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2021第06期 / 总第412期
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全媒体、浅阅读、新闻同质化等等特征深刻影响
了地方传统媒体。地方传统媒体在渠道上不占优势,在“速度”和“独特性”上力不从心,如何实现舆论引导?这是每一个地方媒体的必答命题。被誉为“报纸的灵魂”的新闻评论,又如何助力地方媒体实现突围?《泉州晚报》的本地评论,积极在回应百姓关切和地方“家长里短”中做好主流表达,对这些现实问题做了有益尝试。
一、当代传媒的嬗变敞开了本地评论的作为空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长足进步,传媒领域在经历着迅速而激烈的嬗变。全媒体、浅阅读、新闻同质化等等成为当代媒体传播中几个较为显著的特征。特征一,近年来,移动媒体、社交媒体等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重要平台,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评论员,人人拿着麦克风,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元。特征二,读者更习惯于浅
阅读,一篇文章往往看不到两分钟就迅速“划过”。特征三,由于信息的迅速和透明,新闻同质化比较明显。
如此情形下,以传播主流价值为己任的地方党报,如何实现舆论引导?在纷繁舆论场中,以权威性和思想性见长的党报评论,又如何突围,发出主流强音,发挥举旗定向、引导舆论、凝心聚力的作用?
现实情况是,作为地方媒体,评论的写作力量一般比较薄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即使是地方媒体的评论版,也是以全国性的热点新闻事件为由头进行评论。放在过去,这无可厚非。但时移世易,现在全国性的热点新闻事件一发生,就非常迅速地在互联网上、社交媒体上形成刷屏,读者们往往几乎无时差地了解到事件的进展动态。与此同时,各种自媒体评论也迅速触达读者,这就使得地方媒体十分被动,节奏总是滞后,这种情况下如何赢得读者?
明星整容前后照片《泉州晚报》的评论版,在回应百姓关切和“家长里短”中做好主流表达,对这些新问题作出了个性化的尝
女士香水品牌在百姓关切和“家长里短”中做好主流表达
——以《泉州晚报》评论为例
陈一彬
国家重大战略后,相关城市聚焦聚力创新驱动发展、保护母亲河等方面,主动对接上级媒体,精准选题、精心采写、精细推送,外宣报道亮点纷呈。
三是上下协同要有大合力。外宣工作是党委领导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外宣部门必须发挥好牵头抓总、协调各方、形成合力的作用。对地市级外宣部门而言,要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社会舆论舆情收集研判机制、典型线索选题调研收纳机制、沟通对接上级媒体机制,实现常态化高效化长效化。要用好用足
所属主流媒体的专业队伍和渠道优势,挖掘好各级各部门的亮点,发挥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更贴近基层的基础优势,把分散的资源聚拢起来,把基层宣传力量组织起来,切实形成有力有效的大外宣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基层外宣部门要胸怀“两个大局”,站位要高,落点要实,
在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中,推动外宣工作新起来、强起来。
(作者单位:新乡日报社)
编辑:齐小宇
经验分享
培养方式怎么填
2021第06期 / 总第412期
上海经济适用房申请
79
试。《泉州晚报》原先每周有两个评论版面,2015年后,每周增加到三个评论版面,同时,大幅增加了本地评论的比重,基本上每个评论版面,都有一到两篇以本地新闻事件为由头的评论文章做主打。一方面,跟进的是本地发生的热点,这些评论往往成为“独家评论”,不再存在滞后问题,更不存在新闻同质化问题。另一方面,本地评论从区域内众的身边事入手,直面本地现实的情境和症结,也不存在只打“高射炮”、空谈大道理的问题,而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有机衔接本区域内的个性问题,更有机衔接区域内有关部门的具体工作。
二、做好本地评论的四个着力点
(一)直面本地民生议题,增强党媒公信力
要做好本地评论,就不能再隔靴搔痒,而要把本地百姓关切的问题,把本地民生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评论文章的议题,对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用评论做好“发声”。直面本地政府部门服务理念与工作方式的系统性变革,敦促本地政府职能部门摆正权力和服务的关系,敦促
有关部门在工作程序上不断做“减法”,在为民服务上努力做“加法”,在提升工作质量上始终做“乘法”。
教育问题无疑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二孩潮带来学龄儿童大量增加,学位紧张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泉州晚报》推出评论《正视入学难背后的社会难题》。对中小学校园周边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本地评论《栽培剪伐须勤力》,敦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治。对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本地评论《校园周边整治 重在持之以恒》,倡议正视校园周边乱象的顽固性和反复性,要避免“整治一阵风,春风吹又生”。对暑期看护难问题,推出评论《公益暑托班  文明新景观》。对中小学周边的小区托管班乱象,推出评论《驱赶托管不如规范管理》。
住房是大多数中国家庭最大的消费支出,往往也牵动着普通家庭最敏感的神经,《泉州晚报》及时跟进本地住房政策动态,配发了《让百姓买期房时更安心》等评论文章。例如,2020年起,泉州本地有房企推行“交房即交证”的做法,同时,相关部门还为购房者现场办理了水电、燃气、广电网络开户,做到“交房即开户”。我们发表本地评论文章《交房即交证,安心方安居》,点赞这一便民举措,既是一项值得称道的社会诚信工程,更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这种舆论引导,敦促了更多房企跟进这一措施,受到广泛欢迎。
(二)在百姓大小事中露脸,增强读者黏性
《泉州晚报》拓展本地评论,积极在百姓大小事中露脸。本地的热点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是一定会跟
紧的,会和社会新闻部、时政新闻部“协同作战”,用评论做好舆论引导。报社还会带上发现的眼睛,在细碎的市民小事中,积极探索本地评论的写作素材。本地评论不单单是在百姓关切上敢言、能言,还在百姓“家长里短”中陪伴、温情,这么坚持下来,增强了读者的黏性和信任度,也增强了本地纸媒的美誉度和公信力。
例如,对于坊间的一些凡人善举、好人好事,报社推出评论《萤烛微光,亦有其亮》点赞凡人善举最暖常人心。对每年夏天商家免费奉茶,推出评论《公益是文明的“常青藤”》指出公益“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本地评论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农村把“神事”的钱节省下来,报社推出评论《破立并举  方见文明》,村镇发出抵制天价彩礼的倡议书,报社跟进评论《破解天价彩礼需标本兼治》。
针对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沦为室内文娱场所,推出评论《莫让社区养老中心成摆设》。司法局发布行政执法规定,推出评论《让行政执法更阳光》敦促“每一个行政执法部门,每一位行政执法人员,都应习惯于在‘镜头’下执法”。对市区停车难问题,推出评论《盘活资源  纾解停车难题》。市区共享单车停放无序、道路受阻,推出评论《道路“堵点”莫成文明“痛点”》中写道:小单车,大文明。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城市文明显微镜。我们在共享触手可及的便利时,更应学会共享“利他即利己”的文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才是“共享经济”的真谛所在。
2020年4月10日,泉州市区笋江大桥一女子因儿子一直打游戏不写作业,一气之下,跑去跳江,被市
民救上岸后送往医院。《泉州晚报》推出评论《沟通有道方能亲密无间》劝说管教孩子要讲方法讲策略,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晋江龙湖镇衙口海滩,一名12岁男孩不慎被退潮的海浪卷走,危急时刻,正在沙滩游玩的蔡良兴、施国庆立即骑马下海救人。孩子幸被救起,可参与救援的马儿却不治而亡,推出评论《读懂“骑马救人”背后的人文关怀》。本地报道了一对在烈日下坚守的环卫工夫妻,同步推出评论《日头很烈 你们很赞》。
(三)用百姓的语言发声,积极拓展双向互动
宋茜孟佳
评论应该具有百姓情怀,切忌自说自话。泉州晚报社的评论部骨干中,有本地作协秘书长,有本地著名诗人,有崭露头角的文艺评论家,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
经验分享
80
2021第06期 / 总第412期
虽然颇有耕耘,但如果写出的评论文章,堆砌理论知识,“学院”风格浓厚,文字艰涩文风生硬,读者也一样不爱看。本地评论,要在贴近众上下功夫,新闻由头要贴近百姓生活,评论语言要让众喜闻乐见,这样的本地评论百姓才会愿读、爱读、悦读。
贴近众,就要少喊些口号。一些评论乍一看又是名人名言又是诗词典故,排比对仗大有魏晋南北朝骈文之风,但真正读进去,其实还是片汤儿话,场面固然热闹,但是阅读者寥寥。评论要用朴实语言讲述朴实道理,善于给问题画像、理清因果逻辑、剖析成败得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才能赢得读者。
贴近众,不妨多摆些事实。2021年1月《泉州市中心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施行,规定所有驾乘人员须戴头盔。本地评论《安全才是最大的民生》通篇就用事实说话:回顾历年本地人所熟知的重大电动车交通事故,罗列全市合标电动车保有量,盘点泉州交通与民生需求相呼应的演变史,有力地说明了以法立威的重要性。
贴近众,鼓励评论员到众中去,与众打成一片。毋庸讳言,有些评论员喜欢“坐而论道”,这就
容易脱离众。要打捞最真实深刻的问题根源,就要鼓励评论员们像记者一样“跑采访”。尤其是一些涉及公共民生的选题,一定要让评论员到众中多问多交流,至少要打几个采访电话,这样写出的本地评论,才能体现微观的个体心声,也具有更宏观的全局思考。
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有效增加了读者与评论员的互动。很多读者愿意打电话到评论部,聊自己遇到的事情,谈阅读文章的感想。这无意中也丰富了评论版《市井杂谈》和《刺桐茶座》两个栏目的话题,实际上,我们干脆把这两个栏目都腾出一定的空间给读者,让读者各抒己见。这些做法,在本地市民读者中形成了一批评论版的铁杆粉丝。
(四)站在百姓的视角说事,站在专业的视角讲理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并不是说不要专业,而是说要站在百姓的视角说事,人民的立场就是我们写本地评论的立场。当然,评论一定要有思维深度,要有专业视角,审视和解析深层次的问题,这是传统媒体的强项,也是主流媒体应有的担当。
站在百姓的视角说事。例如,泉州市区主干道上作业的喷雾车,如果恰好遇到红灯,喷雾作业也不会停止,这给行人和电动车骑行人带来不小的烦恼。然而为何
这样呢?站在部门的角度看,他们理由很充分——喷雾车的电机不能频繁关掉,否则容易导致电机烧坏或喷雾压力不够。本地评论《环卫作业不妨多听市民声音》从百姓的视角来看,硬件设备并非不能改进,城市管理应尽量减少扰民的现象,“把好事办好”。最终,相关部门通知厂家,将喷雾器的开关
改到驾驶室,等候红绿灯时关闭。
站在专业的视角讲理。例如,泉州市区公园添置了公共饮水机,但个别市民把公共饮水机当成了自家的水龙头,大桶小桶把水装回家。本地评论怎么说?抨击小市民贪便宜、没有公德心固然没错,但说实话,公共饮水机本就是为了便民,没有必要舞动道德的大棒。所以,本地评论并不纠缠于愤怒和抨击,而更多地将笔触放在这一小事背后,公共精神、规则意识的缺失,进而延伸至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探讨。我们的本地评论是《面对蹭水,反思应当多于愤怒》,反思了“公地悲剧”,文章更有深度也更能让读者接受。
三、流水不争,争的是滔滔不绝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当代传媒的嬗变固然敞开了本地评论的作为空间,然而,真正要做好本地评论,要让本地评论赢得读者,形成口碑,进而形成一铁杆粉丝,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一种坚持。一两篇评论固然可以写得很好写得文采斐然,但是长期每周几个版面,每个版面拿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篇幅发表本地评论,显然要比一两篇出彩的评论要难得多。正所谓“流水不争,争的是滔滔不绝”。由于长期关注本地发生的大小事情,长期在百姓的大小事中露脸,坚持以民生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本地评论文章的议题,《泉州晚报》的本地评论真正做出了口碑。
《泉州晚报》评论版主创的两个专栏《今晚谭》与《清风时评》,分别获得中国晚报优秀专栏一、二
等奖。《今晚谭》专栏更获评福建省十大名专栏,是当届评选全省地市级纸媒中排名第一的专栏,获得省级扶持资金20万元;《清风时评》专栏则有数十篇稿件获中央纪委机关报、杂志、、官微刊载,并被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旗下媒体平台转发,相应的专栏文章,单篇全网最高阅读量高达600万+。此外,评论版《温陵茶座》也有比较大的影响。9年来,《温陵茶座》组织了
蔡依淋
500
多期,与众多热心读者探讨了500多个热门话题。
(作者单位:泉州晚报社)
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