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P28宋太祖像;P29北宋形势图;P31宋代科举考试图)
1.北宋建立
960年,赵匡胤(后周大将)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2.宋朝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中原和南方。(方针:先南后北)
3.与赵匡胤有关的典故: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②频繁调动军队。③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④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中央上:
①采用分化事权方法,削弱相权。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权力。
(3)地方上:
①文官出任地方长官。②设通判(行政权、监督权),分知州权力。③设置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5.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6.宋朝实行的政策:
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武将专权弊端重现。
(2)重文表现:重用文官、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
影响:促进北宋社会文化素养提高,造就宋朝文教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轻武表现:武将受牵制,打仗按照朝廷“阵图”布阵,社会地位低等。
(4)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①扭转五代十国尚武风气,抑制武将专权,有利于政权稳定和社会。
②出现冗员、冗官过多的问题。
7.北宋政治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契丹族(生活方式:游牧)
(1)兴起:隋唐时期;9世纪末学会农耕;10世纪初统一部落。
(2)建立政权:10世纪初(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定都上京。
(3)发展: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2.党项族(生活方式:游牧;原属羌族一支)
(1)建立政权:11世纪初(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定都兴庆府。
(2)发展:创制文字,效仿唐宋制度,发展生产。
3.辽与北宋的战与和
(1)辽太宗时期: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五代十国时期),冲突。
(2)宋太祖晚期:友好
(3)宋太宗时期:北宋战败多。转为防御。
(4)宋真宗时期:宰相:寇准。
战争:澶州之战。(北宋胜)
议和:签订澶渊之盟①内容:辽军撤兵,宋给辽岁币,互称兄弟之国。
②评价:总体讲,使得辽宋间保持和平,促进双方经济和民族交流交往。
对辽来说,结束战争,获得岁币,得以发展本国经济。
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和约,以岁币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负担。
4.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战争:西夏获胜多,连年战争使人民处于苦难中;北宋战败多,损失惨重。
议和:签订宋夏和约内容:元昊向北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
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宋与辽、西夏交界处开设的贸易场所叫做:榷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金的建立
霍尊的父是谁1.女真族崛起:过游牧生活。
2.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他就是金太祖,定都上京。
二、金灭辽、北宋
1.金灭辽:1125年。(金与北宋联盟攻辽)
2.金灭北宋: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只想妥协,靖康之耻)
三、南宋偏安
1.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定都临安(现在的杭州)。
2.南宋抗金
邓丽欣不雅照(1)抗金英雄:岳飞,统领岳家军获得郾城大捷。
(2)南宋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3)宋金战争结果:宋金议和。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为分界线。
(4)金迁都:由上京迁到燕京(北京)
(5)南宋统治的特点:满足现状,偏安东南。
top亲李孝利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王一博肖战承认恋情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生产发达;
2.棉织业:南宋时,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3.制瓷业:(1)全国五大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一个人消失的过程(2)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4.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
2.宋朝商业出现的变化、特点:商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草市。
2.海外贸易:(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外贸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
3.纸币:(1)产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会子”。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影响:有利于商业发展。
二、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1.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2.三国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开始经济重心南移)
3.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渐赶上北方,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
了基础。
4.唐朝中后期,江南经济加速发展,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5.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三、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社会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
2.经济因素: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3.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政治因素:唐末以来,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背景:蒙古族的兴起,铁木真统一蒙古族各部
2.蒙古政权建立: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3.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后,建立军政生产相结合制度,创造蒙古文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西夏灭亡:1227年,蒙古灭西夏。
2.金灭亡:蒙与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持续了40多年。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背景: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3.统一: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4.元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1.元朝疆域特点:元朝的疆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2.元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3.范围: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二、元朝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设中书省(行政),下设六部;设枢密院(军事);设御史台(监察职能)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设行中书省)
(1)“腹里”直属中书省:山东、山西、河北;
(2)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3)行省制度的作用:①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采取的方式:因地制宜
2.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机构设置的意义: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
3.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
机构设置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4.:四等人制。第一等级蒙古人;第二等级目人;第三等级汉人;第四等级南人。
消极影响: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是元朝灭亡原因之一。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繁华的都市
1.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是大相国寺
(二)瓦子
王力宏二哥1、性质:宋朝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也叫做瓦肆、瓦舍。
2、组成:由摊位和勾栏组成。
3、瓦子里面专供表演的圈子叫做勾栏。
4、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结果。(瓦子产生的原因)
5、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二、宋元时期的文化(杂剧——宋词——元曲)
(一)宋词
1、定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叫做长短句,在唐朝出现,是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格式:叫做词牌,如《满江红》、《念奴娇》、《蝶恋花》
3、主要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4、代表词人:
(二)元曲
1、内容:散曲、杂剧和南戏
2、最优秀戏剧家及作品:关汉卿《窦娥冤》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