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开国最强的⼗⼤名将,每⼀位将军都堪称当时⽆双!
快手极速版怎么回1.徐达
“淮西⼆⼗四将”之⾸,“⼗⼋翼元帅”之⼀“淮兴翼”,“明初六国公”之⼀“魏国公”,“洪武元年三⼤将”之⼀“征虏⼤将军”。先后统军攻占集庆(南京)、河南(洛阳)、⼤都(北京)、奉元(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唯⼀⼀位同时征服过四⼤古都的名将。1353年,朱元璋奉郭⼦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涯。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于是委以重任,代替⾃⼰征战四⽅。徐达在南⽅先后统兵消灭陈友谅和张⼠诚,完成淮西集团在长江中游的称霸。以征虏⼤将军的⾝份统率⼆⼗万明军北伐,洪武元年⼋⽉初⼆纵⾝跃⼊元⼤都齐化门,收复了沦陷400多年之久的燕云⼗六州,灭亡元朝。之后继续率军征战⼭西、陕⽢,在太原全歼王保保元军10万,在沈⼉峪全歼王保保元军15万。徐达这⼀系列征战确⽴了明朝在全中国的统治地位,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次由南向北统⼀,学术界将这⼀战争称为“徐达北伐”。洪武五年,徐达发兵北元,欲永清⼤漠,但轻敌冒进,在岭北败阵于王保保、贺宗哲,伤亡数万⼈,引军撤回雁门关。之后徐达长期在北平驻守,除了夜袭灰⼭外再没有发起⼤规模军事⾏动,直⾄去世,⽽他的“筑关设卫”也保护了明朝两百多年。纵观其⼀⽣,他可能不是明朝最出⾊的军事家,但绝对是功勋最卓著的⼤将军。朱元璋将其称为⼤明的万⾥长城,赞誉:“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出将⼊相,才兼⽂武世⽆双。”
2.常遇春
“⼗⼋翼元帅”之⼀“中翼”,“明初六国公”之⼀“鄂国公”,“洪武元年三⼤将”之⼀“征虏左副将军”。起初为活跃于濠州⼀带的绿林,1355年常遇春去和州刚好遇到率领部队攻打和州的朱元璋,于是就直接投靠了朱元璋,弃盗为良。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戎马⽣涯的最⼤特点,并贯穿于历次重⼤战役,尤其是在1363年的鄱阳湖之战表现最为突出。此战,常遇春箭射张定边,组织⽕攻,泾江⼝截杀陈友谅,最终在鄱阳湖之战论功⾏赏排名第⼀,居功⾄伟。接着⼜征服江西未下州郡,进攻湖⼴迫降陈理,两淮之战中与徐达攻取泰州,作为徐达副将参加平江战役消灭张⼠诚。后来⼜以副将⾝份和徐达⼀道率军北伐,于塔⼉湾与元军相遇后,单骑杀向元军,20余蒙古骑出来迎战,攒刺之却⽆⼀中,常遇春强⾏突⾄元军阵前,⼀⽮殪其前锋,驰⼊元军,⼑锋过处所向披靡,仿若天神,麾下壮⼠从之,勇猛冲杀,在洛⽔之北击溃元军斩获元军五万俘获⽆数。随徐达攻占⼤都后⼜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逼⾛元顺帝,⽕烧上都开平。他是朱元璋⼿下最具⼈格魅⼒的⼀位,他从不接受投降,却从江南打到漠北未遇败绩,他所向披靡⽆所畏惧,世⼈称之为“天下奇男⼦”。洪武⼆年七⽉七⽇,“⼤明征虏左副将军”常遇春⾃开平率师南归,准备⼊陕参与庆阳之战,⾏⾄柳河川暴卒,年仅三⼗九岁。
3.冯胜
“明初六国公”之⼀“宋国公”,“洪武元年三⼤将”之⼀“征虏右副将军”。朱元璋攻打定远时,冯胜和其兄长冯国⽤⼀道归附。冯国⽤去世后,冯胜继掌其兄兵权。冯胜早期地位并不显赫,军功也不甚突出,基本是从攻。但是在1365年徐达攻取淮东的两淮之战中,朱元璋因为⼀些考虑,没有调动麾下所有淮
东籍将领,于是冯胜便在这场战役中被顶了上去。冯胜初战⾼邮就遭⼤败,明太祖⼤怒,将冯胜召回,责罚⼗⼤杖,然后命他步⾏回⾼邮,冯胜既惭愧⼜⽓愤,从此知耻⽽后勇,克⾼邮、取淮安。后来征讨江东的围攻平江战役中,朱元璋继续没有调动麾下所有淮东籍将领,冯胜继续顶上前,并在平江表现突出,功劳仅次徐达、常遇春,升为右都督,并不久以征虏右副将军这个北伐军三号⼈物的⾝份,和徐达、常遇春⼀道北伐,表现突出,朱元璋⼤悦下诏命右副将军冯胜位居常遇春之下,偏将军汤和位居冯胜之下,⽽冯胜在后来攻取陕⽢的表现亦⾮常突出,但因擅⾃返师被加以切责。洪武五年岭北之战,中路主⼒军徐达出师不利,东路李⽂忠得失相当,仅冯胜的西路军全胜⽽归,但当时有⼈说他私藏驼马,因⽽未获赏赐。洪武⼆⼗年⾦⼭之役,冯胜带领傅友德、蓝⽟北上平定辽东,降服纳哈出,但因朱元璋爱将濮英在回师殿后中遇伏被杀,朱元璋⼤怒没收其⼤将军印,移交给蓝⽟发起了捕鱼⼉海之战,来为濮英报仇。冯胜因此后来再没有掌兵,洪武⼆⼗⼋年被猜忌赐死。
私人up主by可乐鸡翅不太甜4.李⽂忠
国家公务员待遇
“明初六国公”之⼀“曹国公”。朱元璋的外甥,夫李贞的⼉⼦。李⽂忠⼗⼆岁时,母亲朱佛⼥就去世了,⽗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1355年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忠,⼗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跟随⾃⼰姓朱。⼗九岁时,李⽂忠以舍⼈的⾝份率领亲军,随军⽀援池州,击败天完军将领赵普胜,骁勇善战为诸将之⾸。⽽⼜因为其亲⽗李贞是朱元璋唯⼀⼀位同辈亲戚,所以朱元璋对李⽂忠⼗分宠爱。李⽂忠后来被派往徽州驻守,徽州的两位镇将邓愈和胡⼤海,
与李⽂忠皆为朱元璋麾下少有的淮东籍将领,三⼈⼜都是泗州⼈,所以邓愈和胡⼤海对其⼜格外帮助。后来邓愈出军江西,胡⼤海战死,李⽂忠也开始了⾃⼰独当⼀⾯的表演。李⽂忠在浙西长期抵御张⼠诚,屡次击溃张⼠诚,并夺取了杭州。洪武⼆年,徐达攻取⼤都后,李⽂忠和汤和、杨璟等⼈作为第⼆梯队北上⽀援,以偏将军的⾝份跟随常遇春出塞,攻下上都,赶⾛元顺帝。洪武三年,李⽂忠奇袭应昌,前后降服四万余⼈,元昭宗北逃,李⽂忠威震漠北。洪武五年,李⽂忠以征虏左副将军率东路军北伐参加岭北战役,不利,宣宁侯曹良⾂,指挥使周显、常荣、张耀战死。洪武⼗七年,李⽂忠因病去世。
荣、张耀战死。洪武⼗七年,李⽂忠因病去世。
5.邓愈
“⼗⼋翼元帅“之⼀“⼴兴翼”,“明初六国公”之⼀“卫国公”。邓愈是盱眙地⽅武装势⼒,保护泗州不受乱军侵害。1355年闻听朱元璋攻下滁州后,率领家乡团练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邓愈、胡⼤海、李⽂忠三⼈都是同时由泗州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的。⽽邓愈的起点是最⾼的,胡⼤海、李⽂忠⼀开始都归邓愈部署。在朱元璋攻略江南的战事中,邓愈的表现相当突出,会诸将攻取集庆,和常遇春⼀道先后攻占⽜渚矶、太平府、溧阳、溧⽔、句容、芜湖。和徐达⼀道先后攻占镇江、丹阳、⾦坛、⼴德。1357年,邓愈因为军功被提升为征南将军,胡⼤海为副将,李⽂忠为监军,攻取旌德、绩溪、休宁,并乘
胜攻占重镇徽州。1361年,邓愈和徐达⼀道率军攻⼊江西,吹响朱元璋反击陈友谅的号⾓。陈友谅丞相胡廷瑞献龙兴路,朱元璋改名洪都府,邓愈率兵镇守洪都。但由于洪都复叛,邓愈部全军覆没,邓愈单骑奔还,后徐达还师收复洪都,朱元璋复命邓愈辅佐⼤都督朱⽂正镇守洪都,协助朱⽂正抵挡陈友谅60万⼤军85⽇。洪武元年,邓愈作为偏师进⾏配合,从湖⼴出发进攻河南。平定中原后,返师平定湖⼴未下州郡。常遇春去世后,邓愈接替征虏左副将军⼀职,和徐达、冯胜⼀道远征⽢肃,取得沈⼉峪会战的胜利,邓愈穷追王保保⾄宁夏,不得⽽还。洪武⼗年,邓愈进攻川藏,深⼊吐蕃腹地,开辟疆⼟数千⾥,返师时疾逝。
黄忠东6.朱⽂正
邓丽君墓
明初名将,朱元璋的亲侄,长兄朱兴隆的⼉⼦。朱元璋刚起兵时,朱兴隆的妻⼦王⽒带着⼉⼦朱⽂正依附朱元璋。朱元璋把朱⽂正当做⾃⼰的⼉⼦抚养,⽽朱⽂正也确实是⼀位天才军事家,凭借⼀系列的战功,被任命为⼤都督,节制诸军事,地位在徐达之上。洪都复叛,邓愈丧师江西,徐达再定江西,朱元璋认为江西作为陈友谅长期经营之地,民⼼皆向陈友谅,所以这次⾮⾻⾁重⾂不可守,于是让朱⽂正领兵前往洪都镇守。1363年4⽉,陈友谅乘朱元璋出兵救援寿县,兵⼒空虚之隙,发兵号称60万,围攻洪都。朱⽂正顽强坚守,抗击陈友谅军,当时,洪都的城墙被攻破多处,守军且战且筑,攻守双⽅踩着⼫体作战,伤亡都很惨重。但朱⽂正发挥卓越的指挥才华,沉着应战,坚守洪都85天,⼤量消耗陈军的有⽣⼒量,为朱元璋进⾏反攻赢得了时间。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守城战役
之⼀,也是中国军事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对元末的格局产⽣了巨⼤的影响。战后,朱⽂正因为对朱元璋封赏不满,⼼⽣⼆⼼,被朱元璋逮捕,软禁于桐城,没多久去世,年仅29岁。
7.汤和
“淮西⼆⼗四将”之⼀,“⼗⼋翼元帅”之⼀“镇江翼”,“明初⼆⼗⼋侯”之⼀“中⼭侯”。汤和是朱元璋幼年玩伴,⼆⼈是在⼀条街上长⼤的。童年的汤和有壮志,在嬉戏玩耍时,喜欢统率童。1352年,汤和带领⼗多个壮⼠参加了濠州郭⼦兴的红⼱军,他因作战勇敢⽽被封为千户之职。汤和给⼉时伙伴朱元璋写信,邀请在皇觉寺出家的和尚朱重⼋参加义军,带他混。朱重⼋于是和周德兴⼀道⼊伍,但朱重⼋作战更加勇猛,很快被提升为镇抚之职,级别反在汤和之上,并改名朱元璋。当时诸将⼤多是朱元璋的同辈,都不肯居于他⼈之下,汤和⽐朱元璋⼤三岁,惟独他认真谨慎地听从指挥,朱元璋为此⾮常⾼兴。1357年,汤和随徐达攻打常州,击溃张⼠诚⼤将吕珍,活捉张⼠诚胞弟张⼠德,此后镇守常州,多次与张军会战,战果不俗。1365年,汤和参加平江战役,为覆灭张⼠诚⽴下⼤功。徐达北伐时,汤和拜征南将军,先后消灭浙东⽅国珍和福建陈友定后作为第⼆梯队北上作战。汤和⼀向不服徐达,⾃认能⼒在徐达之上,这次他决定在朱元璋⾯前露两⼿,于是和杨璟⼀道由河南孤军挺进⼭西,准备在徐达、常遇春由河北出兵之前攻占⼭西,独占功劳,不料在韩店被王保保部将韩礼⼉杀的⼫横遍野,汤和⽆奈撤回河南怀庆府。这⼀⼤败仗也被认为是汤和在明初⽆法受封国公的主要原因。汤和此后在洪武四年征巴蜀和洪武五年岭北战役的战事中均不利。晚年告⽼还乡凤阳,洪武⼆⼗年去世。
活脱脱⼀个⾼配版卢绾。
8.唐胜宗
淮西⼆⼗四将之⼀,明初⼆⼗⼋侯之“延安侯”。唐胜宗在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在⼤⼩战役中,唐胜宗表现的有勇有谋,充分展⽰了他的战争才华。徐达⼤军攻克常州之后,进⽽围困宁国。张⼠诚援军来救,唐胜宗“扼险⼒战,败其援兵”。宁国遂降。征讨陈友谅时,为了打下死守的安庆城,唐胜宗“为陆疑兵,出不意,捣克其⽔寨”。这两场战役,可以说是唐胜宗战争才华最典型的体现,前者反映了其作战勇猛、能打硬仗的⼀⾯,⽽后者则反映了他谋略过⼈、⾮匹夫之勇的⼀⾯。由于他在朱元璋得天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因此他也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洪武三年,他被封为延安侯。⾄此,达到了他⽣平经历的最⿍盛时期。明朝建⽴后,农民起义不绝于世,唐胜宗相继平浙东⼭寇之乱、降元右丞兀⼘台、巡视陕西、镇辽东、平贵州蛮,并且于辽东“在镇七年,威信⼤著”,且被“称名⾂”。在洪武⼆⼗三年,唐胜宗“坐胡惟庸党诛,爵除”。洪武⼆⼗四年冬,朱元璋谴郭英召少祖⼊朝听⽤,少祖不从,朱元璋遂下旨命为唐胜宗刊像⽴庙。
9.陆仲亨
“淮西⼆⼗四将”之⼀,“⼗⼋翼元帅”之⼀“左翼”,“明初⼆⼗⼋侯”之⼀“吉安侯”。⾄正⼗五年,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随军攻取太平府、集庆,⼜跟从徐达攻下诸多郡县。此后,陆仲亨参与了平定陈友谅的gary和宋智孝
战⽃,⼀直到⾄正⼆⼗三年,陈友谅被杀。⾄正⼆⼗四年⼋⽉,随常遇春攻打赣州。⾄正⼆⼗五年元⽉,赣州守将熊天瑞投降,陆仲亨乃任赣州卫指挥使,节制岭南北新归附的诸郡。调兵攻克梅州、会昌、湘乡,平定了所有⼭寨。洪武元年四⽉,率卫军与廖永忠等⼈征讨⼴东。之后⼜多次前往北⽅和西南作战。洪武⼆⼗三年坐胡惟庸案死。陆仲亨少负武畧,从朱元璋以来,在攻克滁州、姑熟、建康、京⼝、常州、宣州、江阴、婺越、三衢、常熟、⾼邮的战⽃中都⽴有功劳,跟从朱元璋攻占南昌、合肥、安丰,在歼灭陈友谅的过程中总是⾝先⼠卒,⽴下汗马功劳。此后⼜屡⽴战功,平定⼴东、湖南,为明朝的建⽴作出了贡献。明朝建⽴后,坐镇成都,平定蛮族叛乱,⼜为明朝统治的巩固作出了贡献。
10.周德兴
“淮西⼆⼗四将”之⼀,“明初⼆⼗⼋侯”之⼀“江夏侯”。明初西南、经略福建的重要⼈物。周德兴和朱元璋是幼时伙伴,朱元璋唤其为兄。后来朱元璋在皇觉寺接到汤和邀请信时,便是去周德兴征询意见,周德兴⼒劝朱元璋去投军,于是⼆⼈⼀起投奔汤和。周德兴随朱元璋起义到建⽴明朝,历经百战,建功⽆数,其中⾄正⼆⼗七年和杨璟、张彬⼀起征讨⼴西,分兵据守险要位置,断绝靖江的增援,为⼴西的平定⽴了⼤功。此后⼜平明夏,功劳甚⾄⼤过主帅汤和,平蜀后,论功⾏赏,朱元璋认为汤和的功劳都是靠周德兴所得,于是奖赏了周德兴,当⾯斥责了汤和。洪武五年元⽉起,讨伐湖南、⼴西少数民族。九⽉,平定婪凤、安⽥诸州蛮,攻克泗城州,功在其他诸将之上。他得到的奖赏
是其他⼤将的⼏倍,任命为署中⽴府,⾏使⼤都督府事的职权。周德兴的功绩已达到⿍盛,⼜倚恃是朱元璋的同乡⼈,所以他的官邸都超出了规格,刑部罗列他的罪状上告,朱元璋不过问。为明朝初期的稳定作出了贡献。此外,洪武⼗⼋年在楚地练兵、兴⽔利,在楚地⼀年增官租四千三百⽯,使楚⼈都歌颂他。洪武⼆⼗年,在福建练兵、筑城,使得明朝初期福建防御倭寇的措施都准备完毕。洪武⼆⼗五年,其⼉⼦周骥在宫中和宫⼥,周德兴受株连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