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声与叠韵连绵词
双声叠韵
双声与叠韵
“双声”、“叠韵”的名称起于晋宋之际。姚秦时鸠摩罗什所译《涅槃经》“悉昙章”就有“双声”、“叠韵”的名称。到宋齐以后,文人学士对双声叠韵已经矢口可辨。《南史?谢庄传》说:
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玄护为双声,碻厫为叠韵。“ 马浚伟主演的电视剧
王玄谟曾与垣护之一征魏(公元450),败于碻磝,所以谢庄“玄”、“护”二字和“碻厫”地名以为讥笑。随口应对,毫无拘碍,足见他辨析声韵非常娴熟。
“双声语”又称“体语”。梵文“悉昙章”称声母(即辅音)为“体文”,“体语”的名称即由“体文”而来。如《北史?徐之才传》说之才“尤好体语。公私言聚,多相嘲戏”。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说梁财颙“好为体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纽有平上去入之异”。所谓“纽”即同一声母,“纽有平上去入”就是同纽的四声字,如“真轸震质”“章掌障灼”,四声不同,而声母相同,因此后代也称声母为“声纽”。把声母相同的字组成一句话,就是“体语”。
软件项目管理流程双声和叠韵的道理很简单,宋齐以后文贵骈俪,辞尚华靡,在声音上也特别注意属对。上句用双声字,下一句往往用叠韵字相对,诗歌中最为突出。到了唐代,近体律诗形成,一联之内,双声对双声,叠韵对叠韵。调高律谐,务求精细。我们可以举杜甫诗为例:
《野人送朱樱》: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筯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
《咏怀古迹之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
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惠义寺园送辛员外》:双峰寂寂春台,万竹青青送客杯。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
大修人开。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直到緜州始分手,江边树里共谁来。
方形脸适合什么发型《咏怀古迹之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这里加?的是双声,加—的是叠韵。
练习
1、 下列一些词语哪些是双声,哪些是叠韵,
宛转 艰难 从容 洋溢 缤纷 磊落 徘徊 摇曳 蹉跎 荏苒 流连 踟蹰 逍遥 依稀
2、从下面的诗句里择出双声叠韵字,并注意古今音的异同:
(1)野云低度水,檐雨细随风。(杜甫) ((((
(2)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 ((((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白居易) ((
(4)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李商隐) ((
(5)舞榭欹倾基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元稹) ((
(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濛雨亦奇。(苏轼)
3、写出现在常用的15个双声词和叠韵词。
4、下列各组字在你的方言里,跟普通话的读音在声母上有哪些不同,根据你的方言,把相同的归并在一起,看看有哪些声母。
古居 空去 求巨 鱼五 都他 汤同 奴女 知抽 耻除 布普 匹蒲 分芳 孚房 明无 祖将 苍前 苏辛 似徐 止庄 昌床 食书 失山 施时 于馀 与云 呼何 火许 来拿 扰耳
联绵词
联绵词:词汇学术语。也叫“联绵字”、“连字”、“骈语”等等。是除了叠音词、象声词和叹词之外的双音节单纯词。组成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大多具有双声、叠韵、或双声兼叠韵的关系。
如:双声联绵词:
陆离、踌躇、萧瑟、磅礴、倜傥、蜘蛛。
叠韵联绵词:
崔嵬、灿烂、葫芦、妖娆、峥嵘、须臾。
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辗转、顑頷。
也有一些既非双声,也非叠韵的联绵词如:
浩荡、跋扈、颠沛、滂沱、蜈蚣、鹦鹉。
联绵词的双声和叠韵都是以上古音为标准来判断的,不能以现代汉语语音鉴别。 如“萧瑟”,今音XIAO SE,不属于双声联绵词,但是在上古音,二字声母都在心母,即都读S:,大概读为SAO SA,今天粤语仍是这样读。又如“峥嵘”,叠韵联绵词,二字都在耕部,即都读:ENG,四川方言还这样读。普通话今读不叠韵。
联绵词是单纯词,即只包含一个词素,因此其意义是由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两个音节)共同来表示的,所以,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不能拆开来解释。如《庄子?秋水》:
工业工程就业前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此,但是“望洋”是联绵词,两个字不能拆开解释,不是“望着海洋”的意
思,解释为“仰视貌”。
由于联绵词都是一些意义抽象的词,往往表示事物状态、主观感受,所以没有本字来表示,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大多是纯粹的记音符号,所以同一个联绵词往往有好多文字形式,如“望洋”又作“望羊、望徉、望阳”等等,但是到今天,联绵词基本上有了规范的写法。
米字旁的字
联绵词也不能拆开来用,如《诗?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但是也有例外,如《老子》:“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恍惚”二字拆开来了,这是经典,不可一概而论。
当然,应该注意,古人所谓联绵词,范围比现在大,也包括其他双音节合成词,如王国维先生《联绵字谱》,就有如:“踊跃、和谐、艰难、刚强、穷困、变化”等等。
此外,现代学者也有把双音节译音词归入其中的,如:“葡萄、苜宿、玻璃”等等。
【鉴赏】王国维先生《肃霜涤场说》:
《诗?豳风?七月》:“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案:此二句乃与“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同例,
而不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例。肃霜、涤场,皆互为双声,乃古之联绵字,不容分别释之。肃霜犹言肃爽,涤场犹言涤荡也„„故马有肃爽,鸟有鷫鷞,裘有鷫鸘,水有潚湘,皆以清白得称,则《诗》之肃霜,亦即《大招》“天白颢颢”、《九辨》“天高气清”之意,不当如毛传之说也„„《礼记?郊特牲》“臭味未成,涤荡其声。”荡,亦作盪,《说文》:“盪,涤器也。”既涤荡,则必清肃、必广大,故又有广大之义。汉《郊祀歌》:“天门开,詄荡荡”。如淳曰:“詄读如迭。” 詄荡即涤荡之转语,广大则必条达,故又转而为条畅,为条鬯。《乐记》:“感条鬯之气”„„条畅、条鬯,亦涤荡之转语也。广大者必卓绝,故又有卓异之义,《广雅》:“俶傥,卓异也。”司马相如《封禅文》“俶傥穷变”,《史记?太史公自序》:“扶义俶傥”,《汉书?司马迁报任安书》:“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其字《文选》作倜傥,俶傥、倜傥,亦涤荡之转语也。广大则又动作之余地,故又有放荡之义,《谷梁》文十一年,“兄弟三人,佚宕中国”,《释文》:“佚,大结反”,《说文》:“跌,跌踼也”,江淹《恨赋》:“佚宕文史”。佚宕、跌踼、跌宕,亦皆涤荡之转语也。《诗》之涤场,则肃清之义,“九月肃霜”,谓九月之气清高颢白而已,至十月,则万物摇落无余矣,与“觱发”、“栗烈”由风寒而
进于气寒者,遣词正同。癸亥之岁,余再来京师,离南方之卑濕,乐北土之爽垲,九、十月
之交,天高日晶,木叶尽落,因会得肃霜、涤场之妙,因为之说云。