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柳真主演的电视剧
【学习重难点
1.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评价
3.正确评价岳飞抗金的事迹
【学习过程】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2.措施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内容
具体措施
行政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财政
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军政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2)分散各级机构的权力,使其互相牵制。
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3.问题思考
秦昊曾要求伊能静退赛(1)材料宋朝中书治民,三司理财,枢密主兵,各不相知,而言路之权又特重。这原是因大权都集中于中央,以此防内重之弊的。立法之初,亦可谓具有深意。然而宰相既无大权,而举动有多掣肘,欲图改革,其事就甚难了。
(2)思考据材料指出宋朝限制相权的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的影响。
4.提示
(1)举措:分散相权: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三司掌管财政权,枢密院掌管军权,三者各自独立。强化监察机关对相权的监督。
杨怡黎诺懿(2)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相权受到牵制,无法进行必要的改革,导致北宋政
治衰弱。
地方: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易错提醒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启示
过分集权无法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因此加强中央集权应当适中。
5.影响
(1)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强化了专制集权。
(2)消极:制度束缚过死,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保守疲沓的政治风气。
6.归纳总结对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认识
(1)特点:重文轻武,实行文人治国。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影响:积极:北宋通过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相对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由于冗兵现象的出现,北宋边防空虚,时常遭到辽和西夏的进攻;由于冗官和冗费的出现,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宋辽的和议
(1)背景早在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2)过程签订:后来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内容:维持已有边界,辽
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
判断正误
宋辽以兄弟相称,宋夏以君臣相待,表明宋对夏保持军事优势。×
提示澶渊之盟达成后,宋辽以兄弟相称表明双方势均力敌;宋夏之间因历史传统,夏向宋称臣,但保持独立地位,宋夏之间的战争,宋屡战屡败,说明宋虽有政治优势但无军事优势。
影响: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
深化理解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消极作用:澶渊之盟是在宋辽双方势均力敌,都无力战胜对方,宋朝做了较大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和约。这个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
积极作用: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2.宋夏的和议
(1)背景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
(2)内容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3.财政危机
1原因虽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北宋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2)表现: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4.判断正误
(1)北宋政府给辽、夏岁币岁赐,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北宋的做法是错误的。×
(2)宋代的财政危机根源于冗兵、冗官的出现。×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宋仁宗在位时,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
宗旨:整顿官僚机构。结果: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
2.开始: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3.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军事训练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4.措施
乔任梁手臂去哪里了
内容
具体措施
富国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5.评价
(1)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消除了财政赤字。
(2)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6.问题思考
(1)材料
(2)思考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谈谈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提示: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王安石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深化理解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当时社会问题的主题是加强中央集权所导致的官僚机构的臃肿,而王安石变法只集中在社会经济改革的层面上,即使改革真的可以消除财政赤字、增强军事力量,也会进一步加剧政治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矛盾。
四、南宋的偏安
1.宋金的和战
(1)背景靖康之变: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2)过程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
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3)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2.偏安局面形成
(1)背景: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
(2)政治地位: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3)深化理解正确认识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议
两宋时期的宋辽和议、宋夏和议、宋金和议,对两宋政府来说都是接受屈辱条件以求得苟安,也给宋朝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和议本身是民族间友好和睦的表现,和议之后,双方减少了战争,客观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3.知识图示
张蓝心恋情曝光
【能力提升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应用在北宋、辽、西夏对峙图上填写政权和都城的名称。
提示A.北宋东京;B.辽上京;C.西夏兴庆
1.印证教材观点
感动人生材料宋初措施在防范内部动乱、维护统治稳定方面效果显著。时人描述说: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
应用这段材料印证了教材哪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