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学堂乐歌产生于清末明初。在戊戌变法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人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留学日本的人士组织了音乐社团进行音乐演出。
2. 举例说明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及其音乐特点?
答:内容:为实现富国强兵,如沈心工的《黄河》,《中国男儿》等。反封建宣传妇女解放,如《缠足苦》。
凿壁偷光的故事 对少年儿童进行一般教育,如《体操--兵操》。
写景抒情,如《送别》。
特点: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旋律多采用欧美,特别是日本曲调,如《中国男儿》:也有中国曲调,如《祖国歌》:还有自己创作的歌曲,如沈心工的《黄河》。
3. 概述沈心工和李叔同在乐歌编写上的异同?
轮胎品牌排行榜前十名答:相同点:沈心工和李叔同都是音乐教育家,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乐歌的填写都有像但的水平,都留学日本均独创作多声部音乐。
不同点:以钢琴伴奏的沈心工的歌词浅显易懂,李叔通的歌词生动秀美。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 梅兰芳:是京剧梅派的创始人,著名的京剧艺术家。对旦角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创立了“花衫”。《天女散花》《抗金兵》等。
2. 周信芳:是京剧老生行当的艺术家。发扬梅派精神,形成刚健铿锵的《宋教仁》《四进士》等。
3. 程砚秋:是京剧旦行当的艺术家。创立了“程派”对唱腔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 郑觐文:幼年爱好音乐,擅长江南丝竹,后从师学习琵琶、古琴。他最初当过小学音乐教师,后又应聘任上海私立仓圣明智大学古乐教师,授古典音乐。大同乐会成立后,他担任乐务主任。并探索、改进古乐器的制造方法。郑觐文致力于挖掘整理编辑古典乐曲,沟通中西乐理,又致力于中国音乐史的写作,其大著《中国音乐史》。
5. 大同乐会:是我国当时规模较大,历史较长,以习研我国民乐为主的业余音乐社团。
第三章---第六章
名词解释
1. 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2年创建于北京,是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之一。
2. 国乐改进社:创建于北京,是新型的音乐社团。由刘天华发起。
3. 王光祈: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音乐学家。研究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研究中国音乐,西方音乐,中西方音乐的比较。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4.《海韵》:徐志摩词,赵元任曲。作于1927年,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是赵元任歌曲作品中篇幅最大的一首。
5. 黎锦晖:自幼酷爱民间音乐,并在中学学习西洋音乐理论和许多学堂乐歌。他的儿童歌舞音乐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与民族精神。其中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等。
简答
1. 概述萧友梅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及其他专业音乐领域的成就与贡献?
答:1920年他回国之后参加创建了我国早期的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等。
1927年他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创建了上海国立音乐元。为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他请来了一批较高音乐造诣的中外音乐家聘为音专教师。
在教学管理方面它采用两欧教育体制。同时又结合了中国的实际。萧友梅作的一切使音专成为当时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他本人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
2. 谈论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及其合唱作品的音乐特点?
答:赵元任的重要艺术歌曲创作大多写于20年代的"五四"时期。主要有:《小诗》、《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的上述艺术歌曲的音乐一般都具有旋律优美、形象生动、感情充沛的抒情性。他是移民拽过的立场进行音乐创作。旋律多是五声性,和声也是照顾其旋律的五声性。他还借鉴西洋创作的方法。在歌曲创作中他注意词与曲的结合。
3. 概述我国20世纪20年代声乐创作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答:主要类型是以宣传革命思想的歌曲为主,代表作品:《工农兵联合起来》《国民革命歌》《农会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歌》《五一劳动节》《八月桂花遍地开》《工人
不花钱又好玩的手游嫖娼判几年纪律八项注意》等。
4. 刘天华改进国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创作方面:音调与曲式结构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吸收西洋现代音乐方面借鉴提琴的揉弦,换把,颤弓,泛音,跳弓用于二胡,在音调上也吸收西洋音乐的一些因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