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尼尔要求解约援缅之战决策失误
“为大局与本身计,不得不牺牲忍受”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印、加、荷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共同宣言,后称《联合国宣言》。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的身份出现在战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华盛顿又发表声明,宣布蒋介石为26国联军在中国战区的统帅。而此时的蒋介石却没有心情体会这份荣光,因为他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战略物资。就在元旦这天,蒋介石在遥祭国父孙中山、拜访老友戴季陶后,本想在下午到黄山游览休假,突然接到英国人在缅甸又扣留支援中国的新到物资的消息,不禁愤激无已,大骂英国人狡猾已到了不可以言喻的地步。情急之下,他让身边精通英文的宋美龄草拟抗议书,并发电知照美国表示事态的严重性,一直折腾到深夜也没结束。
肖战在哪个卫视跨年2021 1941年,对蒋介石来讲真可谓要熬出点眉目了,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苦撑多年的中国抗日战争终于可以和强大的美国并肩作战了,而1941年底到1942年1月,国民党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取得的胜利,无疑为蒋介石争足了脸面,也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援,获得更有利的国际地位,提供了盼望已久的机会。但蒋介石期望已久的军火援助进展得却不够顺利,虽然英美口头上甜言蜜语,罗斯福对宋子文特别表示,“欢迎中国为四强之一”,英美赞誉蒋介石为“亚洲空前的盖世人杰”,但一落实到行动上就大打折扣。英国人在缅甸扣押支援中国的物资已经多次,而中国向美国提出的10亿美金的贷款一直还没有批复。在蒋介石看来,这仅仅是美国10天的军费,美国人还提出了每月分拨的办法,简直是“视我如乞丐、贱种”,“其对华轻辱心理表现之不可掩也”。因此,难怪当时蒋介石听到英美的赞誉“但有惭惶而已。”
小说主角叫陆鸣 1942年1月下旬,日军向英属殖民地缅甸开始了进攻,英国军队节节败退。情急之下,美国提出中国出兵缅甸。对蒋介石看来,远征缅甸既可以维持中国便捷的海外物资输入通道,又可以名正言顺地争取美英的大量援助,可谓机会难得。为获得英美的物质援助,中国就不得不在入缅作战中对英美让步妥协。起初蒋就指示,中国军队入缅后,“即归英方指挥。”而1942年2月,美国贷华5亿美金在国会上下议院一致通过,美国人给中国的抗战送
郑州西餐店来的一份期待已久的大礼。随着日军在缅甸的推进, 3月初,情急之中的蒋介石亲自到缅甸考察了一番,结果对“英军对于前方防守职务不能严令死守”的状态感到非常不满。3月8日,缅甸南部重镇仰光轻陷敌手。同时,英军在东南亚战场也全面溃败。3月10日,蒋介石在决定缅甸作战方针的同时,委派美国将军史迪威为“入缅华军指挥官”。当时连史迪威也感到意外和庆幸,他在日记中写道:“中国人接受了我的地位,这近乎奇迹。”但英国人并不买账,不但“对于缅甸作战指挥权不肯推让于美员”,而且“态度骄矜自私,而毫不准备,专以退避是谋,令人嫌恶,不快极矣。”但蒋介石则“为大局与本身计,不得不牺牲忍受。”
“在作战方针为人转移,不能自立”
3月底,远征军与日军激战于同古,却没有获胜。更令蒋介石气愤和意外的是,史迪威以中国远征军的军师长不听其命令,而怄气回重庆请求辞职。蒋在日记中一方面明确表示对史迪威 “受英方宣传与运动更可顾虑”的不满,另一方面又“明知我军牺牲无益”,可是“为全局与美国关系计,又不能不撑持到底,惟有照预定方针进行,以待时局之推移而已。”那蒋介石为什么不能接受史迪威的辞职请求?
原来,史迪威对蒋介石向美国提出“关于三十个师武器装备方案”“极表赞同”,在4月2日蒋介石给外交部长宋子文的指示电中说,为得到这批装备,“已电请史催美军部迅速订货”。既然史迪威为中国争取援助施以援手,蒋介石就不可能同意他辞职。4月4日,蒋决定约史迪威同回缅甸并“令缅甸我军官长服从史迪威之指挥并予史以赏罚与命令之全权”,“表示对彼诚意,使之勿加怀疑也。”并决定任用资格较老而为人圆通的罗卓英为远征军司令长官同行,期望在史迪威与各将领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避免发生误会。
初中数学复习 但史迪威在入缅作战的战略思想上始终与蒋存在严重分歧,总体上,蒋对远征军的战略定位就是防守反击战,以消耗日军保存自己为目的。2月,蒋介石就认为:“缅甸战事与进兵运用方略应有再加检讨之必要,以可胜而不可败也”。所以他主张不必急进,而应该等待日军真情与英军决心切实明了以后,再决定处置的办法。3月,蒋又明确说:“入缅部队不宜分散。”但史迪威则主张进攻性的作战设想,在同古会战之后,选择在平满纳地区与日军继续展开会战。史迪威辞职事件后,蒋介石内心对平满纳会战虽心存疑虑,却担心提出疑虑会招致史的不满,导致了他没有直接表明其保留态度。而中国人“爱面子”的想法也使蒋难以做出撤军的决策。4月11日英军弃守,蒋介石考虑再三后决定“最后只有尽力补救与敌在缅周旋到底之一法,否则虽保全一部兵力,然于国际地位与国军声威,甚不利也。乃力
命美空志愿队作以少击众之计,若此计奏效,则缅战可转危为安矣。”结果使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困境愈陷愈深。蒋事后后悔不跌。4月30日,腊戍被日军攻克,当日,蒋在日记中写道:“缅甸战事失败之主因在作战方针为人转移,不能自立,此明知其为不可,而为情势所趋,不能不对美国有所迁就,然牺牲之价值亦颇大也。倘当时照既定方针,主力集中在瓦城东北山地,与敌决战,以保护缅北,则决不至有今日之败也。”蒋痛定思痛,不禁感慨道“为缅甸战事自本月以来心绪忧惶,朝夕不安者几一月矣,未料失败如此之速也,以后对于军事力求自令,绝不能以友邦关系转变方针也。”
“有此教训,对于我主观太强, 顽固之病态,当可彻底消除乎”
蒋介石对国际形势的错误判断,认为日军不会大举进攻缅甸北部,也妨碍了他对入缅作战的正确决策。在蒋介石看来,日军在占领仰光与安达曼岛后,进攻新几内亚遭受挫折,在同古激战中日军也遭受重大打击,所以其侵犯北缅的企图或许会制止,而且很快雨季即将到来,其热带作战的准备不足,1942年秋天以前,日军在南方的进取计划不得不中止,他预料5月中旬对苏联进攻则势在必行。因为日本春季如不进攻苏联,则一过秋天美国就要开始进攻,日本就不能再攻苏联。日军此时,南洋各岛大约留十个师,兵力也算充足,其余十余个师都可抽调作为向北进攻苏联的预备队。
五帝铜钱 蒋始终认为“日本的作战范围仍限于太平洋与东亚而不敢以主力舰队赴印度洋甘冒大险,故非有极良机会,倭此时不敢侵印也。”即使到了4月25日,日军已经突袭腊戍,蒋在日记里还认为“倭之攻俄,当不出一个月之内,其或在此十日之内,亦未可知也。”并认为日军“对缅甸战事再不敢轻进,而且叶南阳为我军占领,彼知我军接受缅甸交通与通信权,以及必料余决不愿放弃缅甸,故彼更有所顾虑耳。”后来他在日记中反省道“终以为敌军必无深入北缅之决心,此完全由于心理与观念之错误所致,经此一番教训,对于心理与观念,应知彻底修正也。”
蒋这种刚愎自用的心理还使他对重要情报的处理上都意气用事。英军在缅甸作战中一触即溃,造成了远征军顾此失彼被动应付的困局,也使蒋介石对英军的怯弱与悲观态度形成了偏见。在他看来,“缅英政府人员对缅甸一切事皆束手无策,其军队又怯懦万状,毫无战意。故使余顿起质疑之意。”他甚至对英军提供的情报都不以为然。4月中旬,英军曾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情报,日军大型军舰四十余艘运两个师的兵力在仰光登陆。蒋则“以为其所报敌军皆以为荒妄,因之轻敌多怨,而又主观太深,总以为敌军必不能在缅使用大兵,而以缅南为止也。”而恰恰就是这登陆的日军直插腊戍,截断了中国远征军的后路。
5月5日,八万吨战略物资悉为日军所获,入缅作战彻底以失败告终。蒋介石日记中用四个字来形容其感受: “可痛莫甚”。在蒋看来,中国抗日五年来牺牲奋斗所得唯一的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能力的良机,因为援缅挫败而功亏一篑,而且败局几乎不可挽回。蒋在日记中不断总结失利的原因,也深刻反思自己, “此余不能审慎机势,把握现实而为虚空之情感义务以及好大喜功客气所误也。”“因此主观一念之差,铸成大错,有此教训,对于我主观太强, 顽固之病态,当可彻底消除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