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共2课时)
一、课前解析
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分别是《从军行》《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它们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这首诗是边塞诗中的佳作,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本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与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的写法,从而体会古诗的意蕴之美。
《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的陆游,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概。这首诗以遗民视角来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使得本诗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本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喜欲狂”的表现和原因,从而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仞、岳、摩”等5个生字,读准多字音“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胆怯【课时目标】
1.认识“仞、岳、摩”等5个生字,会读“仞、岳、蓟”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过程】
一、导语切入,引入新课
教师导入: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不仅仅是一种家国情怀,更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9课《古诗三首》,就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诗人心系国家命运的情怀。现在,让我们一起朗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那份至诚的赤子之心吧!
二、读三首古诗,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语。(背景音乐)
(1)我会认
仞岳(rèn yuè) 蓟(jì)北 涕(tì)泪 衣裳(chānɡ) 襄(xiānɡ)阳
指名读,教师正音
(2)我会写
仞、岳、摩、遗、巫
教师提问:认真读一读,注意勾画的红圈字,谁来说一说,怎样能记住这些字。
预设1:仞是单人旁+刃,岳是丘+山,摩字是麻+手
预设2:遗,遗(yí)民
预设3:巫,巫峡、巫婆。
2.再次朗读古诗。
教师引导: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相信同学们古诗也会读得更流利、更通顺了吧!这次读的时候,请你结合标题和文中注释,想一想这三首古诗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背景音乐)
预设:内容上都与战争有关,诗人抒发的都是至诚的爱国情怀,这份情怀有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有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也有忽闻平叛捷报的狂喜之情。
教师引导:既然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在战争中抒发诗人的爱国情怀,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先走进王昌龄的《从军行》,一起来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吧!
三、解读《从军行》诗题,介绍作者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标题中加“歌”“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如《长歌行》《十五从军行》《秦妇吟》等。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就是参军。《从军行》,共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本诗属于第四首。关于作者,你们有了解的吗?
教师板书:(从军行 王昌龄 唐代)
全班交流。异界攻略
教师引导:请你自己读一读课件上关于王昌龄的介绍,看看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背景音乐)
预设1:我对王昌龄的人生经历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他的一生多在贬谪中度过,命运比较悲惨,最后还被人暗杀了。我很同情他的不幸遭遇。
预设2:王昌龄在诗歌方面成就很高,他最擅长写七绝,被人称为“七绝圣手”,好厉害!还得知,他喜欢写边塞诗,是他诗歌作品中最有名的。
教师板书:(七绝圣手)
教师小结:这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诗人不幸文章幸”呀!一个人(诗人)当他面临着国仇家恨的时候,当他的心中充满着巨大痛苦的时候,他的才华书写出的诗句往往就充满着崇高的感情,往往就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而更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从而产生恒久的艺术感染力。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先结合注释来疏通《从军行》的大致意思,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来进一步理解这首诗,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初步感受王昌龄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教师板书:(时代背景 个人经历)
四、朗读《从军行》,疏通诗意
1.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疏通诗意。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古诗,请你结合课下注释,试着说一说,这首诗大致的意思。(背景音乐)
时间5分钟。学生自学3分钟,小组里交流2分钟。怎样评课
李倩身高全班交流。
2.学习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教师提问:谁来试着说一说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预设2: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这些景物都是边塞特有的风光,是戍边将士们生活和战斗的地方。
预设3:从“暗”体现了战士们心情的沉重和紧张,给人一种压迫感。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边塞的风光特点,更道出了边境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压抑的心情。
预设4:从“望”体会到战士十分思念家乡的亲人,却不能回家,所以遥望家乡。战士们渴望建功立业, 期望早日退敌还乡,这“望”里包含了将士们的多少乡愁、责任与艰辛,还有他们的期待。
预设5:整体上来说,这两句诗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受。
教师板书:(青海 长云 雪山 苍凉 悲壮)
教师引导: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前两句的画面,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加入进去,你的理解会变得更加丰富。
预设: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教师小结:很好!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教师板书:(典型环境 )
3.学习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教师提问: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试着结合注释,展开自己的想象,说一说诗句中作者又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1: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预设2: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艰苦的特点;百战,则写出时间之长,战斗之频繁,道出了战争的艰辛;穿金甲,写出了战士边塞生活的艰苦;终不还,写出了战士誓死卫国、打败敌人的决心,体现了他们浓浓的爱国之情。
适合情侣半夜看的电影预设3:除了写边塞风光,还写出了战争的艰辛、环境的艰苦、战士的决心等。
教师点拨:请你读出戍边将士的气势和豪情。
预设:语调高昂,语速加快。
教师小结:是呀!正如同学们所读出的。金甲尽管磨穿,戍边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壮哉!
教师板书:(黄沙 金甲 环境艰苦 战争艰辛 战士坚定)
五、领悟诗意,深化主旨
教师提问:在疏通诗意、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结合资料想一想:诗人写这首诗究
竟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
预设1:(资料一的观点是豪言说)全诗的主旨在最后两句,理解为:诗人以戍边将士的口吻发声,代他们立下的豪言壮语。尽管边塞黄沙遍地,环境恶劣,将士又历经百战,铁甲磨穿。但只要楼兰不破,未获全胜,就发誓永不回还。所以说,本诗表现的是戍边将士马革裹尸、誓死报国的豪迈气概和忠勇精神。
预设2:(资料二、三的观点是苦语说)本诗是诗人代戍边战士诉说在恶劣的环境下,频繁的战斗中内心所产生的怨言苦语。尽管战士黄沙百战、铁甲磨穿,也尽管他们思念亲人、渴望还乡,然后只要楼兰不破,战士们终将还乡渺茫、希望成空。因此说,本诗突出表现的是战士极度厌战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我们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想一想:王昌龄早年投身边塞,并写了大量的边塞诗。入仕后,再无出塞赴边的行径。唐代文人,多有赴边的经历,目的在于杀敌报国、扫净边尘,也为立功疆场,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那么王昌龄借助这首古诗,到底想抒发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预设:尽管塞外边境乌云密布、雪山暗淡,也尽管将士黄沙百战、铁甲磨穿,以及远离家乡、时间漫长,但是这些忠勇的将士们灭敌信心毫不丧失、报国之志不曾消磨。恰恰相反,他们的决心和意志在大漠风沙以及血雨腥风的洗礼中更加坚定和刚强。
教师小结:通过讨论,我们赞成豪言说——悲中有壮志。本诗表现的是戍边将士马革裹尸、誓死报国的豪迈气概和忠勇精神。
教师板书:(豪迈气概 忠勇精神)
教师引导:现在请你带上你的理解,带着你的情感,试着背诵一下吧!
六、课下作业
【教学板书】
王昌龄 唐代 七绝圣手 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从军行 前两句:青海、长云、雪山 典型环境 苍凉、悲壮 豪迈气概
忠勇精神
后两句:黄沙、金甲 环境艰苦、战争艰辛、战士坚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多字音“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孤独以及马革裹尸、誓与大唐共存亡的坚强决心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也感受到了诗人王昌龄那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看看诗中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爱国之情。
二、详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解读诗题,简介诗人
教师提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共计2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本诗选的是其二。将晓:快要天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所以,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谁来说一说?诸葛梓岐老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