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问卷调查借助问卷星开展,共发放问卷4449份,收回有效问卷4099份。其中,央企占比3.5%,地方国企占比4.6%,大型民企占比0.8%,中型民企占比9.3%,小微型民企60.6%,个体工商户占比21.2%;分行业看,采矿业占比3.9%,建筑及房地产业占比10.5%,制造业占比14.8%,零售及批发业占比28.4%,住宿餐饮及文体娱乐行业占比8.3%,交通运输行业占比4.7%,其他行业占比29.4%。实地走访的26家企业以中小微型为主,行业涵盖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
一、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
梁翘柏(一)企业经营有序恢复,但复苏程度分化明显。在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全区经济有序复苏背景下,辖区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恢复,1~8月全区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63.4%的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规上服务业企业单月收入自7月起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但受行业特性、企业规模及经济下行等外生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恢复程度不一。分行业看,制造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恢复良好,住宿餐饮及文体娱乐行业企业恢复程度相对缓慢。62.5%的制造业企业
产量恢复到50%以上,39.4%的企业恢复到80%以上;
58.5%的采矿业企业产量恢复到50%以上,42.8%的企业恢复程度超80%;45.6%的交通运输业企业产量恢复到50%以上,30.1%的企业恢复程度超80%;36.7%的住宿餐饮及文体娱乐行业企业产量恢复至50%
以上,仅15.8%的企业产量恢复至80%以上。分企业类型看,央企、国企及大、中型民营企业产量恢复较快,产能恢复程度超5成的企业占比分别为92.4%、72.7%、82.4%和72.4%,其中72.9%的央企产能恢复程度在80%以上,约50%的国企及大中型民企产量恢复超8成。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情况仍不容乐观,产量恢复至5成以上的企业只占40%左右,仅有25.2%和18.3%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产量恢复至8成以上(详见图1)。
(二)企业经营效益预期改善,但对行业及企业前景信心仍显不足。4099户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30.5%的企业预期2020年全年利润能达到或超越2019年全年水平,占比较前3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1~3季度利润同比下降的企业中,降幅在50%以上的企业中有18.3%的企业预计全年企业利润降幅将不同
后疫情时期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及财税、金融支持效果分析
——
邓莎老公是谁—基于4099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
王庆年张丽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呼和浩特010020)
内容摘要:为了解后疫情时期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情况及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实施效果,2020年9月,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方式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结果显示:辖区企业生产经营有序恢复,经营效益预期改善,但对行业及企业前景信心仍显不足,订单不足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仍是企业发展主要掣肘。从政策执行效果看,近9成被调查企业享受了政策红利,其中,金融优惠政策向特定行业企业体倾斜力度加大;财政阶段性扶持政策效果显现,适当延长政策期限成为企业主要诉求。以下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施策部门之间协调不足降低政策实施效果;二是财税、金融优惠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三是疫情直接冲击力度减弱,但中长期经营风险增加;四是财政金融优惠政策施策空间收窄。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企业经营情况优惠政策效果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501(2021)01-0096-04
程度收窄;降幅在30%~50%的企业中有21.6%的企业预计全年利润降幅将进一步收窄或可达到去年同期水平;降幅在30%以下的企业中有14.9%的企业预计全年利润可与去年同期持平或实现正增长。利润改善企业占比上升显示其对经营效益的预期在逐步改善,但在企业整体亏损面偏大等因素影响下,企业对行业、企业发展前景信心仍显不足。调查显示,超5成的企业对行业前景持不乐观态度,企业发展目前面临较多问题,7%的企业经营已达到难以为继的程度;42.5%的企业表示行业前景较好,但企业发展目前还面临困难;仅5.7%的企业发展良好,对行业前景持很乐观的态度。
(三)8成企业各项支出压力在可承受范围,裁员现象不突出。随着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持续发力,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局面得到缓解,78.4%的被调查企业表示现有流动资金预计可维持企业生存3个月以上的时间。在资金相对充裕条件下,企业承压能力有所提升,82.1%的样本企业表示目前租金支出和债务偿付压力在可承受范围,其中39.2%的企业表示目前未产生压力;员工工资和社保支出方面,83.3%的企业表示目前的支付压力有限,均在可承受范围,其中32.2%的企业表示没有压力(见表1)。
从疫情发生至现阶段,辖区并未出现企业大规模裁员现象,问卷调查显示,84.3%的被调查企业截至目前没有裁员,66%的企业表示未来也不准备裁员。但在疫情及经济持续下行影响下,部分企业为缓解经营压力,采取了调减工资等措施。如乌海市锦达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反映,企业为保证不裁员,继续维持企业正常运转,自4月份起下调行政人员工资,下调幅度为3%~5%,并取消了全部补助。
(四)订单不足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仍是企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影响更明显。4099户企业问卷调查显示,订单量减少和生产成本上升仍是制约企业发展主要问题,有58.5%的企业表示目前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市场需求不足,订单下降;38.7%的企业表示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导致经营成本上升是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20.1%的企业同时面临订单不足和原材料成本上升问题。分类型看,小微民营
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受订单减少的影响更突出,分别有60%和65.5%的上述企业表示市场需求
不足、订单下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如包头市某齿轮有限公司反映,受订单减少影响产品月销售金额从8000万元~1亿元降至4000万元~5000万元,企业利润也大幅下降;乌海市某物流有限公司也反映,由于主要客户减少,企业经营额出现大幅下降。大型民营企业则受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制约更多,有55.6%的大型企业表示成本上升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二、财税、金融政策扶持效果
(一)总体看,优惠政策覆盖面较广,近9成企业享受了政策红利。问卷调查显示,4099户企业中有88.6%的被调查企业享受到财政、税收、金融等一种或多种优惠政策。分企业类型看,优惠政策分布较为均匀,各类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优惠政策覆盖区间在86%~93%之间,其中,个体工商户优惠政策覆盖面最低(86.3%),地方国企覆盖面最高(92.5%)。分行业看,各行业企业优惠政策覆盖面区间在83%~91%,其中,受近年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建筑及房地产业企业政策受惠面最低(83.8%);住宿餐饮及文体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企业政策覆盖面最广,分别达到90.9%和90.7%。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
(二)税收减免力度加大、政策评价良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惠面最广。今年以来,为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收减免政策力度及幅度进一步加
图1不同类型企业产量恢复情况
表1“支出压力可承受”企业具体分类
张檬被骂小三
企业租金支出和偿还贷款压力员工工资
及社保支出压力“压力在可承受范围”企业占全
部企业比重
82.1%83.3%
其中:1.“基本不受影响企业”占“压力在可承受范围”比重39.2%32.2%2.“有影响,但可承受企业”占“压力在可承受范围”比重
60.8%
67.8%
表2优惠政策分布区间
祖国发展我成长手抄报按行业类别享受优惠
政策企业占比按企业
划型享受优惠政策企业占比A.采矿业
88.7%中央企业88.2%B.建筑及房地产
业83.8%地方国企92.5%C.制造业87.3%大型民营企业88.2%D.零售及批发88.5%中型民营企业90.6%E.住宿餐饮及文体娱乐业90.9%小微型民营企业
88.9%
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0.7%个体工商户
86.3%
其他
90.1%
深和扩大。调查显示,有78.5%的被调查企业享受了不同类型的税收政策优惠,21.5%的企业未享受税收政策优惠。分类型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惠面最广,分别达到80.8%和78.9%,高于央企11.3和4.3个百分点,高于地方国企4.3和2.5个百分点。从政策评价看,87%的企业表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能不同程度地缓解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其中27.1%的企业表示有很大程度的缓解。
(三)财政阶段性扶持政策效果显现,适当延长政策期限成为企业主要诉求。疫情发生后,政府针对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或个别行业企业相继出台了多项阶段性财政补贴、减免政策。调查显示,阶段性扶持政策覆盖面相对较低,但政策评价良好。财政补贴方面,47.1%的企业享受了财政贴息、财政拨款、财政发放防疫物资费用或物品及其他补贴政策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有86.4%的企业对政策感受良好,认为财政补贴对企业经营困境起到了缓解作用。政策减免方面,58.7%的企业享受了房租、水电、社保费、医保费降低或减免政策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其中88.3%的企业政策感受度良好,认为财政减免政
策对企业的经营困境有缓解作用。在享受财政补贴或减免政策的企业中,有60.2%的企业希望能延长优惠政策期限,如包头市某齿轮公司反映,企业享受了社保减免、租金减免的等阶段性政策优惠,有效地缓解了经营压力,但企业全年利润预计将下降50%左右,2020年仍面临很大压力,希望财政减免政策能延续到2021年底。
(四)银行贷款仍是企业主要融资方式,金融优惠政策向特定行业和企业体倾斜力度加大,政策满意度最高,但覆盖面偏低。调研显示,银行贷款仍是企业主要融资方式,实地走访的26家企业中,16家在银行有贷款,7家目前无融资需求,2家通过总公司拨款获得资金,仅1家煤炭企业表示受行业整治影响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金融政策目前主要通过降低利息成本、增加授信额度及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惠及企业实体。问卷调查显示,金融优惠政策向特定行业和企业体倾斜力度加大,满意度最高但覆盖面偏低。4099户被调查企业中享受到展期、续贷、下调利率等金融优惠政策的企业占比为38.4%,覆盖面相对偏低;从政策感受度看,金融优惠政策满意度最高,89%的已享受金融优惠政策的企业表示可有效缓解经营困境,占比较税收优惠政策、阶段性财政政策满意度高1~3个百分点不等。分类型看,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金融政策扶持重点,覆盖面分别为35.9%和49.4%,较央企高4个和17.4个百分点,较地方国企高4.9和18.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餐饮及文体娱乐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行业企业覆盖面相对偏高,分别达到45.8%、43.5%和41.7%,其余行业覆盖面均在40%以下。
三、存在问题
(一)疫情直接冲击力度减弱,但企业中长期经营风险增加。调查显示,疫情对企业的直接冲击主要集中在上半年,随着生产经营恢复其冲击力度已经逐渐减弱,但企业盈利能力尚未修复,截至3季度末,仍有70.9%的企业的利润同比下降,69.5%的企业预计全年利润都低于去年同期。随着阶段性优惠政策到期、年底支出压力增多等因素叠加,企业的中长期经营风险或将增加。主要表现在:一是阶段性财政补贴、减免等政策到期或将增加企业支出压力。如某水泥公司2020年享受社保减免金额达130万元,有效纾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企业预计全年利润较上年同期仍将下降20%左右,若社保政策到期不再延续,2021年的支出压力将增大。二是部分企业反映年底集中到期的债务规模较大,未来偿债压力增加。如赤峰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小微企业反映,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利息支出约占其总成本的5%~10%,贷款到期日多集中在年末,预计年底偿债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施策部门之间协调不足,降低政策实施效果。一是流程不明晰、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政策落实存在时滞。据辖区某税务局反映,因“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等7类行业以外中小企业的房产税申请获批标准及城镇土地使用税中“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判定依据不明晰,该区尚未向“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等7类行业外的中小企业落实此项政策。此外,缺乏有效监督也会导致政策落实不及时。以“2万亿直达资金”为例,因缺乏有效监督,部分直达资金未及时到位。调查显示225户“2万亿新增财政直达资金”的受益企业中,有50.2%的企业表示截至调查日资金还未到位。二是营商环境欠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调查显示,23.6%的企业迫切希望营商环境能得到改善。如内蒙古某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希望各级
政府能尽快兑现招商引资时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减少或取消部分行政收费;赤峰某水泥厂表示,目前水泥企业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竞争环境乱象丛生,相比政策优惠而言,更希望营商环境能得到有效治理和改善。三是优惠政策宣传不足,制约政策覆盖力度。调查显示,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而未享受税收、金融及阶段性财政补贴、减免政策的企业占未享受相关政策企业的比重分别达31.4%%、41.1%和44%、
47.8%。
(三)财税、金融优惠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一是政策覆盖面与企业需求面不匹配。政策准入条件决定其覆盖幅度,不符合条件是企业无法获得政策扶持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由于不符合条件而未享受税
收、金融及阶段性财政补贴、减免政策的企业占未享受相关政策企业的比重分别达64%、47.8%和51.6%、47.3%。以税收政策为例,企业按纳税方式不同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疫情发生后,政府针对小规模纳税人出台了调减增值税税率等多项阶段性减免补贴措施,但部分经营陷入困境的小微型企业因属于一般纳税人,无法享受此类减免补贴政策。二是资金供给与融资需求不匹配。实地调研中企业反映,个别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而“嫌贫爱富”,导致企业融资“旱涝”分化明显:部
分企业因获得授信过多而将资金闲置,部分企业则因融不到资或融资成本高面临停产停业风险。三是政策供给与企业发展周期不匹配。以金融政策为例,为降低贷款不良风险,金融机构更愿意投放流动性贷款,但短期流动贷款无法匹配企业经营周期,还加剧了企业债务偿还压力。如内蒙古某露天煤矿有限公司反映,该企业债务规模较大且多为流贷,企业偿债压力较大,期望金融机构能提供一些中长期贷款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四)财政收支缺口加大,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下降,政策施策空间收窄。为应对疫情及经济下行影响,各类财税、金融政策相继出台,在有效缓解企业实体经营困境的同时也给地方财政收支、金融风险防控带来一定挑战和压力。财税政策方面,财政收入增长承压导致税费减免空间收窄。截至9月末,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1.75亿元,同比下降8.4%,收入进度仅为年度预算的70.9%,慢于序时进度4.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慢10.1个百分点。金融政策方面,疫情以来,人民银行通过再贴现、再贷款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助力受困企业,有效缓解了企业等经营实体的融资压力。但同时,在疫情及经济持续下行等因素影响下,金融机构自身盈利能力下降,叠加利率下行因素,金融政策的施策空间也在收窄。一是利润同比大幅减少,1~8月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实现利润95.34亿元,同比减少36.94亿元。二是存贷比过高降低银行信贷投放能力,至8月末,交通银行等7家银行存贷比超100%。其中,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存贷比达到163%和162.7%,存贷比高企导致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受到总行限制;同时在揽储难、贷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其利差收窄,抵御风险能力也将下降。
四、对策建议
(一)适时调整,政策制定由“阶段性扶持”向“中长期引导”过渡。一是做好阶段性政策的收尾工作。各级部门应妥善引导企业做好补贴、减免政策到期后的资金周转工作,避免因资金紧张等问题而产生新的经营困难。二是做好政策承接准备,强化“引导”作用。后疫情时期的政策助力应更加注重“引导”效用,通过设立
发展、奖励基金等方式,支持企业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引导企业优化企业经营结构,提升企业转型升级意愿,推动民营、小微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波多野结衣作品(二)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一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简化申请手续,尽量压缩审批时限,最大限度减少前置审批事项,明确权责、将责任追究到人,对于推诿、不作为等现象加大监督问责力度。二是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政府应加强协调、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推动更多对接成果落地见效;银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和广度;进一步规范企业发展,强化诚信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授信资质。
(三)搭建平台,推动惠企政策落地生效。一是由政府主导搭建财政、税务全方位的优惠政策查询平台,便于企业全面了解优惠政策内容,实现政策供需有效对接,改善目前“优惠政策多,但企业不会用、用不好”的局面。二是由政府、企业联手构建企业宣传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技术
创新、结构升级,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在加强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力度的同时督促企业做好自身信用建设,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四)精准施策,有效对接扶持主体。政府、金融部门在制定优惠政策时应加强分类指导,依据国企、民企、中小微企业的不同经营现状、不同行业特性精准施策,有效推动相关行业的复苏。财税政策方面,要根据区域企业特定和经营周期制定差异化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在遵循制度要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政策,有效及时扶持受困企业。金融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融资产品创新力度,通过推行差异化信贷产品、实现融资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跟踪调查分析报告[D B/O L ].人民网.ht t p://w ww.peopl e/.
[2]汤敏左小蕾.构建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新体系[J].中国金融,2020(10):16-18.
[3]王道新.普惠金融财税支持政策效果评估[J ].金融经济,2020(06):47-51.
[4]鲁政委.金融与财政政策配合纾困小企业[J ].中国金融,2020(15):60-61.
[5]何代欣.财政惠企利民巩固经济恢复[J ].中国金融,2020(17):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