《淹没》获得沃尔夫冈·斯陶特大奖(青年论坛):刘佳茵凭借《牛皮》一片获得卡里加利奖(青年论坛)及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青年论坛)。
2006年,香港影片《伊莎贝拉》(Isabella)获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
2007年第57届柏林电影节上,中国导演王全安作品《图雅的婚事》一举夺得金熊奖,这是大陆电影人时隔14年再次获得电影节最高奖。同时,台湾影片《美》获得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