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PIECES REVIEW
中国十大品牌奶粉1980年创刊
研究生创新园地
⊙徐嘉忻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银川 750021]
摘 要: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史上里程碑式的诗人,历代评论者以沉郁顿挫为其主要诗风。《旅夜书怀》是一首中国人寿激活卡激活
表白文案结构严整的五言律诗,韵调流转之余,融雄浑壮阔的境界与沉郁悲慨的心境于一体,通篇神气兼备,景象描写壮观、
绚丽,实为杜诗壮阔沉郁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杜甫 《旅夜书怀》 壮阔沉郁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宋茜家境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学界普遍认为,本诗成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间,偶有争议。a是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眷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五律即为途中所作。
这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为唐代律诗的名篇佳作。从题目着手,“旅夜”二字点明诗作的事件和时间,描写顺流东下中的旅途风景;“书怀”二字意在抒发内心意绪,感慨人生漂泊。诗题结构明晰、严谨,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景情浑然一体,同时音韵顿挫和谐,体式格律严谨而流转自然,受到历代诗人的推崇。
首联描写的是舟中夜景,从近视角描写出发,表达出诗人内心情感的细微变化。小舟离岸,轻缓漂于江中,深夜的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春夜小舟逐波,细草于舟中视野慢慢远去,寓目辄书,眼前不过残灯一点,一叶孤舟被无尽的黑夜吞噬,高竖的桅杆立于舟中。此二句通过倒装手法使句式富于变化,运用炼字技巧以加大字句的内涵容量。“草”“风”“岸”“樯”“夜”“舟”等名词排列,成为作者传达内心情
感的媒介;“细”“微”“危”“独”等形容词,尤以一“独”字,凸显开篇情感,作者漂泊无依的心境一览无余。首联起诗于安静夜晚的氛围,动荡着一份诗人孤独的情感。
颔联临景远眺,笔端物象由近景转为远景,收发自如。首颔相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代陆机《文赋》),由近及远,娓娓道来,视角的迅速转化没有显露一丝生硬的痕迹,反而与句中的景物相得益彰。诗人于舟中尽眼望去,看到的是平野垂星和月涌江流,视角广阔,几莫能测。此联“开襟旷远”,“星垂”以示原野开阔平坦,“月涌”以写大江浩荡奔流。《四溟诗话》(明谢榛)评价:“句法森严,‘涌’字尤奇。”清代郭濬也说:“‘星垂’二语壮远,意实凄冷。”颔联动静结合,垂星与平野静谧相携,明月和大江汩汩涌动,“垂”“涌”“流”等动词借星月细腻的辉映,写出了黑夜中阔大无垠的平野和涌动不息的江流。景如是,情亦然。《唐诗直解》(清叶羲昂)评之“写景妙,传情亦妙”,全句以细腻衬阔大,彰显出深沉厚重、雄浑阔大的境界与情怀。《杜诗解》(清金圣叹)认为,“看他眼中但见星垂、月涌,不见平野、大江;心头但为平野、大江,不为星垂、月涌。千锤百炼,成此奇句,使人读之,咄咄乎怪事矣!”眼见星垂月涌,心存平野、大江,景情俱妙,笔端生花传神。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前人诗有言,“大江日夜流”(南朝谢玄晖)、“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与杜诗颔联对比之下,黄生曰:“太白……句法与此略同。然彼止说得江山,此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自是四事也。”实是“星垂”句笔法更高之处。乾隆皇帝也评论了此句,在《唐宋诗醇》提及“若此孤舟夜泊,著语乃极雄杰,当由真力弥满耳。李白‘山随平野’一联,语意暗合,不
清远景点分上下,亦见大家才力天然相似”。此二诗视域寥廓,气势开阔,境界高远,端的是壮阔有力。《诗薮》(明胡应麟)言及,“‘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太白语壮也”,但“星垂”句“骨力过之”。杜甫将以静衬动和空间流动感的写作手法并用于夜景描绘之中,以旷远反衬他漂泊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境遇。阔大中的沉寂,亦是动荡中的静谧,以星、月入眼反衬夜的幽深,更能抒发作者暗中寻光的孤独之情。萧涤非先生是近代杜甫诗研究的大家,他认为杜诗的特征是“一大二真”,“大”“真”皆有二义,“大”
一曰景观大,二曰胸怀大;“真”一曰情真,二曰景真。萧先生的评价对于《旅夜书怀》可谓淋漓尽致。当代韩成武先8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