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860)
1、国际情况:
(2)政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主要欧美国家确立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霸主
2、国内情况:
(一)、政治:必修一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第一次战争 P24 一、二、三;P25 一
1841年 人民众自发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抗英 P29 第一目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P24 三;P25 一
1851年-1864年 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专题三第一课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战争 P24 见:侵华战争简表,(下同)
(二)、经济:必修二
战争前后,列强经济侵略方式:主要是贸易
第一次战争后至中日甲午战争前,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
第二次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P30 第一目
(三)、文化:必修三
19世纪40年代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P48 第一目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标志: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1861—1895陈晓东个人资料)
1、国际情况: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2)政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③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2、国内情况:
(一)、政治: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75年-1881年 左宗棠收复新疆 P30 这一目
1884年 新疆设省 P30 一(倒)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P25 二、三 P31 全部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 P25 二、三
1895年 人民众自发的反侵略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P32 全部
(二)、经济:
19世纪60至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兴起)P3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目
(三)、文化: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P49 二、知识链接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起资产阶级:早起维新思想(代表人物:郑观应) P49 二(倒)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沦为:标志:《辛丑条约》(1901年)
(1896—1911)
1、国际情况: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
2、国内情况:
(一)、政治:
1894年 兴中会成立
《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7年 德国占领胶州湾,列强均划分“势力范围” P26-27“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一目
1899年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为“利益均沾”
1898年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的反侵略斗争: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百日维新)
1900年 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庚子国难)P33-34 这一目
1901年 《辛丑条约》(庚子赔款)P25 一、二(倒)P26 一、二
1905年 同盟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侵略斗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P50-51 “武昌起义
”一目
(二)、经济:
甲午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
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895年-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第一个发展高潮) P32-33最后一目
(三)、文化:
19世纪 90年代初,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维新变法思想 P49-50 “维新变法”一目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8年 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1898年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 P51 最后一目
1894年 孙中山:兴中会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903年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903年 邹容 《革命军》
1905年 同盟会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1905年-1907年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
1905年,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思想的理论创新)P64 第一目
2、民国(1912年1月1日—1949年10月1日)略
一、北洋政府(北京政府)(1912—1928)
1、国际情况:
(1)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2)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苏俄国内战争
2、国内情况:
(一)、政治: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 P51-52 第二、三目
1912年2月12日 清王朝结束
1912年3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洪欣肉丸子事件
1921年 中共一大,共产党成立 P54-55 第一目
1922年 中共二大
(二)、经济:
1912年-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黄金时代) P34-35 第一目
(三)、文化:
1915年 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专题三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资产阶级):科学民主思想)
1918年11月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专题三第三课
1919年5月 《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新文化运动后期<五四后>: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思想)
二、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1949年4月23日)
(一)、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1927,7)
1、国际情况:
(1)帝国主义:相对稳定
(2)社会主义:苏联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国内情况:
(一)、政治:
1924年 国民党一大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兴起
1926年7月-1927年7月 北伐战争 P55-56 第二目
1927年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标志国民革命失败
(二)、经济:
教材内容无
(三)、文化: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阐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P65 第二目
1925年 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P69 二
1927年 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二)、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陆翊个人资料,7-1937,7)
1、国际情况:
(1)帝国主义:大危机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
①德日法西斯上台和对外扩张
②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③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2)社会主义:苏联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3)民族主义:反法西斯民族斗争
2、国内情况:
(一)、政治: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
1927年8月7日 汉口“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 创建井冈山革命革命根据地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0年-1931年 三次“反围剿” P56-58“农村包围城市”一目
1932年-1934年 第四、五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确立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1935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时间年10月 中央红军(红一)和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1931年9月18日 日本“九一八”事变 P35-38 第一、二目
1932年1qq邮箱怎么发送文件夹月28日 日本“一二八”事变
1933年 国民党冯玉祥与共产党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1935年 日本“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 中共“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 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935年12月9日 北平“一二九”运动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二)、经济:
1927年-1936年(抗战时期)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短暂的发展(短暂艰难发展) P35-36 第二目
(三)、文化:
井冈山时期(1927年10-1930年2月)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理论)开辟,标志思想的形成 P69 三、四、五
发表《中国的红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国际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
2、国内情况:
(一)、政治:
1937年7月-1938年10月 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P35-36 第一目、P38-40第三目
1937年7月7日 日本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P40-41 第四目
1937年8月13日 日本“八一三”事变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淞沪会战”期间,国民党“太原会战”;八路军参加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1937年8月 中共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9月 国民党通讯社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国民党“徐州会战”;李宗仁在山东取得“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1938年10月 国民党“武汉会战”,武汉失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