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bservation
报刊观察婚前财产的界定
发挥行业优势  做好战“疫”报道
文/刘序明
自2020年1月以来,一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斗在中华大地打响。疫情防控的宣传报道,是对各类媒体的一次大考。作为行业媒体的中国组织人事报,在这次大考中打出系列组合拳,唱响战“疫”中的组织人事声音。
一、突出行业特点,做好针对性报道
中国组织人事报注重突出组织人事特,做好组织人事方面的针对性报道,书写本系统宣传战线的精彩,做到主题突出、特鲜明。
1.围绕系统行业重点工作推动政策宣传。围绕本系统本行业推出的重点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体现行业报的特。为此,中国组织人事报除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相关政策精神外,注重对中组部、人社部发布的重大政策予以及时刊发、精神解读、评论引导等,并对地方组织人社部门的抗疫
措施进行报道,宣传组织人事系统的做法经验。比如,《战“疫”当先锋 党旗别样红——黑龙江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防控疫情》《“五级书记”打头阵 自有猛士守三湘——湖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等。另外,报纸对疫情防控期间人社部出台的系列便民服务政策措施清单作图解化处理,既活跃了版面,也方便了读者对人社服务政策一目了然。
2.宣传报道行业领域的战“疫”故事。中国组织人事报注重宣传一线疫情防控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通过可歌可泣的故事激励、鼓舞读者。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相继刊发的《用生命践行使命——追记安徽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施咏康》《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张继先:疫情上报第一人》《坚守前沿阵地的白衣战士——辽宁鞍山医疗专家抗疫剪影》《驻村工作队长朱红星的一箱方便面》等文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直面战“疫”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思想引导。疫情防控中,既有先进典型,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甚至有各种谣言存在。中国组织人事报不回避、不绕开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主动作为,及时引导和回应。比如,针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一些干部不担当不负责的问题,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评论员文章《发扬务实作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力引导舆论,增强人们的战“疫”信心。
二、服务战役大局,把握好宣传报道的“度”
在这次大战大考中,中国组织人事报既注重服务大
白冰为什么离的婚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主流媒体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对媒体深度融合成效的一次验收。中国组织人事报突出行业特点,围绕系统行业重点工作、战“疫”中的先进典型、直面问题做好报道,形成了全方面、多层次的宣传矩阵;唱响主旋律,强化策划、创新和协同作战三大意识,体现专业厚度与深度,并做好融媒体报道,进而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行业报  行业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  针对性报道  中国组织人事报
局,也注意把握好各种“度”,体现出鲜明的特。
1.体现政治高度。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和推动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行业报作为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平台,要体现应有的政治站位,时刻保持大局意识进行宣传引导。中国组织人事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有关政策配发评论员文章和精神解读,突出了报纸的政治高度。如,春节假期后相继刊发的《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评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刊发的评论员文章《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等。
2.注重宣传尺度。对于宣传报道来说,尺度至关重要。过度,容易引起党员众反感,失去读者;不足,则产生不了应有的引导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主旋律的作用。在对政策性强的做法和文章写作分寸把握不准时,中国组织人事报注重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把握好尺度。比如,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时,注意把握好中央的干部政策和职称职级晋升等对一线抗“疫”人员的支持力度,不做过度解读。
3.注重新闻温度。唱响主旋律不简单是刊发中央政策,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用有温度、有温情的作品来温暖人心,凝聚起强大战“疫”力量。中国组织人事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2020年2月21日刊发了本报评论员文章《关爱白衣战士 凝聚战“疫”力量》,深入阐述白衣战士真挚感人的战“疫”事迹,呼吁配足医疗防护物资,保护关爱医务人员,体现出温情温度。
4.加大宣传力度。在疫情防控期间,用什么方式、放在什么位置、刊发什么样的文章都体现出报纸的宣传力度。中国组织人事报采取火力全开的方式,从要闻版到干部工作版,从理论评论版到文摘版,形成全矩阵、全方位、各具特的宣传格局。比如,理论评论版不定期组织话题讨论、刊发组织部长谈疫情防控的文章;文摘版摘发我党历史上疫情防控做法经验及中国历史上、国外一些疫情防控的经验文章,拓展宣传报道面等。同时,报纸注重加强融媒体报道力度,通过网站和等新媒体平台动态发布消息,及时把中央精神、地方亮点和最新消息传递给党员众。
5.讲究宣传时度。疫情防控要求媒体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宣传引导,而不是后知后觉。中国组织人事报在2020春节假期过后,连续发表评论员文章《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发扬务实作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并推出组合评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控一线考察激励干部》《筑牢疫情防控的红防线》等,体现出报纸的快速反应和责任担当。把ppt转换成word纯文字
三、遵循宣传规律,形成应对的长效机制
宣传报道疫情防控这类的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总结经验,以应对可能再次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1.唱响主旋律,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与其他综合性媒体一样,行业媒体也是主旋律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组织人事报注重在宣传中唱响主旋律,包括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疫情防控中的感人故事,众联防联控的先进事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制度优势,体现我们党强大的组织优势等 。同时也注重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体现党中央的精神、体现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讲究文风,用事实说话,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d7200
2.强化策划意识、创新意识、协同作战意识。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挑战,行业媒体若要担负社会责任、形成行业特,生产有影响力的作品,须增强三种意识。
一是策划意识。中国组织人事报在这次新冠肺炎报道中的策划,既体现在评论等稿件写作上,也体现在文摘、要闻、干部工作等版面设计和构思上。比如,2020年2月24日以一个整版刊发《抗疫路上,人社系统在行动》,从版面设计到稿件选取,都经过精心准备和策划,引人注目。
二是创新意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报纸打破原有的版面格局,从一版到最后一个版面,都刊发和疫情防控有关的文章,是一次创新的有益尝试。比如,创新评论审稿方式,提高审稿速度,节省中间流程,为及时发声做好了保障,也为以后的稿件审稿把关提供了参考。
三是协同作战意识。疫情防控宣传报道需要多方统筹,编辑和记者、评论员,甚至是通讯员协同作战。由于疫情原因,记者不能下基层一线采访,中国组织人事报加强了记者和地方一线通讯员的合作,报道一线的感人故事。
3.发挥行业优势,体现专业厚度与深度。行业媒体有其自身特点、优势和特殊定位,既与综合性报纸有区别,不同行业媒体之间也有所区分,重点在于突出本系统、本行业内的政策精神、感人故事等。中国组织人事报坚持组织人事定位,针对党员干部及组织(下转45页)
渠道及提升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学术期刊与受众体(作者、读者)的双向互动,使学术观点可以实时分享、精准推送和分众传播。
尽管媒体融合已为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所认可和接受,但学术期刊的深度融合发展仍困难重重。在现阶段的办刊思路下,学术期刊主办者并不具备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的主动权,与各大期刊数据库的合作相对被动。而且,学术期刊深度融合发展存在较大的资金和技术壁垒,一些期刊虽然开设了网站、“两微一端”等数字传播平台,但限于资金和人才的匮乏,总体的使用频率不高,发布的内容大多是纸质刊物的电子化,创新性明显不足,用户黏性不够。
豪华车二、内蒙古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现状
内蒙古现有期刊150余种,各类学术期刊近百种、少数民族文字(蒙古文)期刊近20种。通过对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及学会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的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或依托部门网站,或通过自办网站进行期刊的网络化推介,一部分期刊还开通了,积极参与到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建设中来。
目前,内蒙古学术期刊参与媒体融合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刊库共享、刊网融合与新媒体发布。如《内蒙古社会科学》《干旱资源与环境》《内蒙古大学学报》《阴山学刊》等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及各高校学报大多与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万方等数据库合作,实现了纸质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与网络化传播。由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蒙古学部创建的“中国蒙古文期刊网”陆续收录了14种蒙古文学术期刊的目录(21689万余条)及原文内容(13059万余篇),实现了蒙古文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蒙古文期刊网的创建为蒙古文学术期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刊网融合方面,一些学术期刊通过期刊网站、在线采编系统的应用,加强同作者、相关领域专家以及读者体的信息沟通,实现了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如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杂志社于2014年开通、开设了“网上投稿系统”和“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杂志社”网站,定期更新发布相关的学术资讯,进行期刊推介等,供用户开放获取,以更好地服务作者和读者体。
除上述媒体融合实践外,“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发展模式也是学术期刊尝试融合发展的路径之一,、微博、APP等新媒体平台的上线使学术期刊的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日新月异。“内蒙古社会科学编辑部”及《内蒙古社会科学》电子书架在有针对性地推送学术文章的同时,编辑与专家学者、作者、读者体的线上互动及学术信息交流的频率有所增加,增强了学术期刊的用户黏性。通过、朋友圈对期刊的重点选题、文章和特栏目进行推送,不仅有效拓展了学术期刊的传播范围、细化了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通过专家学者、作者以及读者的“二次传播”,促进了学术成果的大众化传播。
与大多数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一样,内蒙古学术期刊融合发展虽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深度融合发展的进程缓慢。尽管一些学术期刊已经加入全国性的期刊数据库、开设了网站、开通了等,但期刊的总体运营仍
人事领域的疫情防控,体现行业政策、专业深度。比如,就组织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报纸邀请系统内的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开展了《防控一线考察激励干部》《筑牢疫情防控的红防线》等主题的讨论。
4.发挥网络优势,做好融媒体报道。传统媒体由于其出版周期及其他因素影响,还存在传播方式单一、速度跟不上等缺陷。用好新媒体,能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行业政策、理论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中国组织人事报在设立要闻、亮点、微动、视频、言论等版块,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疫情防控的各种精神、举措及感人故事。同时,和新闻网也根据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政策,每天不定时多次发送消息,做到第一时间传递,并与读者互动。
作者系中国组织人事报主任记者
藤间斋八代未婚妻参考文献
[1]郭全中.媒体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与要点[J].青年记者,2021(03).
[2]蒋锐,俞虹.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一种基层治理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02).
【编辑:甘露】
(上接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