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自由 歌词从《同舟忠告》看晋商企业的腐朽
按语:《同舟忠告》的作者李宏龄是蔚泰厚北京分号掌柜,他在号期间,看到蔚泰厚以及其他票商同行已经行将腐朽,痛心疾首,开始好言相劝,最后大声疾呼,但是却无法挽回局面。晋商就像一个中心空洞的大树,随着外界风雨飘摇,慢慢垮倒。
知念侑李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组织开辟的时候可能筚路蓝缕,极其艰辛,也极富生命力。等到兴盛的时候,懈怠和堕落往往随之而来,也就慢慢的走向死亡。政权如是,家族如是,企业如是。清朝末期,晋商票号似乎达到了顶峰,从李宏龄《同舟忠告》上看,晋商票号的腐朽气息已经慢慢的侵蚀着他们的生命力,死亡已经向他们走来。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从李宏龄的信中大概可以看出票号中出现的几种危机:
1、墨守成规,危机意识不强
清末“庚子之变”后,晋商票号从经营业绩上看,似乎是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原因是在这场事变中,晋商显示出其卓越的信用,令相与放心。他们对于逃亡王室的援助也博得了慈禧太后及各官员的好感。
但是,表面繁荣的背后也蕴含着危机。李宏龄身为京号掌柜,处在全国政治中心,感受深刻。他说“此时市面,与前十年情形已大不相同,更无论数十年之前。从前安坐,高抬身价,自有人来仰攀。此时若不自为张罗,竟致无人过问。今昔之不同如此,若不及早变通,恐利权暗失,再起力争更不易矣”
这当然不是李宏龄危言耸听,当时出现了几大变化:第一,184311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英商丽如银行捷足先登,稍后英、法、德、日、俄、美、比等国金融势力纷纷涉足上海。外国银行在中国站稳脚跟后,慢慢变成了晋商票号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第二,清政府开始组织银行——大清银行,大清银行的出现,将占山西票号重要地位的官饷汇兑业务直接抢走。尤其在发生倒账时,外国银行利用其优势的国际地位,政府银行利用其政府地位追缴欠款,而晋商票号则无所依托。无形中,外国银行和政府银行有了优先受偿权,积压了晋商票号追缴欠款的可能性。第三,电报的出现,催生了电汇业务,此前票号专足半月能到达的会票,电报半日即到,积压了票号占用客户资金的时间,影响了资金的流动性。其他如火车、轮船的出现,对晋商票号业务都有很大的冲击。
晋商票号总号处在山西腹地,交通闭塞,消息不通,完全依据各分号号信的汇报。对外界的变化没有那么敏感。多年的成功经验,也让晋商的总号掌柜们对于当下的危机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依然按照原来的节奏指挥着庞大的票号组织。孙子·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晋商总号像一个没有情报系统的指挥官在指挥战斗,其失败已经是当然之事。
二、瞻徇情面,用人不当
《同舟忠告》一共引用了70封信,有28封是关于用人问题的。从这些信件中可以看出李宏龄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他不但对于京号用人提出自己的意见,更对其他分号的用人提出强烈的意见。实际上,他在总号的用人中已经看到了晋商的败局。
他在给总号的信中,以下属兼朋友的身份,屡次提出自己“留意人才、培养人才、挑选人才、鼓励人才”的用人方略。对于总号掌柜瞻徇情面痛心疾首“在兄以为,德行厚道,特恐误了号事,更对不起东家。是兄之德性,反为不美矣!况号事一坏,众人衣食、家口无以瞻仰,则兄非特有伤德性,而且毫无厚道矣”
虽然李宏龄在信中说总号掌柜“德性厚道”,这大概是给总号面子,他们在任用私人上,已经让李宏龄非常愤懑了。李宏龄记载郭某多次违反号规,李宏龄也向总号提意见,“辛丑老号复派郭到津,而郭愈无忌惮。有连号人语老总曰:公任郭所为,不顾己招牌,宁不顾连号招牌乎?老总惧,乃派范秀峰前往接班,令郭专收疲事。郭以忧卒,而当时疲账,至今尚欠巨万。”从这里看,总号任用私人已经到了不顾脸面的地步了。
总号用人失察其一,瞻徇情面更要命。“每见人位于此地不宜者,另挪一处亦见不能相宜;此码头不要,又调至彼码头,似此顾惜情面,将来人才何出?若无人才,生意岂能得手。”
尽管李宏龄多次向总号提出意见,但是他的意见总是被漠视。以至于他不得不违反行规,上书东家。“以弟近日所见,各连号情形大非历代东君手创规制本意,领事者瞻徇情面,往往各码头号事未能尽知;即有所知,亦未能穷究细问,既问矣又未能实行办理,因此日复一日,终恐难以振作,若不即早挽救,恐为时再久,东君虽有所知,挽救亦无及矣。
令人遗憾的是,李宏龄一次次的努力,都被总号和东家的漠然化为泡影。李宏龄就像在一座正在下沉的大船中,不断的大声疾呼,但是一船人都沉浸在美梦里,没有人听得见。晋商的衰败似乎成了必然。匮怎么读
三、号规不振
前文所述总号用人时明知郭某屡犯号规,仍加以重用,本身已经是破坏规矩在前。《同舟忠告》中又多次提到毛兰亭。毛兰亭原是百川通的伙计,因为百川通不重用,准备跳槽,李宏龄听说以后,建议总部将其收归己用。后毛兰亭在常德分号做事,传出嗜好的传言。为此,李宏龄多次给总部建议,要求查实毛兰亭是否吸食,但是总部一直置之不理。
1升等于多少毫升另有某号有私借银两现象,李宏龄领衔举报,总号也一直不置可否。为此仅《同舟忠告》一书中就有两封信催促总号处理,但是总号仍是置之不理。
由此可见,《同舟忠告》中有十几封信提到整顿号规,应该不是李宏龄节外生枝,蔚泰厚的号规不振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了。他在信中也提出了自己对赏罚的观点:窃维从古兴衰之判在乎用人,人才之兴全凭鼓舞。若赏罚之际不能允洽,则贤能无由奋起,而不肖者反得寅缘而进,成败所关,岂浅鲜哉!
开始李宏龄还是非常客气,“从前各码头号中有不守规矩等事,经孔老台函陈,往往未蒙批
淋浴花洒十大品牌答见诸施行,此固宽大之量,不加苛责,原所以冀其悔改,收效将来也。惟人心以习惯为安,彼此以效尤为乐,诚恐为日既久,流弊滋生,迨至不可挽回,悔不及矣。”到了后来,李宏龄的言辞就比较激烈了,“弟岂不知所陈各节,皆得罚于人,必非兄台所乐闻。但号事为重,忠言逆耳。若兄台不肯虚心采纳,恐所闻者皆顺耳恭维之词,而号事不可问矣。弟实有所见,又不忍坐视,是以明知不能讨好取悦于兄,试思与弟何益?而必琐琐言之,无非为号事耳!”
但是,这并非蔚泰厚一家的情形,李宏龄在另一封信中提到“弟此番到汉(汉口),留心体察,同行各家号规颇欠,竟有嫖赌并行者。”这说明在晋商商号中,原来严格的号规似乎已经荡然无存了。严格的号规本是晋商兴起的根本,清朝末年竟至如此,大概如八旗子弟一样,从掌柜到伙计都慢慢腐朽下去了。
古训: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晋商衰败的外因非常复杂,甚至其本身的生存环境已经被破坏。但是其内部原因也不能不重视。尤其是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现在生存环境虽不十分理想,但较清末到建国这一段时间的环境而言,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防止内部的腐朽,增加竞争力,就应该成为当下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