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献身 苏有朋非“泾渭分明”人格的赵光义———关于宋太宗作为及其历史影响的探究■范致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的功过、历史地位及其影响的评论和探究,不应建构在以“忠奸贤愚”为标尺的儒家伦理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而应在掌握客观事实和合理猜想中解构其历史作为的来源、目的、正当性和局限性等。所有人不止是宋太宗,人格都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存在两面性。从作为微观个体的宋太宗自身两面性的人格出发,结合宏观的社会环境和长时段的历史进程,才能客观地探究宋太宗赵光义的历史作为及其影响。
关键词:宋太宗 非“泾渭分明”人格 微观个体 长时段
10世纪末中原政权赵宋统治已经巩固,五代十国时期分裂倾向消失于历史长河。已经建立基本统一政权的宋朝出现与传统王朝继位制度相悖离的“兄终弟及”现象,赵光义继承兄长的位置成为最高皇帝。宋王朝的大政方针和中国历史走向也因此出现转变。宋太宗的人格究竟如何,宋王朝在对待归顺者和功臣的手段是否出现巨大变化,其外交手段是否存在巨大失误,其人格取向及好恶如何使宋朝彻底走上“重文抑武”的道路,对军事和文化产生什么影响。我们不能将所有历史走向的变化都归咎于宋太宗自身的人格,但人格在其接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中确实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产生历史影响。
一、继位风波端午的祝福语
赵光义是宋宣祖赵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光义早年经历很少见于史书,而其兄赵匡胤则在后周担任都点检等要职。赵光义在宋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建树并不大,军中的威信远不如其兄。征讨李重进之后,赵光义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进占太原之后,赵光义又被改封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后来赵光义被调至开封为府尹,十二年间培植大量亲信,并与赵普等官员结好。
开宝九年(976年)农历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
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
因为宋太祖的死过于突然,赵光义又是
离现场最近的人,其继位的合法性遭到
质疑。没有资料直接证明赵光义的嫌
疑,但如果宋太祖有传位其弟的想法,
必然会主动在各方面为其弟制造合法
性,而这一切合法性的证明却是出现在
即位后。赵光义并非是淡泊名利之人,
太祖在位时即开始培植自己的亲信。
太祖曾有迁都洛阳的想法,作为亲王在
政治上往往避之不及,而赵光义拼死进
谏,对政治事务即有热情。
二、宋代安抚手段的变化
宋太宗即位后对于权力机构的重
组我们对此不能横加指责,因为他的作
为属于权力交接过程的常态。宋太宗
任命其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
封齐王,侄赵德昭为节度使和郡王,赵
德芳也封为节度使。宋太祖和赵廷美
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三个
女儿为国公主。宋太祖的旧部都加官
晋爵,他们的儿孙也因此获得官位。而
一些宋太祖在世时曾加以处罚或想要
处罚的人,赵光义都予以赦免。不过,
世博会主题曲
赵光义注重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亲信,慢
慢替换宋太祖朝的大臣。此外,赵光义
还罢黜了一批元老宿将,将他们调到京
师附近做官,便于控制。但官修《宋史》
中记载的皇子和旧臣最后很难得到善
终,可见宋太宗在处理问题上手段要狠
于宋太祖,缺少某种“契约精神”,认为
那只是权宜的妥协方案。
宋太宗喜好给对手施加压力,心里
对于被征服者缺少平等意识,只是将弱
者横加压迫。太宗敏感的性格和雄勃
的野心,使得他不愿意作出任何失误的金星和方俊
决定。宋太宗趁攻破北汉之际后打算
收复燕云十六州,仓促之下与契丹作
战,自己负伤而归。至道二年(公元996
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
大军包围灵武城,宋军与其作战接连败
北。宋太宗在外交和军事上的处理并不
高明,运筹帷幄的能力恐不及太祖。也
许对待相对弱小的割据政权时尚可凭实
力达到目的,对于强大的游牧骑兵只能
照片制作视频无能为力,宋朝军事上的劣势凸显。
宋太宗对于各方势力而采取的强硬
手段进一步完成中原王朝的局部统一,
权力交接过程的平稳运行促使宋朝即便
政局有变却能完成统一。割据政权在宋
太宗的强大压力下瓦解,五代十国的局
面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宋太宗的多疑性
格侧面上促使王朝分权制衡政策的实
施,进一步削弱地方实力,根除分裂割
据的隐患。宋太宗自身军事才能不足,
对周边民族的强硬手段招来“报复”,直
接造成契丹与宋的关系紧张和西夏王
国的独立,地缘政治严重恶化。
三、宋朝社会特征的形成
君主个人喜好不是王朝历史走向
的决定因素,但在封建社会中君主作为
国家权力中枢,其意志深刻影响政策的
实施。君主癖好顺应时代潮流往往开
创兴盛局面,错误的选择也会给历史发
展造成阻力,也不排除这种偶然因素直
接使历史走向反面。宋太宗的人格决
定其施政方针体现的意志,要说太祖结
束五代十国的时代特征,则太宗全面塑
造宋朝的时代特征。
宋代皇帝多数勤于政事,不杀劝谏
之士。太宗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
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
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
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
官政治。宋代科举制录取的士人在官
僚队伍中才真正占据主导,世家大族的
实力彻底消弭,文官政治的确立彻底解
决唐末藩镇割据问题,“重文抑武”局面
形成。但这侧面上导致宋朝不热衷于
军事扩张,国防建设遭到忽视。
宋太宗开始实行“将从中御”的政
策,授予出征将帅应对谋略、攻守计划,
或授以阵图以指挥前线将帅作战。但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太宗朝
开除员工
“将从中御”政策施行效果并不尽理想。
宋太宗并非没有进行征服战争的野心,
但主客观环境促使太宗只得从现实出
发,实行战略防御。但太宗贸然开战酿
(下转第55页)
《长江丛刊》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