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城市建设探讨
[内容摘要]:北宋东京城的建设不是短期的有规划的建设,而是在相当长的
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本文首先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结合开封的地理状况以及当时社会经济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阐述了东京开封作为北宋都城的天然优势,并对北宋以前开封前期建设略作讨论。其后对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的形态功能以及城市建设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总结归纳,其中涉及到城市总体建设、宫城官署的分布、城市园林建设和绿地规划以及商业区的发展等方面,意欲表达开封城市建设的众多杰出的方面以资今日之学习。
关键词:地理条件城市规划三重城墙官署宫城园林建设绿地
商业区
正文部分:
1.北宋东京作为都城的地理条件
我国历史悠久,王朝更替,彼此消长,统一王朝之外,或有割据政权林立,
张韶涵母女或有附庸国家并存。各国都有自己的都城,或新建,或因袭,有的甚至还不只一
处,然而各朝各代选择都城所在地及其建设,均为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对于一
个城市而言,其如何成为一个王朝的都城,又如何因之而发展,是城市体系建设
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邦设都,皆冯险阻,山川者天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依山川以为固。”
---郑樵:《通志》卷41,《都邑略一》。
“天下四冲八达之地也,非如函秦天府百二之固,洛宅九州之中,表里山河,形胜足恃。”
《乐全集》卷23《论京师军储事》、洪迈《容斋随笔》卷1《地险》
国都的选择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者,大也,国都,国之大者,焉能不谨慎从事。历代的王朝或政权都期望以其都城为基础统治或控制其所据有的地区或整个的国土,更期望其都城不为外力所攻陷或摧毁,使其国运能够长治久安,亿万斯年。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只有利用地理的优势和人为的努力,也就是注意地利和人和。古人说过“王公设险,以守其国”1[1],试看古都长安:西
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在选都问题上,有大臣娄敬进言:“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
之众可具也。”2[2]秦地乃四塞之地,早在战国时期苏秦就曾提出这样的看法,加之东有黄河天险,且四周皆有险峻之地,当为冷兵器时代都城要地;再看古都洛阳,洛阳地处伊洛盆地,北依邙山面对龙门,东有虎牢之险,西接函谷要隘,地处九州腹地,河山拱戴,形势甲天下,亦是都城理想之地。
然开封之地,地处辽阔的华北平原,无险可依,何以成为古代七朝都城?古人有云:“大梁四方所凑,天下之枢,可以临制四海。”3[3]开封居中原要地,是天下有名的天下之冲,四通八达之郊。它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部边缘,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汇集于此,当为天下水道之中心,;且北据燕赵,南通江淮,西峙嵩岳,东接青齐,天下之资均齐聚于此,亦可谓陆运中心要地。同时它又有辽阔的腹地,人物繁阜,且有丰富的物资和充足的兵源,地势坦荡利于驰骋。东向可以镇压齐鲁,沿淮可以控引江淮,制服江南。
北宋之时,唐古都长安由于安史之乱的破坏,人丁稀少,经济萧条,经济力量在唐末就已经难以支撑庞大的中央政府机构,与此同时,江淮之地由于相对,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力量勃然而起,导致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唐时长安就已经依靠漕粮支援京师。
“关中寓内西、偏天下,劳于转输”4[4]
“长安、洛阳虽云故都,然地险而隘,去东夏辽远,故汉之吴楚七国、唐之山东河北往往强悖,良亦远而难制也。加其转潜非便,仰给四方,常苦牵费”5[5]
所以在此形势之下,长安难以继续为都,故太祖弃之。洛阳虽处长安之东,但仍有与上述差不多的不利之处,也不宜建都。同时相对于汉唐,因为西北匈奴相对势小,东北契丹民族的强盛,燕云十六州难以收复,国防重心和政治重心已然转移,西北之地已经不适合建都。相比于长安洛阳,开封不仅水运方便,漕运范冰冰走光
发达,且地处中原,有前文述说之种种优势,所以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定都开封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乃是必然选择。
2.北宋之前开封城的建设
开封历史悠久,春秋战国之时已建设城市,然其与北宋年代相距已久,与北宋东京城的建设关系已经不大,北宋东京城的建设当从隋朝开始。
公元589年,隋平定南方陈朝,中国南北归于一统,随着南北经济发展,贸易往来频繁,加之隋大业年间修凿了南北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主干道,极大促进了南北贸易的发展。而通济渠沟通京师与江淮漕粮重地,更是主干道的主干,不仅江淮之资,抑且岭南、黔中、蜀汉的粮米布帛均由此河输送。又汴城紧靠此水,故交通区位日益显要,经济也因之迅速发展。至唐武德四年(521年),平王世充于开封置汴州总管府,管辖汴、洧、陈、杞四州之地,开封已经成为重要的水陆交通都市。安史之乱后,由于开封是舟车辐辏人庶浩繁的河南重镇,并且关系到都城长安的粮食供给,故各地诸侯
均对之虎视眈眈,欲拿下以为进军长安的基地,所以唐建中二年(781年),宣武军节度使李勉扩建汴州城加固城防,而且迁治所于此同时修建节度使衙署城墙,以之作为汴宋方镇军政指挥中心,自此开封开始作为一个军事重镇登上舞台。
开封作为政治中心登上历史舞台当于后梁皇帝朱温建都于此。作为乱世中一个短暂的王朝,虽然后梁对于开封城市的建设仅限于当初节度使的衙署,但是它适应形势需要定都开封使得政治重心东移是值得赞赏的。朱温虽是武将出身,但深谙开封之重要,开始采取轻徭薄赋政策,而且没有修建宫殿(仅仅将原衙署改名),意欲休养生息以图久治,可惜后来他和他儿子暴虐横行,导致众叛亲离,不久即被后唐所灭。此后,除了后唐,五代中的各王朝都在这里定都,开封城也不断得到修整发展。
值得一书的是北周的第二位皇帝柴容。周世宗柴荣具文韬武略,在位期间,一方面采取积极的军事行动,统一全国;另一方面,努力改革,使国势日盛。为迎接统一局面的到来,周世宗十分重视京城建设,要建成一个像样的帝都。为此,经全面规划,扩大城池,拓宽道路,疏通排水,种树掘井。尤其是打破中国城市旧有的坊市分离制度,开始允许临街开店。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这个重要转折
上,开封是走在最前列的。正由于这一点,宋代的东京才有可能成为面街而肆的敞开型商业城市。
3.北宋时期东京的发展概况张敏老公
中世纪的开封,在世界史上独步于天下,其人口逾百万,举世无双,其皇城巍峨,傲视于世,其运河之顺便,绝无仅有。北宋东京的繁荣,不是任何词语所能形容的,商旅贾客,络绎不绝,文人骚客,尽展文墨,兼之各国使臣竞相朝贡,西欧学者、犹太人,游历此处者不可计数。东京之名随之远播万里,汉文化影响范围亦随之扩大。然本人仅讲述东京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特,无意于文化精华的研究,故不能加以描述。然仅仅就是城市规划建设一个方面,也是让我们极度赞叹的。
1)三垣重围宋京城雷霆扫毒徐子珊被轮
云菲菲歌曲
图注:看北宋东京地图,图中蓝部分为唐朝建中二年(781年)永平节度使李勉兼汴州刺史所
重筑的汴州城,周回20里。图中浅黄部分为宋神宗年间在原柴容期间所筑周回48里的城墙
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城墙,周回50里。
东京的三重城垣初步形成于后周世宗柴容时期,当时,开封仅有唐李勉所筑里城与皇城二重城墙形制,因为运河沿线经济发展,商业区已经沿着运河发展到里城之外,且城市内部出现用地紧张,同时由于北部契丹民族强大,开封无险可守,为了保护开封城百姓的安全,也为了更加有效的抵御外族入侵,周世宗采取冬修春耕的策略不用大费人力修筑了外城,给开封城的繁盛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重城垣的修筑,是我国各朝都城形制的又一次变迁。
北宋东京由三道城墙所环围,最外一道为外城,或称国城、罗城,因修筑最晚,又叫新城。外城原周长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重新扩建,展筑后的外城为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据现古勘测,外城一直与现今开封城现存的明清城墙基本平行。外城共有十二个城门,南面三门(中为南薰门,东为宣化门,西为安上门),东面二门(南为朝阳
门,北为含辉门),西面三门(中为开远门,南为顺天门,北为金耀门),北面四门(中为通天门,东为景阳门,次东为永泰门,西为安顺门),其中南薰门、朝阳门、顺天门、永泰门为外城正门(以上名称为北宋政府命名颁布)。按现古探测,东墙长七千六百六十米,西墙长七千五百九十米,南墙长六千九百九十米,北墙长六千九百四十米,是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长方形状。外城四周是护城壕,名为“护龙河”,城壕宽50步,深一丈五尺。
上海杉德卡东京城的第二道城墙是里城,又名阙城,因早于外城,故又称旧城,宋代在后周里城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增筑修缮。里城周围二十里155步。据现古探测,里城东西城墙与今东西墙相重叠,位于一条直线,里城南墙位于今城大南门以北300左右的东西一线,里城北墙位于龙亭大殿北500米的东西一线,比今天北墙向南收缩约700米。里城外有护城河,经五丈河与外城城壕相通。
东京最里面的城墙为宫城,又称皇城大、内,宫城周回5里,原与外城和里城一样,都是土筑,宋真宗年间改为砖砌,宫城四角建有角楼,中高入云,达数十丈,两边依次减低,与城角溶固一体。
三道城垣,重重环围,两水绕城,层层防护,真可谓高城深池,固若金汤,将古代城市的防御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2)宫殿、中央官署的规划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中心所在,而都市文明的中心则是由不同的文化传统所造就的。中世纪的欧洲政治上四分五裂,但是基督神权统一了城市的精神,他们的城市中的教堂广场就是城市的中心,而在古老的中国则是一直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力量统治四维八方,那就是政治集权的最高形态――皇权。在开封城这样一个维系四海威慑八方的帝都中心,飞扬华丽而又凝重庄严的皇家宫殿,似乎向芸芸众生昭示着封建帝王君临天下的无限威严。
宫城分为两大部分,南部为外城,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北部为内城,又称禁中,是皇帝起居之所。在宫城高大的城墙里面,阁台层层林立,殿宇比比对峙。宫城内大小殿堂楼阁共近百座,主要由大庆殿、文德殿、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