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体系建构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 年-1368 年)
一、重大史实
1、北宋的建立 960 年,后周将领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 东野圭吾电影史称北宋。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2、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
(1)目的:改变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2)措施:
●强化中央集权:
①行政:派文官出任知州,设通判制约,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④监察:设立路级机构,对各州进行监控。地方逐渐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
●分散相权,强化皇权:
①二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为正副宰相,掌行政;枢密院专掌军政。
②三司: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③三衙:三衙统领禁军,枢密院掌调兵权,相互制约。
●崇文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抬高文官地位。
(3)特点:
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②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③崇文抑武,加强监督。④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4)影响:
积极影响: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两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杂,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财政困难。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宋辽战争 宋真宗时,1004 年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是为“澶渊之盟”。双方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
以“钱财换和平”给北宋带来了屈辱,加重了财政负担,但是双方减少了战争,客观上有 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宋夏战争 北宋又与西夏多次战争后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1044),内容包括: 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2)财政危机
①冗兵:招募流民入军,导致军队数量庞大,军费开支巨大。
②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
③冗费:军费,官员俸禄,“岁币”,政府开支巨大。
4、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行政效率低下、边防压力、财政危机)。
马增慧②“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③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定,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2)目的:富国强兵
(3)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
(4)内容:
领域 | 措施 | 内容 | 日本排行榜作用 |
富国 | 青苗法 |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 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 限制了对农民的剥削,增加 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痞幼视频3分25是什么内容
募役法 | 纳钱代役百度 刘冬 |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 |
农田水利法 |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 |
均输法 |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 远” | 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 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 |
方田均税法 |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 僚、地主也不例外 |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 |
市易法 | 在东京设市易务 |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 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
强兵 |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 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 |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 |||
取士 | 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 |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 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 |
批判“恩荫”制度,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 | |||
(5)评价:
进步性:①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②促进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③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局限性:①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5、南宋的偏安
(1)建立政权:1127 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位为宋高宗。
(2)抗金斗争: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抗金。
(3)绍兴和议:1141 年,南宋与金订立,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称为“岁贡”
(4)偏安江南: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5)南宋灭亡:1276 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6、契丹的兴起和辽朝(916-1125)
(1)建立:916 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1125 年,辽被金所灭。
(2)统治政策:设置南、北面官,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3)战争:辽占领燕云十六州;北宋统一后,两次北伐均告惨败。
(4)和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给辽“岁币”。
(5)
四时捺钵: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
家政治中心。其目的是进行军事训练,笼络归属民族酋长。
对峙: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通使频繁,贸易活跃。7、西夏的建立(1038-1227)
(1)建立:1038 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1227 年被蒙古灭亡。
(2)统治政策:其制度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即为“番汉官制”(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3)夏宋关系:战争后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赐”。
(4)夏金关系:北宋灭亡之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